分享

張旭草書古詩書法四首

 蘇英華 2019-10-07


2013-08-16 02:53:50| 分類: 書法鑑賞



《草書古詩四首》 遼寧省博物館藏,墨跡本,五色箋,凡四十行,一百八十八字。傳為張旭狂草之作,極為珍貴。

原文:東明九芝蓋,北燭五雲車。飄颻入倒景,出沒上煙霞。春泉下玉霤(liù),青鳥向金華。漢帝看桃核,齊侯問棘(原詩為棗)花。應逐上元酒,同來訪蔡家。

北闕臨丹水,南宮生絳雲。龍泥印玉簡(原詩為策),大火練真文。上元風雨散,中天哥(原詩為歌)吹分。虛(原詩為靈)駕千尋上,空香萬里聞。

謝靈運王子晉贊。

淑質非不麗,難之以萬年。儲宮非不貴,豈若上登天。王子復清曠,區中實(譁)囂喧,既見浮丘公,與爾共紛繙(翻)。

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贊

衡山採藥人,路迷糧亦絕。過息岩下坐,正見相對說。一老四五少,仙隱不別可?其書非世教,其人必賢哲。

釋文:

「東明九芝蓋,北燭五雲車」。太陽與月亮升起的東方,撐開如靈芝模樣的傘蓋,象燭光熹微的北方極地,行駛五彩繽紛的車輛。九芝,即九芝草,葉如靈芝,隱有紫氣,泛指靈芝草。《漢書·武帝紀》:「 甘泉宮內中產芝,九莖連葉。」

如按道教觀念,應有不同的解釋。如北燭仙人,應為仙人名。《漢武內傳》:「墉宮玉女王子登,是西王母紫蘭宮玉女,常傳使命,往來扶桑。昔出配北燭仙人,近又召還,使領命祿,真靈官也。」而五雲,即五雲山,為西湖群山中的第三座大山,因有五色雲彩盤旋山頂且經時不散而得名。另有一說,山頂建於五代的真際寺內有五口井,從井中看天上雲彩倒影,形狀各異而得名。

「飄颻入倒景,出沒上煙霞」。時高時低,忽快忽慢的飛翔,進入倒影中,出沒在煙霧彩霞之上。飄颻,飛翔貌狀。阮籍:「焉得凌霄翼,飄颻登雲湄。」元友直:「繼續游蜂聚,飄颻戲蝶輕。」歐陽修、范仲淹:「頡頏紫霄垠,飄颻滄浪潯。」又,形容輕盈、洒脫。柳泌:「照徹聖姿嚴,飄颻神步徐。」梁辰魚:「花館貯多嬌,冠當筵風度飄颻,纖歌飛處,柳外乳鶯春曉。」倒景,即倒影。

「春泉下玉霤,青鳥向金華」。春天的泉水沿著琉璃瓦屋檐順流而下,翠綠的鳥飛向金華這個好地方。霤,屋檐的流水,下流的水。玉霤,同玉溜,指冰柱,清泉或流水。青鳥,青色的禽鳥。張衡:「翔鶤仰而不逮,況青鳥與黃雀。」江淹:「青鳥海上游,鸒斯蒿下飛。」 劉良註:「青鳥,海鳥也。」李白:「益願狎青鳥,拂衣棲江濆。」金華山,即金華市區的北山,與南山相夾的「金衢盆地」為最富饒的土地。層巒疊嶂,林木參天,岩洞奇特,有水石、風霧和洞天奇觀。

按道教解釋,又,神話傳說中為西王母取食傳信的神鳥。青鳥,會說話的鳥,曾告訴在衡山修道八十多年的緱仙姑,她「是南嶽夫人使者,受命來作伴」。又,借指春季。陳子昂:「嘉青鳥之辰,迎火龍之始。」又,青鳥氏,「烏」字之訛,指青烏子,古代堪輿家公,彭祖的弟子,在華陰山潛心修學四百七十一年,經過十二次試驗,喝金液升天為仙。

「漢帝看桃核,齊侯問棘花」。漢武帝注視著桃核,齊侯訊問棘花。桃核,蟠桃核。西漢元封元年,西王母降臨漢武帝殿上,賜給漢武帝七枚蟠桃,自吃二枚。漢武帝本想保留這桃核,西王母說:「這桃子是世間所沒有的,三千年才結一次。」棘花,妖艷、誘人的花。

庾信將「棘花」改為「棗花」,是為平凡之花,取「牡丹花好空入目,棗花雖小結實成」之意。

「應逐上元酒,同來訪蔡家」。應是趕上正月十五日上元節的時候,一齊來造訪蔡家。蔡家,蔡姓人家。

庾信詩將「同來訪蔡家」改為「來向蔡經家」,道教色彩則非常濃厚了。蔡經,是神仙,漢桓帝時的姑蘇人。葛洪《王遠傳》寫了仙人王遠和麻姑同降於蔡經家的故事。《神仙傳》載,王遠(字方平,東漢中散大夫)、麻姑得道飛升後,於三國時遊仙姑岩,過蔡經家,對蔡經說:「汝有仙骨而未知道,以金丹鉺之。」蔡經死後,棺無其人。四年後的七月七日,蔡經邀王遠與麻姑「駕五色雲至家」,「遍飲家人以酒,盡室上升」。上元,即上元夫人。漢武帝元封元年七月七日,西王母降臨武帝宮中,迎來統轄所有仙籍的三天真皇之母上元夫人。她說武帝胎性太粗暴、貪淫、殘酷、險詐,五害常駐五臟之內,縱使好道術、求長生,也只怕徒勞無功」,這就是「上元訓帝」的典故。

「北闕臨丹水,南宮生絳雲」。宮殿北面的門樓臨近丹水,南面的宮殿為此升起紅色的雲彩。北闕,古代宮殿北面的門樓,是臣子等候朝見或上書奏事之處,為宮禁或朝廷的別稱。丹水,又名點心河,源出湖北省長陽縣西堡鎮附近山區,東流經賀家坪、高家堰等地鎮,在長陽縣津陽口注入清江。《水經注》卷二十漾水、丹水:丹水出京兆上洛縣西北冢嶺山,一名高豬嶺也。丹水東南流,與清池水合,水源東北出清池山,西南流,入于丹水。

庾信詩將「丹水」改為「玄水」,玄水,傳說中的北方水名。《莊子·知北游》:「知北游於玄水之上,登隱弅之,而適遭無為謂焉。」 陸德明釋文引李頤云:「玄水,水名。」泛指北方之水。謝靈運的祖父名謝玄,當然不可能在詩中犯諱。唐人害怕犯唐玄宗的諱,一般也是將「玄」字改為「元」字,而非「丹」字。

庾信詩將 「坐絳雲」改作「生絳雲」,也是出於道教理念,西周「八士」之一的南宮适曾坐在絳雲之上。南宮,西漢初年始置縣,因南宮适曾封邑於此,漢高祖劉邦取其複姓命縣名,以示「尊周禮、敬賢人」之意。

「龍泥印玉簡,大火煉真文」。用龍印泥鈐玉制的簡札,大火鍛鍊真理文章。龍泥印,在封緘的印泥上打上的龍紋印章。玉簡,玉質的手版,指珍籍,如《玉簡金鏤》,帝王封禪、詔誥用的文書,相傳羲皇授予大禹的玉尺。南朝宋劉義恭:「金牒封梁父 ,玉簡禪岱山 。」

庾信詩將「玉簡」改為「玉策」,玉策,即玉冊,為玉質的札,指道家的符籙。將「大火」改為「天火」。天火,為道教六味真火。「真文」也道教化了,如唐代有精美的文字的「鎮陵石「上真文為:「黃中總炁,統攝無窮,鎮星吐輝,流煉神宮。」

「上元風雨散,中天哥吹分」。上天的風停雨散,中天聲音也已分離。庾信詩將通假字「哥」更改為「歌」。

「虛駕千尋上,空香萬里聞」。憑虛駕空在千尋之上,或聞到萬里天空的芬芳。徐霞客:「岩之以憑虛駕空為奇者,陽朔珠明之外,此其最矣。」庾信詩將「虛」改為「靈」,變成神仙的靈駕,顯得更符合道教思想。

以上庾信詩曾載在《初學記》中,在同一目錄中,亦載有謝靈運的二贊,只是有一些更改,恐怕也是庾所為。

「淑質非不麗,難之以萬年」。指善良賢惠、公道正直的氣質並非不美麗,難的是要經受一萬年的考驗。《初學記》中將「難之以萬年」更改為「難以之百年」,百年好合,道教認為只要堅持修煉百年就可以登仙。

「儲宮非不貴,豈若上登天。」身為太子儲君並非不高貴,豈能超越飛升天界。《初學記》中將「上登天」更改為「登雲天」,意思是象神仙在天上騰雲駕霧。

「王子復清曠,區中實囂喧」。王子恢復了清新寬闊的境界宙,區區人間實在太喧鬧。《初學記》中將「復清曠」更改為「愛清凈」。而「愛清凈」,只是神仙生活習慣。

「既見浮丘公,與爾共紛繙。」既然看到了浮丘公,他就可以與你一齊翱翔。浮丘公,煉丹師,相傳黃帝為了長生不老,曾請浮丘公與容成公為他煉製神丹,為此後為道教所推崇。既,既然。紛,旌旗上的飄帶,花邊。繙,同幡,旗幟,反覆,翻轉。《初學記》中將「既」更改為「暨」。暨,至,或與。而碑文則將「既」改成「冀」,冀,希望。《初學記》中將「紛繙」更改為「繽翻」,繽,繁盛,眾多,紛亂。翻,翻飛,覆轉,越過,改變。

徐堅、韋述等的《初學記》中還將「岩下一老翁四五少年贊」更改為「岩下一老翁五少年贊》」。

這是一個謝靈運根據傳言所作的詩。據《荊州記》:「初有採藥衡山者,見一老翁,四五年少,對坐執書。」又據《異苑》:「湘東姚祖,太元中為郡吏,經衡山,望岩下數少年並執筆作書。祖謂行旅休息,乃過之。未至百步,少年相與飛揚,遺一紙書在其坐處,前數句古時字,自後皆鳥篆。」

衡山採藥人,路迷糧亦絕」。有一個去南嶽衡山採藥的人,迷路了而且乾糧也吃完了。

「過息岩下坐,正見相對說」。在經過岩石下坐地休息時,正看見有人在相對說話。

「一老四五少,仙隱不可別」。他們是一個老人與四五個少年,與仙人、隱士不可區別。

「其書非世教,其人必賢哲」。他們飛升後遺留的紙上有古字和鳥篆,不是一般的世俗說教,這些人一定是聖賢哲人。

「仙隱不可別」書寫時寫成「仙隱不別可」,但「可」字旁邊有「對勾」標誌更正。

徐堅,字元固,湖州人,進士,東都留守判官、員外郎、給事中、刑部侍郎拜散騎常侍、集賢院學士,知院事。多識典故,前後修撰格式、氏族及國史等,凡七入書府。又討集前代文詞故實,為《初學記》。韋述,京兆人,集賢院直學士、尚書工部侍郎。家有書二千卷,兒時記覽皆遍,進士,好譜學,於柳沖《姓族系錄》外撰《開元譜》二十卷。

韋述,京兆人,幼聰敏,家有書二千卷,記覽皆徧,綴文操筆便就,舉進士時年紀甚少,張說引為集賢院直學士,累遷尚書工部侍郎。在書府四十年,居史職二十年,勒成國史。

【書法賞析】

草書《古詩四帖》,傳為張旭所書。墨跡本,五色箋,共四十行,凡一百八十八字。曾經宋宣和內府、明華夏、項元汴、清宋犖、清內府等收藏,現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張旭的草書以雄渾奔放的氣概、縱橫捭闔的筆姿和恣肆浪漫的勢態而為世人看重。唐呂總《續書評》云:'張旭草書,立性顛逸,超絕古今。'宋蘇軾《東坡題跋》載:'長史草書,頹然天放,略有點畫處,而意態自足,號為神逸。'宋米芾《海岳書評》石:'張旭如神糾騰霄,夏雲出岫,逸勢奇狀,莫可窮測。'明項穆《書法雅言》:'其真書絕有繩墨,草宇奇幻百出不逾規矩,乃伯英之亞,懷素豈能及哉。'清劉熙載《藝概》云:'韓昌黎謂張旭書'變動猶鬼神,不可端倪。'此語似奇而常。夫鬼神之道,亦不外屈信闔辟而已。'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古詩四帖》集中體現了張旭草書的風格特點。通篇布局大開大合,大收大放,在強烈的跌宕起伏中,突現了雄肆宏偉的勢態。此帖行文酣暢淋漓,似'赤驥白?,一駕千里'頗有咄咄逼人之勢。其字形變幻無常,縹渺無定,時而若狂風大作,萬馬奔騰;時而似低昂迥翔,翻轉奔逐,充滿著'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的變化,這是藝術家豁達瀟洒、真誠率意的品格特徵的直接映現。

在用筆上,此帖圓轉自如,含蓄而奔放,隨著感情的渲泄,筆致似有節奏地忽重忽輕,線條或凝鍊渾厚,或飄灑縱逸,濃墨處混融而富有'屋漏痕'般的質感,枯筆處澀凝而極具'錐劃沙'般的張力,點畫與線條的合諧組合,構成了一幅自然生動、雄偉壯闊的畫卷。可以這么說《古詩四帖》不啻是狂草書法藝術中的一件撼人心魂的經典作品,而且也是浪漫主義藝術風格中的一曲蕩氣迥腸的交響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