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代著名战役

 王三英 2019-10-07
春秋战国的尾期,智伯瑶为了重振霸业,要求赵国献地,被赵襄子拒绝。晋国便开始策划讨伐赵国,晋公派出智伯瑶和韩康子、魏桓子三路联军将晋阳围住,命军队引水到晋阳城内。赵襄子暗中买通韩康子和魏桓子,最后临阵反水,大部分水倒入智氏营中,导致全军溃败,智伯瑶也被赵军斩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阳之战。
首先,小编带大家从此役的历史背景开始聊起,春秋是中国历史上战事延绵不断的一个时期,各诸侯国也为此耗费了大量的国力;各国内部因此也有着尖锐的矛盾,尤其是一些小国被战争带来毁灭性灾难,它们更是渴望和平的到来。宋国大臣发起的“弭兵”更是标志着春秋时期大国之间争霸战争即将临近尾声,随之各诸侯国的倾轧斗争成为当时的主要矛盾。
春秋晚期,逐渐强大的卿大夫们,当然不可避免地开始互相争斗起来,其中晋国就是最为典型的一个。那个时期卿大夫们的财富和地位也是通过吞并或者掠夺来壮大的,后来只剩下韩、魏、赵、智、中行、范“六卿”家族。晋君的势力已大不如前,国内的政权已基本被“六卿”家族控制,“六卿”之间为了各自的利益也开始矛盾日益突出,矛盾起初导致范、中行两大家族被覆灭。剩下的四大家族也是水火不容,内斗使晋国国力日渐衰退。
其次,就是整场战争的过程介绍。智氏、赵氏、韩氏、魏氏四大家族把持着整个晋国的政权,其中实力最强就是智伯。与此同时越国灭了吴国后率军队北上,成为春秋时期的最后一个霸主。晋国看着越国的强大,对于昔日的霸主也算是个很大耻辱。智伯作为晋国的执政者当然很清楚这点,为了振新晋国的霸业,首先要从加大国君的实力开始,智伯第一个作出表率献出万户城邑给晋公,韩康子、魏桓子迫于无奈也是只能相仿智伯向晋公进贡万户城邑。
赵氏家族不惧智伯的威逼,遭其他三大家族联合进攻,赵襄子以晋阳城为据点展开防势,晋阳城内兵器充足,粮草丰富,赵军上下一心积极备战。很快智伯亲率联合大军感到晋阳后,立即发起攻势。晋阳城城墙坚固,赵军死守三个月,使联军的强攻未占到任何优势。智伯没有进展,召集将士商议改变进攻方式采用围困和水攻;引水直灌晋阳城。水淹入城内六尺于高,整整长达三年的时间。城内生活极度困难,粮食断绝,赵军上下军心十分涣散,晋阳城形势严峻。
最后,赵襄子在危难之际,与决定众臣商议出分化瓦解联军的对策。赵襄子派出亲信大臣张孟谈暗地里去会见韩康子、魏桓子,劝说他们赵军的近日也可能他们明天,“唇亡则齿寒”的道理说服了韩康子、魏桓子两人,达成联合,一同策反智伯。智伯叔父智果发现韩、魏两氏很有可能会策反,便立即告知智伯,建议速速斩杀韩康子及魏桓子,或者在两人身边买下眼线,但智伯不以为然。三月丙午日夜,赵襄子联合韩、魏两人杀掉了智军守堤官,决堤放水反灌智军,就此智军营中大乱。赵和韩、魏军联军乘势发起进攻,大败智军,生擒智伯。为以绝后患,三大家联族将智伯家族上上下下两百余人全部屠杀,均分智氏全部封邑!
综上所述,小编认为如今来观看这段历史,主要还是侧重于智伯个人的性格,历史上那些失败者身上的缺点,是导致最后失败的内因。而胜利者的所做所为都是胜利的必然条件,这也是无可厚非的,正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成功的人,一定最正确的。小编大胆假设:如果战争结局是智氏打败赵氏,而不是韩、赵、魏三家所灭,韩和魏两家注定是赵氏同样结局,最后智氏将无可厚非独占晋国。如果是智氏独霸整个强大的晋国,晋国能完成统一天下的壮举吗?那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秦国灭六国统一中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