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由女真人所组成的国家,曾经两次打败汉民族建设的国家。一次是金国灭北宋,另外一次就是清朝灭明。 可以说这两次战争,有着许多相同的地方,也有着许多不同的地方。而大多数人也在仔细研究过后,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同是汉人政权,南宋可以守住半壁江山,继续存在152年,而南明却仅存在了十八年。 今天,今古就为大家好好分析一下为什么南宋能守而南明收不住的原因所在。 首先,政治上的成熟决定了清朝比金国能够更好的整合北方新占领区力量 1114年女真首领完颜阿骨打集合东北女真各部向辽国宣战,并于次年就登基称帝,之后用了十年不到的时间就将腐朽的辽国打败。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辽国本身在东北采取的就是游牧管理模式,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金国的崛起与辽国之间的战争,其实更多的还是游牧民族之间的部落之战,对于取胜的金国而言,他们只是取代了一个半游牧的国家辽国罢了。 这就使得这个新成立的金国在政治成熟度方面存在极大的缺陷,极为缺乏地方的管理人次,即使金国短期内暂时夺得了辽国的土地,也大多采取的是游牧管理方式。 而他们就是在自己还未完全消化完辽国之后,几乎是无缝衔接的发起了对宋朝的战争,虽然他们利用偷袭,欺骗等方式攻破了北宋都城,灭亡了北宋,但是由于其自身在政治方面的准备不充足,也使得他们在无法完全消化北地之前南下攻宋,而这就给了南宋以喘息的机会,进而巩固了政权,并激发了大量南宋军民如岳飞等人发起抗金之战。 我们回过头来看清朝,可以说清朝很早就在为了成为明朝的对手而做着准备。不说努尔哈赤在明朝军队里服役多年,十分了解明朝的政治、军事体制,这也才会组建了八旗制度。 再看他的儿子皇太极,在1636年就已经将后金改为清国,并在东北地区一改努尔哈赤的打压、剥削汉民的政策,开始大量采用汉臣进入清国的行政管理体系,同时还组建了汉八旗,以弥补满蒙八旗军力不足的短板。 这就使得清朝在有机会入主中原之后,拥有大量的可以迅速控制地方的管理人员,为清朝能够完全击败明朝奠定了关键的政治基础。 其次,在经济上相对于金国掠夺式战争经济,清朝采用了大量明朝降官巩固占领区经济 金国对宋朝发动的战争,总体来看还是属于游牧民族的掠夺式战争,打了就跑的那种类型。其根本目的还是在于掠夺,这就使得他们的作战模式会很容易地激起占领区的反抗行动,并不能在短期内化为金国自身的经济实力,进而反哺其军事力量。 而清朝在进入明朝境内之后,在初期即打出为崇祯复仇的旗号,蛊惑了大多数明朝官吏,并在之后采用了大量明朝降官用以管理北方地区,配合大量清朝皇商,使这些地区的经济实力迅速转化为其所用,为清朝军队能够毫无顾忌的南下灭明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第三,在军事上清朝采取又拉又打的方式,分化南明抗清力量,并不间断地派出军队深入南方打击抗清力量 金国在自身无法消化北方占领地的情况下,自然无暇南顾,之后还得面对南宋的反扑。 但迅速消化了北方的清朝,在此时就显得游刃有余了。 清朝对于南明此时同时存在几个不同皇帝政权以及南方的各个军阀势力,采取了又拉又打的策略,逐步制造南明几大势力之间的矛盾和不和,进而不间断地派出清军主力以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等前明降将为前导,深入南方,蚕食并压缩这些互相防范的势力, 第四,南宋建立时政权统一,凝聚力强,而南明不仅要面对清军,还要面对李自成与张献忠这些对手,无法形成统一合力 南宋政权自建立伊始,就是南方唯一的政权存在。 而南明此时则先后出现了所谓的福王(弘光帝)、唐王(隆武帝)、鲁王(鲁监国)、永明王(永历帝)等朝廷。可谓是关系复杂,无法真正形成合力。 更何况,此时明朝的死敌李自成和张献忠也大多躲避清朝的兵锋活跃于四川、湖广等地,这就进一步的将南明的实力削弱,远不及南宋时势力的一半,面对汹涌而至的清军主力,他们还得提防李自成和张献忠的威胁。 虽然李自成曾经打算与南明携手一同抗击清朝,但在南明朝廷看来,引起灭国危机的正是李自成之流,在心理和法统观念等方面都不可能选择与之合作,更何况各方势力心中大多都存着私心,这也为清军能够将南明各势力各个击破创造了条件 结语 正是基于以上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原因,清朝可以说比金国准备得更为充足,政治体系发展得更为完善,从本质上来说,金国发动的游牧战争与清国已发育相对完善的封建统治战争是无法比拟的,这也是金国无法灭南宋,而清能灭南明的根本原因所在。 我是【今古言堂】,喜欢我的文章,可以关注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