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猪来讲抗生素是把“双刃剑”,给猪保健,给猪治病都必须使用抗生素,而抗生素使用剂量过大或时间太久又会对猪的健康造成危害。另外,随着抗生素使用剂量的加大,未被消化吸收的抗生素随粪便排出体外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残留在猪体内的抗生素被人食用后又会对人造成损伤。所以为了我们的环境,为了我们人类的身体健康,抗生素必须规范使用。 抗生素使用现状1)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 在上世纪50年代,有科学家研究发现部分抗生素不仅具有防病治病的作用,还有促生长的作用。后来随着养猪技术的发展,人们为了追求养猪生产效益的最大化,开始将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直至目前我国家禽行业有90%的抗生素是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的,而水产行业95%的使用占比更高。 2)作为治疗药物使用 抗生素作为治疗药物使用是抗生素的根本性用途,本无可厚非。可是随着养猪行业的发展,抗生素使用年限的延长部分抗生素已经产生了比较严重的耐药性,正常情况下猪场用药应在药敏试验的指导下进行,可现在绝大多数猪场并没有这个条件,依靠的还是兽医的经验以及盲目提高添加剂量和随意搭配组方来满足防病治病的需求。而事实证明,这种给药方式甚至加快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抗生素的危害
猪长时间大剂量使用抗生素后,对猪最大的危害是打破了猪群体内原有微生态的平衡。猪体内有有害细菌也有有益细菌,正常情况下有益细菌压制着有害细菌的生长,所以猪群不会发病。当使用抗生素给猪保健时,抗生素在猪体内杀死有害细菌的同时也杀死了有益细菌,反而打破了猪体内微生物菌群的平衡,甚至有可能引起新的感染。 再就是抗生素的不规范使用会加快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尤其是将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在饲料中长期添加,会诱导细菌耐药性的产生。而细菌产生的耐药性不仅可在同种细菌之间传递,甚至还可在不同种间甚至属间进行传播,再加上排到环境中的多种抗生素,又会诱导多重耐药菌的产生,使得整个微生物菌群向着抗药性的方向发展。
抗生素进入猪体内后不可能100%被吸收利用,而未被消化吸收的抗生素就会随着粪便排出体外,这些在体外的抗生素会对环境中的细菌起到一遍筛选作用,对药物敏感的会逐渐被杀死,而活下来的就是具有耐药性的细菌,长此以往就会对目前相对平衡的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环境中的细菌不仅会导致猪群发病,也会引起人发病,目前已知的可同时引起人和动物发病的微生物超过了100种。因为抗生素的使用而导致的耐药菌也会感染人,给人类疾病的治疗造成了更大的难度。另外排放到环境中的抗生素,猪体内残留的抗生素也都有机会进入人体内,这些低剂量的抗生素在人体内也会诱导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更关键的时会破坏人体内的菌群平衡,影响消化道和生殖道的有益细菌,对人造成严重的危害。 抗生素的规范使用
多数养猪行业一线从业人员,受知识水平所限,对于抗生素的使用对象、使用期限、使用剂量以及休药期等基本知识了解相对偏少,这也是临床上抗生素出现滥用的根本原因。所以还是需要对一线临床兽医以及养殖户进行抗生素危害的宣讲,提高养殖从业人员对滥用抗生素危害的认识水平,以减少和规范抗生素的使用。 比如80%泰妙菌素在猪上的用法用量为混饲,50-125g/吨饲料,连用5-10天,休药期要达到7天。5%盐酸多西环素在猪上的用法用量为混饮,500-1000g/吨水,连用3-5天,休药期为28天。10%替米考星在猪的用法用量为混饲,200-400g/吨饲料,连用15天,休药期为15天。养猪人在使用时不仅要严格控制用量,还要严格控制使用时长和休药期。
单纯依靠一线从业人员进行抗生素使用的把控很难达到理想效果,更多的还需要国家加强抗生素残留的检测,建立完善的检测网络和检测机构,再辅以完善的兽药行政执法手段和装备,做好猪肉上市前抗生素残留的常规检测,并将检测列为日常管理工作的一部分。
目前抗生素在生猪养殖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疾病预防药用,疾病治疗要用,促生长也要用。所以应加大新型兽药的研发速度,用高效、残留少的药物替代残留量大的药物。目前已知具有替代抗生素在生猪养殖中发挥作用的药物常见四种: a、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也被称为益生素,主要利用的是肠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枯草芽孢杆菌等一类有益菌。微生态制剂具有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提高猪体内干扰素和巨噬细胞活性,促进猪体抗体产生,提高猪体免疫力的作用;也具有改善胃肠道内的pH值,产生溶菌酶等代谢产物,抑制有害细菌的生猪,提高胃肠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能力。 b、抗菌肽。抗菌肽具有较强的抗菌作用,而且同抗生素不同的是不会诱导耐药菌株的产生,但是受现阶段生产水平的现在,抗菌肽的生产难度比较大。所以只要解决了抗菌肽的生产问题在,后续作为预防疾病产品使用的前景还是比较广阔的。 c、中草药制剂。近几年,中草药凭借着其天然性、安全可靠、副作用小,无残留等优势得到了国内外养猪行业的认可,而且中草药侯中含有的维生素、矿物质等使其具有药效和营养双重作用。目前在养猪行业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中草药包括:陈皮、山楂、麦芽等健脾开胃的药物,益母草、红花、当归等活血化瘀药物,金银花、板蓝根、鱼腥草等清热解毒药物,黄芪、党参等补益类药物等。 d、酶制剂。酶制剂虽不直接参与杀菌灭菌工作,但是其强大的促进消化和降解的功能不仅可有效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还可减少病原菌的生长基质,达到抗病效果。 e、酸化剂。酸化剂主要是通过改善猪群胃肠道中的pH值,在抑制有害细菌的同时还可促进有益细菌的繁殖,从而达到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降低猪群发病率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