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THE FACTS -2 使用F10SC消毒剂和鸟类γ干扰素控制鹦鹉圆环病毒感染(一)

 鬼吹灯1215 2019-10-07

《THE FACTS -2

Control of Circovirus Infection in Psittacine Birds Using F10SC Disinfectant and Avian Gamma Interferon

使用F10SC消毒剂和鸟类γ干扰素控制鹦鹉圆环病毒感染 

摘要 

本文讲述的是一家饲养着各种鹦鹉(金刚鹦鹉、灰鹦鹉和葵花鹦鹉)的繁殖场使用F10SC消毒剂控制圆环病毒(circovirus)爆发的相关研究。通过对一群在鸟舍中感染了圆环病毒的灰鹦鹉幼鸟采用F10SC消毒剂雾化治疗,同时结合鸟类γ干扰素注射,最终70%的鸟儿得以幸存。这一结果表明,F10SC能减少曲霉病(aspergillosis)等继发感染的发生率,对圆环病毒感染的治疗有很大帮助。

之后,采用F10SC消毒剂对这些灰鹦鹉住过的鸟舍进行消毒。将F10SC按照1:100的比例稀释,喷洒鸟舍内的所有表面,每日2次,持续3周后,再用棉签从墙壁上取样并采用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对圆环病毒进行检测,结果呈阴性;同时仅使用清水喷洒另一受感染鸟舍进行对比(对照组)。随后,这些鸟舍恢复正常使用,并在之后的4年内都没有再出现过一例圆环病毒感染。因此得出结论,在上述稀释浓度(1:100)下,F10SC可清除鸟舍内的圆环病毒。但在鸟舍重新恢复使用之前,应确保鸟舍环境中的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

引言 

PBFD(Psittacine Beak and Feather Disease,中文译名:鹦鹉啄羽症)由圆环病毒引起,可感染大部分鹦鹉品种。这一病毒会对幼鸟身体中快速生长的细胞产生影响。PBFD有急性和慢性两种形式。患慢性PBFD的鹦鹉会出现羽毛缺损、畸形、颜色异常等症状(图1、图2)。

图1. 感染圆环病毒的灰鹦鹉,羽毛颜色出现异常。

图2. 感染圆环病毒的灰鹦鹉的典型外观。羽毛正常构造缺失并开始出现啄羽(咬毛)行为。

鸟喙上的角质形成细胞受损,会导致鸟喙出现慢性畸形,使鸟儿在进食时感到疼痛(图3)。这是一种致死性的疾病,但如果护理得当并使用镇痛药物进行治疗,部分鸟类可以存活10年以上。

图3. 一只患有慢性圆环病毒感染的塞内加尔鹦鹉(Senegal parrot)。鸟喙的正常结构已经受损,如果在没有充分镇痛的情况下进食,鸟儿会感到十分痛苦。此外,鸟儿的羽毛也未能正常发育。

对所有鸟类而言,骨髓感染都会引起免疫抑制,这一现象在灰鹦鹉幼鸟身上更加明显。相比慢性疾病,这些幼鸟往往更频繁地出现急性疾病(图4)。

图4 灰鹦鹉幼鸟极易出现急性圆环病毒感染。在英国,随着鸟类的圈养繁殖和人工饲养越来越受欢迎,感染圆环病毒的鸟类数量出现了急剧增长。

(未完待续……)


BII Parrotshop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