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字字虽小,但蕴涵无极——关于小楷书法学习的不完全指南

 罗宋汤的味道 2019-10-08

欧阳修《跋茶录》中说:'善为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以小楷为难。'

小楷书法在古代社会服务于日常书写,有着深厚而肥沃的应用土壤。

小楷的书写场景

在科举应试中,字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仕途升迁。我们现在看古代的状元、翰林书法,无不笔法精妙,这也就要求文人士子必须要苦练小楷。

于是整个古代社会,但凡读书之人,无不善写小楷。

程砚秋《书信手札》

如今,由于社会节奏及书写工具的变化,硬笔逐渐占据了日常书写场景,用毛笔书写小楷的土壤不复存在。

但是,还有那么一批书法爱好者,对小楷书法痴迷不已。沐手焚香抄《心经》,听筝抚琴书《落花》,坚守着小楷书法的最后一片阵地

弘一法师《心经》

抄写《心经》的小楷爱好者

但是正如文章开篇引用的欧阳修的话——善为书者,以真楷为难,而真楷以小楷为难。

写小楷的难点不在于用笔和结字,真正的难点在于写出醇厚古雅的气息。

那么,小楷学习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字字虽小,但蕴涵无极——关于小楷书法学习的不完全指南

王献之《洛神赋》

首先是要明白小楷与中楷及大楷的区别

苏轼论书曾有语:'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有余'。

一般来说,写大字因为结字空间及人眼视觉的缘故,要写得整体紧凑才好看。

但是小楷不同,小楷因为尺寸较小如果再写得紧凑,则在视觉上更显收缩,显得局促小气。

写小楷务必要结字宽绰有余,舒展大方,这是小楷与其他楷书在书写上的本质区别。

字字虽小,但蕴涵无极——关于小楷书法学习的不完全指南

无名氏《转轮圣王经》

其次,关于小楷学习的取法问题

严羽《沧浪诗话》中说:'学其上,仅得其中;学其中,斯为下矣。'

学习小楷,一种观点是:要取法乎上,以魏晋为最高。

先学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的小楷碑帖,待打好一定的基础之后,再选取唐、宋、元、明、清小楷名家的碑帖。

这种学习方法的好处是'先入为主',直接取法高古,不被近代书家的影响所束缚,而得到古人的用笔和结体妙处。

字字虽小,但蕴涵无极——关于小楷书法学习的不完全指南

钟繇《宣示表》

还有一种观点就是'由近及远'。

先从近代小楷名家学起,而后上追钟、王。因为近代

名家的作品流传较多,便于临摹学习,可以比较透彻地学习他们的书法精华,在此基础上再参入个人意趣,加以变化和创造,自成一家。

明代文征明,早年曾学赵子昂,继学唐代欧阳询,中年以后专法王羲之《乐毅论》、《黄庭经》,终成小楷名家。

字字虽小,但蕴涵无极——关于小楷书法学习的不完全指南

赵孟頫《汲黯传》

两种路子都是正确的,所谓殊途同归,但切记,不可学当代人的作品,一定要学古人经典的代表作。

当代人的作品虽然好学易上手,但是燥气太多,不足为学,学之则易沾染习气,极难摆脱。

字字虽小,但蕴涵无极——关于小楷书法学习的不完全指南

文征明《草堂十志》

最后,关于小楷学习的选帖问题

陈槱《负暄野录》:'学书须是收昔人真迹佳妙者,可以详视其先后笔势,轻重往复之法,若只看碑本,则惟得字画,全不见其笔法神气,终难精进。'

小楷书法的学习,照古人的说法,真迹最好,但是真迹难得。

好在现在科学进步飞速,印刷技术日益精进,许多珍贵的古代墨迹印刷物已经屡见不鲜,这就为我们学书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字字虽小,但蕴涵无极——关于小楷书法学习的不完全指南

刘墉《入法界体性经》

但是在小楷学习中,我始终建议使用墨迹本,墨迹之所以可贵,在于我们可以从中观察和体味到石刻中所无法表现的东西。如发笔时微微露出的锋芒,回锋收笔时偶而带出的牵线等。

小楷作品中的经典《灵飞经》就有四十三行墨迹本、渤海真赏本、望云楼本和滋蕙堂翻刻本 、哈佛燕京图书馆翻刻本等版本传世。

字字虽小,但蕴涵无极——关于小楷书法学习的不完全指南

钟绍京《灵飞经》墨迹本

除四十三行墨迹本外,其他为翻刻。对比之下墨迹本纤毫毕现,价值自不必说。学者应以墨迹本为重,翻刻本为辅助。

字字虽小,但蕴涵无极——关于小楷书法学习的不完全指南

钟绍京《灵飞经》清代翻刻本

值得庆幸的是,除钟王一些晋唐小楷是石刻本外,唐人写经、元明清小楷大家留下来的以墨迹本为多,为我们小楷学习提供了重要的一手资料,这也是我们当代小楷学习者的一大幸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