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29日柳叶刀呼吸在线发表了一篇吡非尼酮的临床试验结果,该结果引起了学者的思考,其中来自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肺和重症监护医学科的Justin M Oldham教授,就该研究进行了评论,题目为:“间质性肺疾病:可能无法分类,但并非无法治愈”。现在我们就来看一下这是一项什么样的临床试验。 Toby Maher及其同事在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捷克共和国,丹麦,德国,希腊,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波兰,葡萄牙,西班牙和英国的70个中心进行了多中心,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的II期临床试验,该试验结果令人鼓舞(结果已在线发表在《柳叶刀》呼吸杂志,DOI:https ://doi.org/10.1016/S2213-2600(19)30341-8),该试验评估了吡非尼酮治疗进行性无法分类的IL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这项创新性试验使用日常家用肺活量测定仪通过手持式肺活量计来评估从基线到24周平均强制肺活量(FVC)平均变化的主要终点。 尽管以前的研究表明每天进行家用肺活量测定能够可靠地检测IPF进展,在该试验中,未预料到的患者内变异性排除了主要终点分析的可能性。每天需要进行一次肺活量测定,目的是优化患者依从性并最大程度地减少不适感。但是,由于肺活量计的质量控制保障措施要求每天重复进行激活,因此这种方法导致无法检测到高度可变的FVC值。 这项经验将为使用该新颖技术的未来临床设计提供信息,并支持自适应性试验设计,以允许在试验过程中发现技术问题。 几个主要及次要结局的发现令人鼓舞,那就是吡非尼酮较安慰剂显示出更好的治疗效果; 例如,通过肺活量测定FVC改变,大多数其他ILD临床试验将其用作主要终点。在第24周,吡非尼酮组的FVC预测平均下降为17.8mL,而安慰剂组为113.0 mL(组间差异为95.3 mL[95%CI 35.9-154.6],P= 0.002)。在模拟FVC的绝对下降时,观察到了类似的获益:吡非尼酮组的127名患者中有18名(14%)FVC的绝对下降超过10%,而安慰剂组的126名患者中有34名(27%)(比值比[OR] 0.44 [95%CI 0.23-0.84],P= 0.011)。当模拟FVC相对下降超过10%时,得到的结果一致,但是效果估计不够精确(OR 0.62 [0.37至1.05],P=0.08)。 根据这些变量的模拟方式,对一氧化碳扩散能力和6分钟步行距离变化的评估也表明了有利于吡非尼酮的治疗效果。 |
|
来自: 洞天禅悟 > 《间质性肺病-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