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案】“过眼热”针法验案(1)

 勇敢的芯2 2019-10-08


本文属原创,若转载请注明出处。此专业文章供同道交流,非养生方剂,患者切勿模仿应用。

“过眼热”是传统针刺手法,是“烧山火”针刺手法的一种。它选取风池穴作为手法施术的部位,通过一定的手法,使针下热感传导至眼区,称为“过眼热”。掌握此针刺手法,临床治疗五官疾患,常获良效!

本人有幸亲炙我国针灸大家张缙教授,并得其真传,加之临证久习,揣摩要旨,方得起要领。近年来,在针灸临床中,多用此法治疗头面部疾患,每每获效,功能性疾病常收覆杯之效。!

现陆续选取几则医案,以飧同道。

李XX,男,39岁,职员,深圳市清水河。

2010年2月22日  初诊。

【现病史】 2009年2月发现肺部占位病变,接受介入治疗。两个月前因双眼视力突然下降,经头部CT、MRI确诊为肺肿瘤脑转移(右侧),已行开颅切除术后。现双眼视力模糊,寻求针灸治疗,延医于此。

【刻诊】  双眼青朦(视力障碍)两个月。有微光感,余则无所苦。查体:双眼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双眼各方向运动充分。舌质淡苔薄脉沉缓。

【印诊】青朦(肝肾亏虚)

   视神经损害(肺肿瘤脑转移术后)

【医案】该患视力障碍虽为脑肿瘤所致,但中医认为,目乃肝之窍,视物昏花不清,并无其它不适,当从虚治,证属肝肾不足,眼周经络阻滞。治以补益肝肾,疏通眼周经络。

独取风池穴,施以“过眼热”针刺手法。

【针刺治疗】 “过眼热”

让患者取端坐位,调整心态,放松身体。右侧风池穴局部消毒,1.5寸无菌毫针,右手速刺进针,针尖朝向对侧目内眦,进针0.8寸左右。进针施以捻转手法,刺手自觉针下气至感觉,患者自觉针下明显的痠胀感,用左手穴旁守气,右手拇食指紧捏针柄,于天地两层提插行“过眼热”手法。

操作1分钟左右,患者描述针刺周围有热感,向周围涌动,有汗出的迹象。行针两分钟后右半侧头部已经渗出汗珠,此时,并无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同时患者描述有一种痠胀的感觉沿同侧颞顶部头皮向前传至眼部,右眼球有胀感。

继续进行左侧风池穴“过眼热”手法。同样的手法操作两分钟后已是满头大汗。留针守气10分钟,缓慢出针,按压针孔,不可过汗。针后自觉眼前光感明显。

连续进行三次均现同样的针刺效应,自觉眼前光感明显增强。经追问患者平素并无明显的汗出。

因患者需要复查病情而停止针刺治疗………

  2010, 2, 23 第三次针刺治疗

  【按】

取热针刺手法理论《内经》已然详备,至《标幽赋》提出“推纳进搓,随济左而补暖”,及至《金针赋》烧山火中“先浅后深,凡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明.杨继洲在此基础上,使烧山火的针刺术式更趋于完备。建国后,老一辈的手法大家多有经验积累,但关于烧山火的操作尚不规范,难以统一而进行推广。有鉴于此,张缙教授历经半个世纪的苦心磨砺,对古今医籍进行深入的考证,临床验证,并多方求证,完成了“烧山火、透天凉”的正本清源工作,现已经形成操作规范,并获得国家通过。

“过眼热”针刺手法实际是“烧山火”取热手法的一种,首倡者是建国初期老一代针刺大家郑毓林老先生,此手法为其子郑魁山教授所继承,并以“温通针法”而发扬光大,有“西北针王”之称。现结合“烧山火”的临床操作规范,将“过眼热”的基本术式简要总结如下:

1、风池穴速刺进针,方向对侧眼内眦,深度0.5 — 0.8寸

2、针下得气

3、押手穴旁守气

4、取痠胀针感

5、刺手紧握针柄施术,力贯针中

6、插针向内、慢速(徐入)、大力(九阳数)、重压手(守气)

针灸学科是一门知识型与技术型相结合的学科,针刺手法是属于技术部分。“此道幽深,非一言而可尽,斯文细密,在久习而能通”(《金针赋》语),针刺的功夫在书外,除了师承必须“久习”方通。需要苦练基本功,持之以恒,针刺中细心体悟针下感觉,日久方能有所感悟。

针刺手法是针灸领域的高精尖技术,绝非一日之功可以掌握。囿于目前的医疗环境,人心浮躁,传统的针刺手法已经日趋势微,取而代之的多是现代的针刺方法。故“学者众,得道者寡”,传统针刺手法濒临失传,掌握此法堪称“绝技”。

我于临证应用“过眼热”针法治疗许多急症及疑难杂症,如面瘫、假性球麻痹、偏头痛、三叉神经痛、视神经萎缩、神经性耳鸣、枕神经痛等疾患,虽不能尽愈其病,多数可获满意疗效。对于一些急症常应手而得,效如桴鼓!该法取穴少,见效快,倍受患者的青睐。得此技者,一针可成名医!

该患虽未见到最终疗效,此即刻效应,足以印证古人未欺人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