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9诺贝尔物理学奖:流浪地球的无限种可能,及宇宙的昨天、今天、明天

 亲斤彳正禾呈 2019-10-09
这是Sheldon的第120 篇漫画,所有图片大约 2 MB。
航天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
“地球是人类的摇篮,
但人类不可能永远被束缚在摇篮里。”
如果地球和太阳系不能待了,
在茫茫银河系中
那么人类应该去哪儿发展呢?

瑞士天文学家米歇尔·马约尔

和他的学生迪迪埃·奎洛兹

给出了一种新的可能。

他们通过观察恒星速度的“抖动”,
在太阳系以外,
发现了一个“系外行星”,
叫做飞马座51b

在此之前,
天文学家也发现过其他系外行星,
但那些行星的母恒星不是死了,
就是快死了,
或者半死不活。
飞马座51b的发现,
改变了这个局面。
它的母恒星飞马座51正值壮年,
而且跟太阳差不多大,
距离我们不算远,
只有50光年!
在此之后,天文学家又发现了
4000多颗地外行星。
根据现有的数据估算,
在银河系中,类似地球的行星
可能有110亿颗。
这样看来,人类的未来
也许有无限种可能!
▲ 艺术家想象图 ▲
银河系就有这么多恒星,
那么整个宇宙呢?
宇宙的未来会如何发展呢?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不得不请出
美国宇宙学家詹姆斯·皮布尔斯
为了描述宇宙从婴儿时期,
到成年时期的演化规律,
宇宙学家们建立了一套模型,
叫做标准宇宙学模型

比如,宇宙中有多少物质?
每种物质的成分占多少?
哪种物质越来越多?
哪种物质越来越少?
物质分布会不会有“贫富差距”?
“贫富差距”会不会扩大?
这些问题
标准宇宙学模型全都知道!
在这个模型中,
许多宇宙学家都做出了贡献,
其中,皮布尔斯是活着的人中,
贡献最大的一个!
为了表彰他们发现系外行星
和建立标准宇宙学模型等贡献,
诺奖委员会授予

詹姆斯·皮布尔斯,米歇尔·马约尔

迪迪埃·奎洛兹

2019诺贝尔物理学奖!

Sheldon后记:
1.说实话,这篇解读我写得很艰难。因为我问了好几个天文学家,每个人都说不知道为什么要把诺奖颁给飞马座51b的发现,就连诺贝尔奖官方资料都没有很明确地回答这个问题。所以,以上漫画仅代表一个喜欢《流浪地球》的科普作者的个人解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