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年轻女性,二十多岁,在超市里工作,由于长期处在空调的环境下,加上经常用电脑,小小年纪就得了颈椎病,肩颈部严重板结僵硬,整个背部酸痛难受,输了几次液,发现改善不明显,便来吃中药。 老师摸了她的脉说,你左寸脉严重不足,心脏、肩颈部、头脑阳气都不足,背部容易受凉。她说,是啊,我都不敢对着风吹,一吹我就感冒。 老师说,你应该少吹空调,多到户外运动,晒太阳。 她又问,大夫,我这个后背是怎么回事?老师说,你后背缺乏一股阳气,所以背部肌肉就像板结的土壤,年长月久没有人去耕耘。你要多动,多用背部去撞墙。像农民松土一样,把你背部的肌肉经脉疏通松开。老师当场教她怎么撞墙,才撞了不到两分钟,她就说,肩背部没那么酸了。 然后,老师就给她开葛根汤加背三药(防风、姜黄、小伸筋草)。病人吃了几付药,配合撞墙,再来复诊时说,大夫,你这药真好,喝完药后我不怕冷了,背部从来没这么轻松过,以前颈部很容易酸,现在也没什么感觉了。 老师说,《黄帝内经》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我们看树木有两种状态会干枯,一种是缺乏水的滋润,缺水而枯;另一种则是长期受寒,寒主收引,所以冬天的树木容易干枯,这叫木受寒则枯。 木对应人体的肝,肝主筋,所以凡是颈肩部的筋不舒展,治疗就是按照这两个思路来进行,一个就是给它浇水,老师常重用白芍30~50克,柔肝缓急,配上大枣、炙甘草,都是一派补其水、润其肝的思路。 但是这些水能不能为人体吸收运化呢?这是另外一回事。我们看冬天树木干枯了,你给它浇水,它也吸收不了。但是夏天就不同,稍微有点水,树木就枝繁叶茂。因为它多了些阳气,有了阳气,就能够把水从根部往枝叶上面蒸腾升发,满足上面枝叶生长的需要。而在这里,老师重用葛根、桂枝,还用生姜,这就是一股阳气,把阴液从脾胃往肩颈背头部蒸腾升发,使补进来的阴液能够随着阳气流动循环起来。如果没有这股阳气,补进去的阴水就不能很好地被气化到肩颈部。所以这种情况也叫做“阴随阳升”,阴分的物质白芍、大枣、炙甘草随着葛根、桂枝、生姜这团阳气,往寸脉头肩颈部输送。这样颈部受寒、颈部僵硬缺水的现象得到滋润。所以病人喝完药后,明显感到症状大减。这也是为何《伤寒论》的葛根汤是治疗各类颈椎病的基础方。其实它不只治颈椎病,我们从这个“阴随阳升”的象来看,它可是治疗各类阳不化气的总方啊! 广东潮汕有个老中医,善用葛根汤加味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包括肿瘤。当时我们刚学《伤寒论》,对老中医这种单用一个经方化裁的行为不可理解。但老中医治病的疗效在当地却是有口皆碑。葛根汤不就是治颈椎的吗?和各类慢性病,像肿瘤,风马牛不相及啊。 但是现在我们看来却不然。老师常说,一个中医能够用一两个方子去打天下,这里边的道行不浅。我们看这个方子时,从颈椎病看到背后阳化气的法上,一下子就豁然贯通了。大部分肿瘤是有形的物质,就是阴成形的过程。我们要让这个过程反转过来,转为阳化气,就像冰的形成是遇寒则凝,但冰的消融却是得温则化。 老师为什么还要加入背三药呢?这又是什么道理?原来凡是病人背部僵硬酸麻,这背上的肌肉就像板结的土壤一样,背三药能直接引药入背,并且疏通背部的肌肉,好像农民拿着锄头把板结的土地松开一样。只要把土地松开,稍微浇点水,再晒一下太阳,那庄稼作物就长得好。而交代病人回去多撞墙,这个小动作也包含着深意,就是直接用外治法帮病人松开肩颈部的肌肉,也等于起到了背三药的作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