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兔病发生的一般规律

 不忘初心a3t3rm 2019-10-09

家兔简介(学名:Oryctolagus cuniculus f. domesticus):是由一种野生的穴兔经过驯化饲养而成的。大型的家兔如公羊兔,体重可达8千克。而体型较小的荷兰侏儒兔,成年时的体重还不到1千克。上唇分裂,称为兔唇,因而常暴露出上门齿。前肢短,肘部向后弯曲,前爪有5趾。后肢长而强壮,膝部向前弯曲,后爪4趾,第一趾退化,善于奔跑和跳跃。耳朵长,尾巴短。全身被毛,体表的毛光滑柔软,有很好的保温作用。是草食性动物,以野草、野菜、树叶、嫩枝等为食,多为白色、灰色与黑色。喜欢独居,白天活动少,都处于假眠或休息状态,多在夜间活动,食量大。有啃木、扒土的习惯。胆小怕惊、怕热、怕潮,喜欢安静、清洁、干燥、凉爽的环境,不能忍受肮脏的环境。繁殖力强、多胎多产、孕期短、成熟早(4-5个月)。

认识和掌握兔病发生的规律,有助于防治工作的开展,特别是能够主动的做好预防工作,兔病的发生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季节及其他动物疾病的传入等,饲养者应掌握这些规律,做到心中有数。

一、兔病与年龄的关系

年龄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多发和常发疾病的不同,幼兔特别是刚离乳的幼兔,由于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全,防御屏障机能尚不健全,易患胃肠道疾病,老龄兔由于代谢机能与免疫功能的减退,体质下降,发病率也较高,抗病力弱。

二、兔病与性别的关系

母兔疾病相对比公兔多,由于母兔要繁殖仔兔,所以产科疾病占一定比例,如流产、乳房炎等。

三、兔病与季节的关系

不同季节,兔的多发病、常发病和发病率的种类也不同,如1~3月份气温明显下降,各种传染媒介(苍蝇、蚁子等)及病原体的繁殖均受到一定限制,发病就较少,但由于天气寒冷,容易引起感冒和肺炎(散发力多)此期传染病暴发也较少见,4~6月份为兔的产仔季节,发病率相对增高,7~9月份是酷暑盛夏季节,各种病原微生物活动猖獗,而且饲料、容易腐败变质,易引起中暑,中毒及各类胃肠炎等疾病,是容易发生传染病的季节,所以必须加强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工作。10~12月份做好饲养管理和加强防寒保温工作,发病率明显下降,是繁殖仔兔的好季节。

四、兔病与其它动物疾病的关系

很多疾病能在各种动物之间相互传播和感染,如鸡的巴氏杆菌病可以传给兔,弓形体病可由猫传染给兔等,所以当附近发生疾病流行时,应及时采取有效的预防和扑灭传染病的措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