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玩古村朱家峪

 南山梵境 2019-10-09

小清明假期,老天爷都眷顾,没有飘雨,更得珍惜这良辰春日,踏青游玩去。

小花的游玩原则是周一至周五放学附近公园,周末和小假期南部山区周边,长假就是外省了。出行地的选择因空闲时间长短而定。小花觉得这种出行安排还是很合理的,在有限的时间里既满足了孩子采风的愿望,又保证了旅游地的互相补充。

一般大家不稀罕去小地方:好像眼前的都很了解,好像眼前的都是穷乡僻壤,好像眼前的都是枯枝叶败,专瞅着丽江啊大理啊,只在意那个USA啊UK啊,好像不折腾二万八千里就不叫旅行似的。

小花却知道,脚下的这片土地到处都是宝。无论哪里,都曾是数千年中华灿烂文明的一部分。在哪里生活,就以哪里为中心,向外辐射,去观察,去探究,去联系,去思考。

对孩子来说,只要出家门就是旅行。因为旅行的目的就是让孩子去看,去发现,去经历,去想,去思考。哪怕是一个丰足的小区院落,都是值得探索的大自然。

哪怕开车穿过一个小小的隧道,她都有无限的热情:“哇,老虎山隧道啊,跟我一个属性,好厉害。”果然开了好久才出来,妞嘴里嘟囔着隧道有多长啊。于是以后再见了隧道,她都用自己的方式比一比,这就是一种主动思考。

哇,又发现了一个新隧道,一眼望到头,好小。

“快看,前面又有一个隧道”,还没等反应过来,爸爸又嚷嚷。

眼尖的小花看到了这二个隧道的名字,并给妞笃定地说:“这个隧道会更长呦”。妞惊奇地问:“为啥啊,你咋知道?”其实小花看见了隧道上的“大岭隧道”和“小岭隧道”,一想便知道了,哈哈

正文

每次选择行走地,大概地参考一下网络信息。好与不好,只有去了才知道。事实证明清明这二天去的朱家峪和四门塔很值得推荐。

(一     朱家峪古村落)

2019年4月5号,周五,温度很高,在车里穿层单衣也出了好多汗。晨起赖床、吃饭,到朱家峪已经下午一点多。停下车,一起向村口走去,却近距离遇见了正在起飞的直升飞机,小花三口打趣了好一阵子,嘻嘻哈哈间也算开启了行走的美好时刻。

(发动机轰鸣了几分钟后,终于起飞了。每人次10分钟650元-800元不等。妞想飞,小花也想,但看起飞那么难,还是犹豫了。不过10分钟后确实安全飞回来了。)

村头,一棵桃树花开正盛,蜂蝶流连,好像要与我们一起赴这场美好的行走之约。妞却看中了树后的桥,拿出随身的笔和纸,勾画了起来。事后小花想拍画作留念,妞不同意,那就自己保存好底稿吧。

(在专心地画桥)

没想到,刚走上桥,妞又被远处的桥洞吸引,随即停下继续画作。小花却被那一幢青瓦白墙的房舍吸引。它背靠连绵的高山,前拥翠绿、鹅黄、桃红,有没有觉得走进了画中?要是雨季到来,河里有水,水中有鱼,耳中有犬吠鸡鸣,那绝对是世外桃源。

(被桥洞吸引)

难为了爸爸,一路等待沉迷的小花和妞,小花催着妞妞加快脚步去买门票,检了票,经古村北的文昌阁,然后踏上了几百年之久的'双行古道”,来一探这“齐鲁第一古村”的神秘。

首先来到了一座四进的院落,是建于民国三十三年的朱家峪山阴小学。曾作为当地的一流小学,其校门是仿照黄埔军校校门而建。进入校门,迎面墙上山阴小学的校训赫然而立,现在读来也是意义非凡,彰显了其“育世英才”的决心和气概。

(拍自山阴小学内部一些场景)

小花有幸遇到了一位毕业于此小学的爷爷,并真诚地向老人家打听起了小学的历史。老人家热情洋溢地一一回答了小花的问题,眉宇间充满了自豪感。老人家说房舍除了外貌的基本维修外,没什么大变样,当时容纳了村里全年级时段的孩子,热闹极了。老人还指给小花他曾经在这个教室、那个教室,顿时间小花好像穿越听见了烺烺的读书声、孩子们的欢闹声、老师们的叮嘱声和叮叮叮的摇铃声。

除了重温小学的历史,每个教室也成了传扬中华文化和历史的绝佳场地。

闯关东主题图文并茂的展示:小花的爷爷可是闯过关东的老人了,听奶奶简单的聊过。可惜爷爷已经过世,要不小花真要跑回爷爷跟前好好听听老故事。遗憾!

(闯关东的文化动因展板)

章丘当地精湛的打铁技艺及流程演绎:古有“章丘铁匠遍天下”的说法,央视《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里章丘铁锅备受关注,'章丘铁锅'红极一时,甚至出现了“章丘无锅”的热词。正是在章丘铁匠一代代的坚守下,章丘铁锅才换发了迷人的光彩。小花也要买来用一用,这是济南的骄傲,民族的骄傲。

(纺车)

还有民众文化物件:妞最感兴趣的石雕马、马鞭和马铃铛、大锯、茅草储粮屋、纺车、织布机和生活习俗展示,如修面、修脚、剪头等。

(织布机)

妞还去教室体验了一把先前学生们用过的木桌木椅。小花也试试,哇,比现在娃们上学用的桌椅舒服多了。

(好想听到水轮歌唱的声音)

从学校出来,沿着石板路继续前行。石板路左边是一些低矮的小山坡,右边是一条空河道,由于没水,底部的石头裸露在外,正好与脚下的石板映衬。河道边上,低矮处连翘绽放,桃花植株竞放。头顶高处,榆钱满枝,只不过手到处榆钱被撸了精光,只留馨香四溢弥漫和那咋也够不着的感叹,哎。妞说,要有个梯子就好了。爸爸个头1米8多,好歹摸着几片,递与小花和妞尝尝。

(小花好不容易拽着了一枝)

虽然树上的榆钱没捞着,可石板路上用榆钱做的美食小花和妞可吃了个够。村民们都在卖一种黄煎饼,备好了柴火和鏊子,拌好了菜,把菜摊在现成的煎饼上一折,放在鏊子上再煎,等到看见二面煎出微糊不糊的样子,就可以吃了,那才真叫外酥里美味。简单的榆钱或菠菜或韭菜用盐油一拌,珍馐啊!一块钱一个,小花和妞来来回回共吃了得十几个吧,妞说下次还要去吃。可惜只顾着吃,忘记拍小馋猫的样子了。

慢慢往前走,越来越接近古村落中心了。除了几家生意人,几乎老房子都铁将军把门,全搬到新村。你不行走在其中,体会不到那种现实与历史交汇的震撼。

那一块块大石头,以一种近乎原始的方式循山势堆砌而成,错落间却变成了数百年来代代相传的家。

你以为看到了历史,可眼前的愈发让你琢磨,一个个故事愈发让你沉醉。曾经的女子学堂与“羊倌嫁女”的楼阁相望,这一喜一悲讲述了多少女子的痛苦、彷徨、挣扎与追求。看看当下,女性解放,正用自己的智慧和果敢挥洒自己的美丽人生。

过去的,无论轻如鸿毛,或重如泰山,都已融入滚滚时光里。它曾经的清晰和真实,像这脚下的青石,回声铿锵有力。载着这历史的厚重与思考,前行。

仰望着,连绵不断的山与古村遥遥相对,给它注入了坚如磐石的伟力。怪不得村中的古槐歪而不倒,就算横生了枝桠,也在茁壮成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