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这是著名剧作家史航对汪曾祺的评价。他说: 汪曾祺写文章,只思甜,不忆苦。少见的美都被他记录了下来。 温暖,悠然,这就是汪曾祺文字最大的特点。读他的文字会被治愈,读他的文字亦需细细品尝。 而《人间草木》这本书,也继承了他一概的风格,文字简洁而宁静,却让人读完意犹未尽。 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听到草木的生长和嬉戏。 它们是欢快的,闹腾的,生机勃勃生长着的。 他写山丹丹,是知道自己的岁数的。长一年,开一朵花,来纪念过去的一年,亦是为新的一年增加点新的生机。 他写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别人是一口一口地喝,葡萄是满池子地喝,好像生怕没水喝了一样。 人间草木皆有情。一枝一叶到了汪曾祺笔下,便被放大了观察,便变得有趣了,便开始有了自己的故事,有值得学习的地方了。 其实,花还是那些花,草还是那些草,果子还是那些果子,但看它们的人心境不同,写它们的人笔调轻快起来,它们落在纸上的形象,自然也就大不一样。 在这本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才学渊博和爱打趣。 他写风栗子,想到了《红楼梦》: 贾宝玉为一件事生了气,袭人给他打岔,说:我只想风干栗子吃,你替我剥栗子。 随后他又调侃,说风栗子被写进《红楼梦》中,就高雅起来了。 随手拈来的典故和资料在文章中比比皆是,如果没有丰富的积累,实在很难做到。 而一味地引经据典未免有些书生气,偶尔的嬉笑怒骂,又拉近了这份距离,不会让读者觉得索然无味。 汪曾祺的文字是接地气的,字里行间总是袅袅萦绕着人间烟火味,没由来地让人感到亲切和舒服。 他写工人买萝卜:一看,这个不错,往地上一扔,叭嚓,裂成了几瓣,“行!”于是各拿一块啃起来。 汪曾祺的文章又是简洁有力,画面感十足的,仿佛能让人置身其中,也体会一把这样的乐趣。 他写拔草:用手指绕住它的根,用一种不露锋芒的力量拉,听顽强的胡根一处一处断。 好像一边看,耳边就会响起草儿那轻微却顽强的声音,而那葱葱郁郁的绿色,似乎夹着草的清香,在瞬间扑鼻而来。 他写葡萄上架:刨坑,竖柱,搭横梁,绕铁丝,搭小棍。 寥寥数笔,栩栩如生的画面却跃然纸上。那其中,我们只看得到辛勤劳作的乐趣和喜悦,完全没有劳累的疲惫和抱怨。 他觉得生活应该是有滋有味的,哪怕是最普通最常见的蔬菜水果,在他看来,都充满了自己独特的色彩和光芒。 于是,他便拿着文字这个放大镜,一点一点把经常被忽略的美,展现给每个人看。 他觉得生活应该是欢乐和自由的,哪怕是再单调的日子,在他看来,也能因为一颗玩心而精彩不乏味。 所以,那些生活琐屑里的笑声和用心,都被他一一收藏,流淌成笔下的唯美和欢畅。 汪曾祺曾经说:我希望成为一个温柔的人,因为曾被温柔的人对待,深深了解那种被温柔对待的感觉。 也许是这样,他笔下的文字总是如冬日的暖阳,如淙淙的溪水,如春风拂过脸庞,如夜深时疏朗的明月。 那是平凡而不简单的生活,那,亦是对生活深深的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