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研究领域,3~6岁被称为“潮湿的水泥”期。意思是指,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性格就像潮湿的水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等过了这个时期,水泥慢慢凝固,孩子的性格也就稳固下来了,再想改变就很难了。 李玫瑾教授认为:性格没有先天的,都是靠后天培养出来的。 她说:“性格和什么最相似呢?和语言特别相似,谁都不是生下来就会说普通话,把你生在哪你就说哪的话。性格也一样,把你生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就会形成近似的性格”。 俗话说“3岁看大,7岁看老”,人的很多性情在很小的时候,就会初见端倪。每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自信的、受欢迎的人。只是这些特质不会因为父母的“希望”,就会出现,更多的时候,是需要父母用心去培养的。 以下3种高危“性格信号”家长应该提前干预。一、见人就害羞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在家的时候,表现得特别活泼,能说会道、能歌善舞,一旦有陌生人在场,孩子马上就变了个人,缩在妈妈身后,跟一只小猫似的。要么就是死活不敢跟长辈打招呼,或者是被叔叔阿姨逗一下,自己马上蜷缩的跟刺猬似的。这些孩子并不是每时每刻都害羞,只是在陌生的环境,看到陌生的人才会害羞。 害羞的孩子通常表现的会很安静,并且比较懂事。但不可否认,害羞的孩子对陌生环境和陌生人感到紧张和恐惧,他们的“安全区域”非常小,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适应。由于缺乏表现机会,所以不太会受到关注,又因为不爱争取,常常会失去很多机会。 重要的是,在这个镜子激烈的时代,害羞的孩子通常还会有自卑心理,从而产生自我怀疑,这些都需要父母的关注。 改进要点: 1、要让孩子知道,他并非那么“与众不同”,跟那些不害羞的同伴相比,他们只需要更多的时间进入状态。 2、不要故意让孩子引起别人的“注视”,因为被放在“聚光灯下的感觉”,只会让他们更加不自在。 3、教会孩子,在某些情况下,如何争取并把握住自己的权利。另外,还需要告诉孩子,在公众面前表现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慢慢引导孩子去尝试。 二、暴躁的脾气 一位宝妈说,自己的孩子刚三岁,脾气特别的暴躁,稍有不如意时,就会大发雷霆。平时根本不想带他出门,因为每次发脾气时,不管是打骂还是哄劝都没用,每次都把自己弄得精疲力尽。 情商,在80%的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功,而情商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情绪的管理能力。情绪控制,需要父母花费很大的心思去教育,尤其对于那些本身就暴躁的父母,教导孩子时更加困难。通常情况下,坏脾气的孩子,一定会有一方父母是坏脾气。 改进要点: 1、不要轻易让孩子知道,如何才能激怒你,学会在孩子发脾气时,保持冷静的态度。 2、人人都会伤心、生气,但是要清晰地告诉孩子,生气可以、发脾气也可以,但是要用健康的方式,尖叫、打滚、哭喊、摔东西都是不健康的方式。 健康的方式比如拍打枕头,把枕头埋进被窝,把不开心的事情画出来,做一些高强度运动,以使自己平静下来,用健康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不合群 3~6岁的孩子,任然会以自我为中心。在和同伴的交往过程中,他们不太理解友谊的真正含义。就算是“好朋友”,也仅仅是建立在玩具、零食等物件上。但是,家长们依然可以看到,有些孩子在一起玩的很融洽,似乎天生就是“社交能手”。而另外一些孩子,则很容易跟同伴发生冲突,很难融入到人群中。 改进要点: 1、每个人都不喜欢霸道、自私、具有破坏性的人,也不喜欢不遵守游戏规则的人。在孩子有欲望加入人群时,父母要提前告知孩子应该怎么做,教孩子主动去分享。 2、在孩子跟同伴玩的时候,尽量不要去干预,如果冲突不太严重,就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当他们学会解决问题的时候,就会产生很多自信。 孩子性格与品质的形成,关键在于童年时期,父母给他的正确引导。不是指责、不是谩骂、不是嘲讽,而是把正确的方法告诉他,教会他应该如何做,千万别错过了最佳性格塑造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