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自由•談 | 董桥:《青玉案》散记

 圆角望 2019-10-09

知道纸型见过纸型的人不多了。纸型是印刷用的浇铸铅版模型,用多层特制纸张沾湿了覆在活字版上压出版上的文字。辞书上引巴金《随想录》里一句话:「刊物来不及付印,广州就受到敌军的围攻,我带着纸型逃到桂林。」还有阿英〈关于瞿秋白的文学遗着〉说:「后来创造社被封,这部书的纸型,便移到了泰东书局。」一部书一版一版的铅字字粒重得很,搬来搬去不方便,不小心碰散了要重新排字重新校对,压成纸型轻便得多,注入新铅重印最省事,难怪逃难不怕带纸型,创造社封了纸型终于逃过一劫。


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在跑马地黄泥涌道徐吁先生的旧楼房里看到一叠叠纸型堆满墙角,都是他的书的纸型,他说鲁迅不说纸型说纸版,平日写信多次提到:「此次因乔峰搬家,我已将所存旧纸版毁掉」;「听说书店已将纸版送给官老爷,烧掉了」。我认识两位跟鲁迅又相熟又通过信的人,一位是徐先生,一位是姚克先生,他们那一代人写作、印刷、出版都亲力亲为,徐先生办《笔端》时期我陪他去过几次印刷厂,满手油墨的印刷厂排字工友印刷工友他都熟,他们跟他说广东话,他跟他们说国语,彼此对谈畅快。依稀记得徐先生家里有《盲恋》的纸型,连他的钢笔签名都做了电版压进纸型。「没办法,出版社说倒闭就倒闭,不留纸型将来再印成本就贵了!」徐先生说出版一本书太不容易。我七十年代出的书也排字,也有纸型,出版社不久真的关了门,纸型不知道扔到那里去了,幸亏台湾出了台湾版,几十年后港台旧书摊上偶然还找得到那几本少作,人家买来要我签名倒是恍如隔世了。


早春二月整理二○○八年四月到二○○九年二月的文稿,想起六十年代卖文至今四十多年,写书出书卖书历经沧桑,徐先生家里那堆纸型朦胧的影子还在眼前,彷佛黑白电影画面,衬着放映机沙沙的声响,心中幽幽飘起几丝伤逝之情。今年这本新文集依旧交给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开本比过去两年出的要大些,封面我参照一部二十世纪初叶西洋装帧家设计的封面图案让印刷厂借鉴模仿,烫金线烫红花效果都不错。那几天春雨连绵,春寒不散,我深宵悠悠忽忽读了一些宋词元曲,雨声越听越密,怀旧越怀越深,这本新书的书名索性借用贺铸名作词牌《青玉案》。

贺铸是宋代词人,字方回,宋太祖贺皇后族孙,爱说远祖本居山阴,算是唐代贺知章后裔,怀想知章居住庆湖,自号庆湖遗老。他的《青玉案》有一句「梅子黄时雨」,宋代周少隐《竹坡老人诗话》说「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青玉案》的词调都说贺铸这首「凌波不过横塘路」是正格,《青玉案》因而又名《横塘路》。看字面,看字意,怎么说「青玉案」都比「横塘路」绵邈。辞书上说,青玉所制短脚盘子叫青玉案,也指名贵的食用器具,《文选.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锦绣段,何以报之青玉案」,刘良注:「玉案,美器,可以致食」。还有一说是青玉案几,李白《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诗:「琼杯绮食青玉案,使我醉饱无归心」。青玉案也泛指古诗,杜甫句「试吟青玉案,莫羡紫罗囊」,仇兆鳌注「青玉案,谓古诗」。


贺铸这首词上片「月桥花院」有些版本作「站台花榭」;下片「飞云」一作「碧云」;那句「若问闲情都几许」另作「试问闲愁都几许」。园翁前几天说「若」字比「试」字曲,「情」字比「愁」字远,收尾「烟草」、「风絮」、「梅雨」的比喻尤其未必一个「愁」字可以安顿。早年编杂志罗慷烈教授的论词小品我登过几十篇,他好像评过贺铸这首词,忘了是怎么取舍,改天当去请教老先生。听说这位贺梅子「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脾气也怪,官场上做的尽是冷职闲差,授江夏宝泉监,任上闷得天天整理旧稿,编成《庆湖遗老前集》,晚年长住苏州,杜门校书。他能诗能词,能盛丽,能妖冶,能幽洁,能悲壮,写征妇相思的《捣练子》一笔入骨:「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日前沈茵给我寄来贺铸间距旧照片,不知是真是赝,行书难看得不得了:「人丑,字丑,填词怎么填得这般撩人?」她说。「词填得好就好,管他人丑字丑!」我说。

书籍装帧徐吁先生那一代的新派文人都讲究,英国法国那个时代的文人也讲究,大抵求的是书卷气,典雅气,一九二三年英国艾略特诗集《荒原》初版封面是日本蓝天虎皮纹花纸贴白签;一九二五年北京俞平伯诗集《忆》的初版索性用暗灰色虎皮宣纸做线装封面,袖珍本,手抄制版。都说计算机时代了,纸本书籍迟早式微,各地书店迟早关门,害我每年出文集总抱着做一本是一本的心情,总想着装帧得考究些好让几十年后的知识人像收藏古董似的珍而藏之。几个星期前,英国一位老朋友影印一篇文章给我看,说纸本书籍五十年内还死不了:「我们都死了书还活着!」这样的宽慰话老书虫都爱听。台湾梅影小筑主人更多情,收到新书《青玉案》来电话说他找到几块旧纸型,不日装了镜框送一块给我留个念想!立春那天坊间偶得一笏老墨,「乾隆戊午夏月以五石烟制」,浮雕满榻一函函的线装书,泥金楷书「置身在嫏嬛」,金字招牌汪节庵监制,背刻「知白守黑,知雌守雄」。嫏嬛是神话中天帝藏书之处,谁都没去过,名字倒取得盛丽。几十年前古董街大雅斋黄老先生收得一枚清代昌化鸡血石章,刻「嫏嬛梦回」,篆字极佳,可惜石质不够好,红得不够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