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战国鹿角出芒太阳纹铜镜战国时期 二级 直径15.8cm 汉寿县聂家桥乡古墓中出土。凸缘、桥形钮,镜表面有一层明亮的“黑漆古”氧化层。镜背面有两圈相互关联的纹饰。内圈为放射状出芒,将镜面平分,外圈为鹿角状纹饰。纹饰题材罕见,独具匠心。 02 战国龙凤纹铜镜战国时期一级直径13.8cm汉寿县聂家桥武峰山出土03 新莽描金禽兽博局纹铜镜新莽时期 二级,直径11cm,常德市南坪M2出土 器形描述:圆纽,圆形座,座外四方框,方框内素面,方框外阳饰规矩纹,且描金,规矩纹间亦描金水波纹,羊、鹿、凤凰、神鸟,边缘凸起,宽约1.4cm,斜边上描金锯齿纹一圈,缘上两旁描金两道弦纹,中间为云纹,素沿。 04 东汉车马铭文铜镜东汉 一级 直径23.1cm 常德市武陵区文化馆移交 05 唐瑞兽葡萄纹铜镜唐代 二级 直径15.4cm,沿宽1.1cm,沿厚1.8cm 1985年由武陵区公安部门从文物走私犯罪分子手中追缴移交给原文物工作队 铜质,圆形。瑞兽钮,无座。镜面微向外鼓。镜背为高浮雕图案,内区由六个瑞兽与数串葡萄组成。内外区用凸圏隔开。外区有风、朱雀、七只蜻蜒、四只蜜蜂和数圈图葡萄图案,沿微斜且高,上有一圈卷云纹。此镜反映了唐代鼎盛时期的工艺水平。 06 五代四狮纹铜镜五代时期 一级 直径35.5cm,沿宽1.2cm,沿厚0.6cm 1985年在常德市郊高泅油库五代墓中出土 青铜质,圆形。圆形钮,连珠纹座。座外主题纹饰为阳纹四狮图,四狮首尾相随,均呈奔腾状,其势凶猛,造形生动,纹饰流畅。四狮间点缀缠枝葡萄纹,威猛中又能添几分轻柔。沿隆起,保存完好,镜面仍光亮照人。现藏常德博物馆 07 宋桃形湖洲铜镜宋代 二级 长17cm、宽13.2cm 常德市鼎城区黄土山出土 08 元铜观音佛像元代 二级 通高34cm、底径20cm 观音面方圆,双目下视,头戴莲瓣形高宝冠,穿帛,双肩上各有一饰物,腰系长锦带,右手残,左手放于脚上,双脚相盘呈打坐状,双脚丫上翻置于两大腿之上,脚赤足,整个观音盘坐于镂空莲蕾台上,全身彩绘已掉。 09 战国错银云纹铜戈鐏战国时期 二级 口径3.1cm、长8cm 常德临澧县九里茶场出土 空心,鐏底部平底,往上0.5cm处内收成八方,上凸起一道箍,通体满饰金银错变形云纹,上下边沿各有一圈0.2cm宽的银带。 10 汉铺首衔环铜盒汉代 二级 通高24.6cm、口径28.5cm、足径18.4cm 2011年1月12日常德市南坪乡南坪村一组出土D3M24:20 11 汉铜博山炉汉代 二级 通高31cm、炉高26.2cm、盘径29cm 2011年1月12日常德市南坪乡南坪村一组出土D3M24:23/31 12 战国镂空太阳纹铜戈战国时期 二级 援长10cm,胡长3cm,内长7cm 1988年在常德德山酒厂战国墓中出土 青铜质,弧形援长10cm,锋尖锐,胡上有镂空太阳纹,上有二穿,下齿1cm,内长7cm,宽3cm,内亦呈圆弧形,上有一长形宽穿,另有二较大圆形,直径1.5cm。 13 战国“武王之童督”铭文铜戈战国时期 二级 援长175cm,胡长10cm,内长14cm 汉寿县株木山战国墓出土 青铜质,援长而狭,两面中间起棱,锋尖锐;胡长,刃部亦尖锐锋利,胡上有长方形四穿,有下齿,内较长,三面有刃,内上有长形穿,一面阴刻铭文,译为“武王之童督”五字。 14 战国鸟篆文铜戈战国时期 一级 援长12.5cm,胡长7cm,内长8.8cm 德山二砖厂M1出土 青铜质,深褐色,直援微弧呈条状有刃,援后部有一扁长形穿锋较锐。中胡上有三扁形长穿,且胡上有刃,由援至胡一面鉴刻鸟篆文,译为“玄镠吕作吉用”,意即:用最好的铜锡制作。内较长呈长方形,内上有一扁长穿,内里面有錾刻纹,中部一圆涡纹,外为双线纹。 15 战国空首铜剑战国时期 二级 通长55.5cm,叶宽4.8cm,茎长10cm 1984年10月12日于汉寿县株木山砖厂战国墓出土 青铜质,扁长形,中脊起棱,锋尖锐,一字形剑格,圆茎空心,无箍,环形剑首。 16 战国琉璃首双箍铜剑战国时期 一级 通长45.3cm,叶宽4.8cm,茎长9.3cm 青铜质,扁宽形,中脊隆起,剑身较短,凹形剑格,茎上有双箍。 ========== 原载于 常德博物馆 网站 版权归原版权者所有 本文仅供信息交流之用 如有不当请留言告知将本文删除或修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