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契丹往事番外篇系列第111篇 天禄三年(公元949年)末,辽世宗耶律兀欲与后汉侍中、枢密使(宰相、国防部长)郭威颇为默契地同步完成了各自的军事部署。 兀欲引兵归国。 郭威进入邢州(河北邢台)后驻马不行,仅派遣宣徽南院使(大内总管之一)王峻领偏师开往前线定州。 如前所述,兀欲南征并非觊觎后汉江山,而是“清洗”手段太过峻急,导致朝局动荡,怨声鼎沸。他不得不强行征发各部族兵马,侵入燕赵之地,以转移国内矛盾。 假如留下同郭威硬杠,不要说败,万一战事胶着,留守上京的诸臣起哄,他该怎么办? 继续打,内乱不止,将士离心;止损班师,后汉大军能让你挥一挥衣袖,从容地走?那时必将进退维谷,帝位不保! 辽军此次转战六百里,掳掠人马财帛无数,还设伏杀死了后汉的一位高级将领(深州刺史史万山),随征将士已志得意满;班师后再把战利品给族内各长老一分,聒噪之声必然消减。 仗我能打,钱我会搂,你们还想要个啥样的话事人?踏踏实实地跟着我吧! 所以,兀欲撤军真不是惧怕郭威。仗打到这个份上,到位了! 郭威同样不想与兀欲交手。 他十月底奉旨出京,十一月十九日才走到邢州,每日行军不过二十多里,和他赶赴河中(山西永济)平定李守贞的速度判若云泥。 去年八月六日郭威甫离汴梁,二十日全师即抵河中。河中比邢州还远二百里地呢! 河中平叛之役不是打得很出色吗?郭威首次独立指挥大兵团作战就逼得百战宿将李守贞兵败自焚。为何畏契丹如虎呢? 郭威缺两样!金、马。 首先是没钱。 后汉财政有多拮据,浏览下时任司勋员外郎(吏部主管官员考绩的副司长)的李钦明给隐帝刘承祐上的奏章便明了了。 他说,微臣近日受命下基层考察农业,见天下民户大多资产微薄。正税之外,还要承担各种徭役,困顿不堪。各地只有一处,建筑辉赫,用度丰足,那就是僧侣聚居的寺庙。他们不仅有阡陌纵横的庙产土地,还不用缴税服役。我朝约有十万僧尼,每人每天一升米,十万人就得两千石来供养,一年得花费多少?这只是吃,还没算穿。微臣认为,聚僧不如聚兵,僧富不如民富!您看,要不从今往后就禁止剃度,收缴庙产以富国强兵吧! 主意打到出家人头上,说明真穷了! 也难怪,后晋末年,中原连年同契丹大战,已经民不聊生。 辽太宗耶律德光灭晋后,将汴梁皇宫中的财物整体搬迁入辽,还放纵辽兵在两京(东京汴梁和西京洛阳)之间“打草谷”,一时公私罄尽! 后汉高祖刘知远太原起兵时,犒军费用都不够,亏得李皇后献出体己钗环,才勉强凑足。 刘承祐即位后,李守贞等三藩叛乱又起,南唐、后蜀纷纷趁火打劫,用兵经年,哪里还有余钱? 第二是没马。 平李守贞是攻坚战,同兀欲较量全仗野战争雄。辽军一人三马,来去如风。后汉军中大部为步卒,怎敢野战! 自朱温建梁至今的四朝,以后唐、后晋两朝战马为多。后唐明宗李嗣源多年生聚,坐拥在籍战马三万五千匹;后晋高祖石敬瑭同契丹交好,在两国边境开设马市,每年购得战马不下千余。 还得怪耶律德光,搬空了皇宫不说,侵入中原后还搜刮了战马两万余匹,尽数驱赶回国。若不是沁州爱国军校罗彦瑰中途截留了一千多匹改献刘知远,后汉建国之初,骑兵恐难以成军。 所谓金戈铁马,没了“金马”只剩“铁戈”,郭威哪有信心和兀欲掰手腕!? 着急忙慌地“千里赴戎机”,就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郭威只能走一步看一步,悄悄地藏好,打枪的不要。 可是,老郭的命好!他龟缩在邢州,辽军却全线撤走了。 后汉朝野喜不自胜! 郭威一战而平李守贞,再战吓退辽帝十万兵,短短一年间淬火成钢,加冕为新一代“战神”! 凡夫到此境地,不过是自陈战绩,邀功请赏!郭威岂是俗子,他得了便宜继续卖乖,即日飞章呈奏:臣愿提一旅得胜之师,北上伐辽,斩头沥血,收复燕云!(待续) 参考书目: 脱脱等《辽史》 叶隆礼《契丹国志》 司马光等《资治通鉴》 薛居正等《旧五代史》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