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旭的笔法01

 翠谷叠泉 2019-10-09

张旭的笔法

(一)

· 黄简

一九八六年二月二十五日写于香港。

原载香港《书谱》一九八六年第二期,pp.72-75。

一 至张旭笔法始弘

笔法是书法的基本技法。笔法的由来,或曰始自蔡邕,或曰起自崔瑗,或曰始于张芝,总之,大约是东汉后期中国书法出现第 一个高潮(汉隶碑群)时产生的,而笔法的诞生也证明了中国书法已达到成熟。在此以前的作品,并不是说没有笔法,只是笔法从实践上升为理论,成为一种系统 的、代代相传的用笔技巧,应当说是始自这一时代。这一点,不仅有流传至今的蔡邕《笔论》、《九势》,赵壹《非草书》等典籍为证,并且有这一时代的书法作品 实物印证,大致是可信的。

张旭的笔法01

张旭肚痛帖

笔法是书法艺术的秘诀和钥匙,自然引起学书者的极大注意。不过在典籍中看,笔法一般是秘而不宣的。相传宋翼为钟繇弟子,作字平直相似,状如算子,钟繇叱 之,翼三年不敢见繇,即潜心改迹。晋太康中有人于许下破钟公墓,遂得《笔势论》,翼乃读学,名遂大振。此事只是传说,然求学之难,可见一斑。

张旭的笔法01

唐陆彦远得笔 法于其父陆柬之,虽用功,笔迹终不及古贤,乃求教于当时大书家褚遂良,褚答︰「用笔当须如印印泥。」陆百思不悟。后在江岛以锥划沙,才知褚意。清包世臣于 乾隆乙亥夏,在扬州遇黄小仲,请教笔法,辩证三月。小仲告之曰︰「唐以前书,皆始艮终干;南宋以后书,皆始巽终坤。」包闻之茫然,服念弥旬,差有所得,照 其习之二年。嘉庆丁酉,包将小仲之笔法收入所著《艺舟双楫》一书中。道光辛巳,过常州唔小仲,出稿相质。小仲说︰「用笔者天,书中尽之;始艮终干,正所谓 流美者地,书中阐发善矣,然非吾意。」包氏再请他详细讲一讲,卒不肯言。近苏州友人造访,言及「江南第一书家」萧退庵先生授课邓散木,亦不肯尽言笔法。此 萧氏晚年对友人自道之,二家为姻亲,谅不为虚。这种情况,在过去是很常见的,不仅是书法界,其他如医学界、武术界、饮食业、劳工界可说比比皆是,不足为奇。

张旭的笔法01

但笔法毕竟还是流传了下来,未致中绝。这种流传,基本上是父传子、师传徒(限于一、二个最得意的门生)的单线传授。唐大中年间,张彦远编成《法书要录》一书,这是中国第一部书学论文集,其影响至为深远。

张旭的笔法01

在这书中,张记载了历代笔法的传授︰

「蔡邕授于神人,而传之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王献之传之外甥羊欣,羊欣传之王僧虔,王僧虔 传之萧子云,萧子云传之僧智永,智永传之虞世南,世南传之,授于欧阳询,询传之陆柬之,柬之传之侄彦远,彦远传之张旭,旭传之李阳冰,阳冰传徐浩、颜真 卿、邬彤、韦玩、崔邈,凡二十有三人,文传终于此矣。」

张旭的笔法01

这段记载,是唐朝人所记,故说「文传终于此矣」,张彦远只能记到此时此地。但张彦远的记载,有两点不妥︰第一说蔡邕的笔法得之于神人,这比宋陈思《书苑菁 华‧秦汉魏四朝用笔法》所记蔡邕在嵩山石室内得素书还不可信。不过古代始作俑者都有神奇的联想,时代压之,无法苛求。第二是笔法传到张旭,下面的徐浩、颜真卿、邬彤、韦玩、崔邈都归之于李阳冰门下,这是大谬不经的。这几位大师,无疑都是得之于张旭直接传授,史有明文,斑斑可稽。我怀疑「阳冰传」三字乃衍 文。元郑杓《衍极》刘有定注的记载为﹕「(陆)彦远传张旭,彦远,张之舅也。旭又得褚遂良余论,以授颜真卿、李阳冰、徐浩、韩滉、邬彤、魏仲犀、韦玩、崔邈等二十余人」,此说可与唐人著作如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韩方明《授笔要说》、卢携《临池诀》相印证,无可怀疑。

张旭的笔法01

笔法传授至唐代的张旭,立雪门下的人特别多,如果推及到如怀素这样虽未得张指授、但取法于颜真卿、邬彤的「徒孙」一辈,则更阵容壮大。看来,张旭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而且是一位出色的书法教学大师。古代相传的笔法,是至张旭始为广为流传。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一文记,张旭在洛京裴儆宅时,「人或问笔法者,张公皆大笑,而对之便草书,或三纸,或五纸,皆乘兴而散,竟不复有得其言者。」表面看来,张旭似乎也是一位不肯直言的人,但颜真卿又记载说, 张认为「笔法玄微,难妄传授,非志士高人,讵可言其要妙」,则张只是择人而教,并非是故秘其说。虽然有些不合「有教无类」得精神,但从他的教学效果来说, 也无可厚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