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七律《野老》读记 (小河西) 野老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自注:南京同两都,得云城阙也 这首诗作于上元元年(760)秋,时杜甫客居成都草堂。野老:杜甫自称。此诗乃取首二字为题(非专写“野老”)。南京:至德二载(757)设成都为南京;上元元年(760)设荆州为南京,同时撤成都之南京。【《旧唐书-肃宗本纪》至德二载十二月:“改蜀郡为南京…,蜀郡改为成都府。”又上元元年“九月甲午,以荆州为南都,州曰江陵府,官吏制置同京兆。其蜀郡先为南京,宜复为蜀郡。”】 野老篱前江岸回,柴门不正逐江开。渔人网集澄潭下,贾客船随返照来。 野老:村野老人。《旦发渔浦潭》(梁-丘迟):“村童忽相聚,野老时一望。”《积雨辋川庄作》(唐-王维):“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逐:随着。《江南曲》(唐-储光羲):“逐流牵荇叶,沿岸摘芦苗。” 澄潭:指澄澈的百花潭。《西江夜行》(唐-张九龄):“遥夜人何在,澄潭月里行。” 贾(gǔ)客:商人。《江上寄巴东故人》(李白):“瞿塘饶贾客,音信莫令稀。” 大意:俺草堂的篱笆前面江岸弯曲,柴门正对大江随岸而开。渔人渔网聚集百花潭下;商船随着返照从西边驶来。(渔人撒网,商船航行。写眼见之景。) 长路关心悲剑阁,片云何意傍琴台?王师未报收东郡,城阙秋生画角哀。 长路:长长的路。从贾客商船想到长路。应特指沿江东下之路。 剑阁:剑门关。三国诸葛亮于大剑山峭壁中两崖相峙处,倚崖砌石为门,置阁尉,设戍守,谓之剑阁。隋以后剑阁即指剑门关。《蜀道难》(李白):“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琴台:成都台名。相传为汉司马相如弹琴处。《为梁上黄侯世子与妇书》(北周-庾信):“龙飞剑匣,鹤别琴台。”倪璠注:“《益州记》曰:'司马相如宅在州西笮桥北百步许。’李膺曰:'市桥西二百步,得相如旧宅。今按梅安寺南有琴台故墟。’”《司马相如琴台》(唐-岑参):“相如琴台古,人去台亦空。” 东郡:滑州。《元和郡县图志》卷8滑州:“大业三年又改为东郡。武德元年罢郡置滑州。”此或指史思明占领的东部诸郡。 城阙:城门两边的望楼;都城。此指成都(时成都为南京)。 画角:古乐器名,形如竹筒,外加彩绘,发音哀厉高亢,古军中用来警报昏晓。《送浑将军出塞》(唐-高适):“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送侯中丞流康州》(唐-刘长卿):“辕门画角三军思,驿路青山万里心。” 大意:关心“长路”,悲伤剑阁。白云飘浮,何意长傍琴台?王师至今没报收复东部诸郡,成都城头,秋风萧瑟,画角声凄切悲哀。 诗意串述:此诗前二联写所见实景。篱笆前江岸弯曲,柴门随江岸而开。渔人渔网聚集澄潭,商船随返照从西来。一幅悠闲、平和、惬意的江边晚景。后二联写所思。由西来商船,想到沿江而下的“长路”。由长路又想到蜀道,想到拖家带口从长安到秦州经同谷过剑阁的艰难。俺为历尽千难万险举家奔蜀而悲哀。俺更关心何时可以沿江而下,何时可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俺像一片浮云,无意长期滞留“琴台”。然而俺关心“长路”有啥用?去年冬天洛阳再次失陷,王师至今没收复东郡。俺还不能沿着长路回到洛阳。想到这儿,成都城中又传来画角之声。秋风萧瑟,画角声声,战乱无休无止,杜俺感到万分悲哀!本诗前二联与后二联反差很大。连接纽带是贾船。由商船而长路,由长路而洛阳,由洛阳失陷而悲“哀”,有很强的艺术冲击力。 |
|
来自: 小河西 > 《杜诗解读(卷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