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村社会工作

 思树怀源 2019-10-09

农村社会工作

    基本内容

    农村 社会工作的定义农村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中国化的特色化产物,在一定时期内,会出现农村社会工作定义的“百家争鸣”。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列举笔者较为认同的几个对于农村社会工作的定义。

    1.湖南省农村社会工作学者蒋国庆于2009年9月提出对于农村社会工作的定义为:农村社会工作以村庄、村民、农业、当地政府和农村社会工作者为主体,以优势视角和能力建设为理念,以社会工作为方法,应用人本模式、社区模式、发展模式、社区资产模式,倡导社会包容、公平、公正为目标的一门艺术科学。

    他认为,由农村、农民、政府、类农村社会工作者与社会工作者共同构成了农村社会工作的五大核心概念。在农村社会工作的工作领域方面,蒋国庆提出:农村社会工作服务领域有村庄(农村社区)、村民、农业和基层政府,但无论是村庄社会工作、还是村民社会工作、农业社会工作、基层政府行政社会工作都是不独立的服务,四者之间相互联系、互为主体,农村社会工作者也是各有侧重,统揽全局。

    2.来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对于农村社会工作的最新定义是这样的:农村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是我国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阶段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的体现。它是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广泛发动各种社会力量在农村所开展的社会服务;农村社会工作的目的在于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增进农村的社会福利,推动农村的社会发展。

    农村社会工作,如果按工作性质来划分,农村社会工作可分为消极被动型和积极主动型两类。所谓消极被动型的农村社会工作是指对发生各种困难的农村居民给予帮助或对已出现的农村社会问题采取应急措施,如对'五保护'进行救济、对受灾地区的农民给予援助等。所谓积极主动型的农村社会工作是指开展具有预防性和建设性的工作。预防是为了尽量减少农村社会问题的发生,如搞好疾病预防,防止生态平衡遭受破坏等;建设性工作指为提高农村居民的社会适应能力而进行的工作,如文化娱乐,农村文化教育、农业技术推广等。

    3.湖南省农村社会工作专家史铁尔教授在其主编的《农村社会工作》一书中,并没有明确的指出什么是农村社会工作。但是,在这本作为高职院校教材的书上,他提出了要从以下几个层面来理解农村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

    ① 重建政府于农民信任关系和农民自信心、自尊和权力意识。② 通过与村民同行、广泛参与和增能,倡导政府和社会政策改变。③ 推进农村社区教育和社区卫生项目,提升村民应对社会变迁的能力。④ 通过农户家庭、社区提供支持服务,重构农村互助友爱精神。

    他将能力建设作为农村社会工作的核心,将促进农村社区福祉和保持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目标。在农村社会工作过程中,强调社会工作者利用同理心,站在服务对象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让服务对象的思想能够传播出来,使得服务对象能够获得能力并且保持社区的发展动力。

    4.农村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在中国特色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介入中国农村社会建设的过程当中,越发的表现出其重要性。

    在中国的社会工作界,对于农村社会工作的界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笔者对于农村社会工作也有自己的理解。笔者认为农村社会工作的定义应该从狭义跟广义上去界定,主要的依据是在中国的社会变迁下,传统农民身份的特殊化发展。

    笔者认为,狭义的农村社会工作指的是,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念、价值观的指导下,社会工作者以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介入到以农业生产、农业户口为主的农村社区建设当中,增强农民的自我权利意识,挖掘农民自身潜能,完善、提升农村社区竞争力,推动农村社区的全面建设发展,协调农民、农村社区以及农村政权组织的关系,促进农民社会福利的完善。

    广义的农村社会工作指的是,在中共党中央的领导下,在社会政策的指引下,社会工作者以具有农村户口的人员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改善其生态系统,促进其全面发展,保障其社会保障与福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