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文化《菜根谭》:做自己心性的主人,才能控制自己的人生。 ![]() 性格太过于散漫的人,在做事的时候缺乏一种责任心,缺乏一种规章和制度,而做事过于严谨的人也会有一些枯燥。 因为别人做事能够随心如意,人生也能自得其乐,但是对于做事太过于严谨的人,总是前怕狼后怕虎,有的时候还会因此失去一些机会,这样的人生也是不提倡的。 《菜根谭》之中说这样一句话:白氏云:“不如放身心,冥然任天造。”晁氏云:“不如收身心,凝然归寂定。放者流为猩狂,改者入于枵寂。唯善操身心者。把柄在手,改放自如。 ![]()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 白居易说“不如放任自己的身心,听从上天冥冥之中的安排”,晁补之说“不如收敛自己的身心,静静的让自身回归于寂静之中。” 那么我们来看这两种状态,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那一些放任身心的人,不免会陷入狂妄自大之中,收敛身心的人也会过于枯燥无味。而两者适中,只有那些善于掌控自己身心的人,才能够把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里,收放自如,随心所欲。 一个人最大的智慧是能够做自己的主人,放松与收敛,完全把言行掌控在自己的掌握之中,不要拘泥于任何一个偏执的一面,那样则会束手束脚。 ![]() 不管是过于放纵还是过于严谨,那样的人生都会因为自己的不合适宜而出现问题,如果能把这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做到适中,就能收放自如。 凡事都不可偏向于一面,在两者之间找寻一个最合适的点最重要。 在唐朝的时候科技不发达,农民种地都是看天吃饭,有的时候就是看天收粮,正所谓“人误地一世,地误人一年。为了让农民有饭吃,唐太宗李世民一直关注着农业问题。 在贞观5年的时候,下面的官员就对李世民说:“皇太子要举行加冠礼,占卜得知二月是吉祥的日子,请增加兵丁仪仗用来举行仪式。” 后来李世民想了一下,没有同意这样去做,因为他知道增加兵丁要从人们中间去招揽,在2月的时候举行冠礼,又会耽误农民播种。 李世民就对官员说:“现在春耕才刚刚开始,这个时候如果举行加冠礼,恐怕会妨碍农业,不如改在十月份去进行。” 举行加冠礼是头等大事,古人又很相信类似的问题,比如说命,或者阴阳禁忌之类的。 太子上保 萧又说:“按照阴阳家的推算,在2月举行加冠礼最合适。” 但是李世民这个时候又反驳着说:“阴阳禁忌那一套,我从来不信,也不必偏激的只听那一件事情,如果做事都要依照阴阳而不顾道德礼仪,怎么能够得到上天的赐福保佑呢?如果做事能合乎礼仪道德,任何时候都是吉利的日子,农事最为重要,不能有半点差错。” 后来大臣看到李世民的态度如此坚决,再也不敢多言。 ![]() 李世民对于事情的一个态度就是如此,没有死板的去相信什么阴阳之说,而是懂得权衡利弊,在时间不合适的时候,选择改变自己选的日子,这才是一个良好的方式,这叫做懂得圆润变通,选择适中的方式。 做人也是这样,不管是放纵自我还是过于严谨,都要选择一个适中的态度,把握不好尺度就会变成狂妄放肆的状态,太过于约束也会枯燥无味。 ![]() 所以处理事情的时候,找到事情的中心点,用一种更合适宜的状态去对待,这是最好的智慧 本文原创,看了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么不一样的感悟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