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回到老家,本来没打算把儿子接回济源的家,但是发现儿子在老家的这一个月,虽然有很多积极的改变,但也养成了一些不好的习惯:农村的村骂(脏话),随地大小便,随便动手打人,狼吞虎咽似的吃饭,边吃饭边玩的小动作。作为父亲当然不希望看到这些不好的表现和习惯,希望他更懂事,过的更精致。所以和他妈又商量了一下,准备把他带回家。 另外一个原因,在老家可以让他接触很多接地气的生活气息,发现很多在城市永远看不见的小动物、小植物,更直接的触碰土地和乡村习俗,即使他不懂,但是我感觉也会对他产生影响和刺激,丰富他的人生阅历,这是我希望他了解的。但是很多的生活还是有诸多的不便。比如:洗澡、个人卫生的维护,食宿等等。这是希望带回他的另一个原因。 在家吃饭的时候,小侄子小侄女长久生活在乡村,养成的一些习惯,儿子也跟着学的很快,比如:喝菜水、吃饭速度很快,不充分咀嚼就咽下去。我不是认为他们这样看不上,我也是这样的吃饭习惯。但是我内心是希望儿子可以从小便养成好的健康生活习惯,可以表现的像个绅士。他看着哥哥姐姐的一些不好的行为,也模仿的有模有样,我是有些担心的。我希望我有所改变,也希望小侄子侄女可以变得更好,更希望儿子可以过的精致而绅士。带到他妈和我的身边,至少我们会有意识的去纠正去培养。 决定回去之后,就退了原来定好的车票,重新买了我和老妈一块回的车票。 后来,孩他妈应该和孩他姥姥提起了这个事情,今天发信息说“孩子他妈在准备教师资格证考试,我能不能和我妈好好说一下,再让孩子在家再待一个月,怕回来影响、耽误考试”。我能大概感觉到孩他妈是怎样把这个事情告诉他妈的,一定是说我妈要回去的,所以,才有了她妈专门发一个信息专门让我在和我妈商量一下。我其实也没有完全感到我妈是否真的想回,在我们那个县城的家天天度日如年的感觉,盼着回老家,现在也说过在家里太累,回县城的家也可以。但是,如果孩他妈也想让她回去,我坚持让她和儿子留在老家的话,她肯定会乐意留在老家的。 即使是写日记,我也不太愿意用她妈、我妈,来表达一些称呼的。但是,还是感觉,即使是亲人,我们没办法完全去了解他人的真实的想法的。比如我妈,我亲妈,我不特别明白他是否真的希望回去我们在县城的家。但是,我也能感觉到让她留在老家也是没问题的。冯蒙总说我的判断不对,几乎不承认自己对事情和人情的判断出了问题。我在处理家庭、照顾儿子、和父母相处、和她父母相处等等很多事情上,总是直接的给出很多具体的做法指导,不是建议,而是让我感觉到的像命令,按照她说的去做。虽然我们一起生活,但是,我还是希望她给我更多的空间,不用简单粗暴的告诉我怎样去做。他妈也是。有些事情不用告诉我们怎么做。这是在掺合他人的生活和人生,合理的建议和温顺的意见是可以的。因为,深处具体事情一线,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和判断,你的可能十分正确,但是我去按照你的说法去做,内心真的很不舒服,甚至是排斥,我做起来也是很不开心,很不舒服的。所以,即使是亲人,很多事情也要保持恰当的距离。 我父母、孩她姥姥、孩他妈经常说,我应该去考公务员,去考招教考试,要有编制,要想办法去代课,去挣钱。我内心是希望有编制的,我也愿意去考试,可是,我考过,都没考过,这是我实力不济,我承认。但是,我不希望你们经常提醒我。我想反驳,但是,我照顾家人的感情,我并没有直接表达我的回击。我想说:老爸,我真的太笨,我试过,可能次数不多,但是我真的考不过,让你失望了。我内心真的不想再被打击。我想说:妈(丈母娘),您先管好自己的儿子,让他们去考考,去试试。我并不是不思进取的人。你没有亲身经过的、看起来很美好的事情,可能我真的无福得到。你们也别用周围人很多都考上的人家的孩子也激励我。有时候我真的做不到,虽然我很想得到。 孩他妈,你也不用告诉我怎么去做,或者说告诉我很多次我都不上心,不操心。你真的可以去试试,你完全也可以去试试,然后你做到了,怎么告诉我怎么做,我都接受,但是,仅仅说别人怎么样,你都不愿意去试,一味和你争吵,我不想让本来不容易的生活,本来挣扎的内心,本来为数不多的好心情再多一些不如意。当你表达对我的不满时,是否真的认为自己已经做的很完美,很到位,或者很合格了。不要在单纯的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已经很好了,搁在其他人身上已经很不错了。和你直接相处的人感觉不到你的温暖你的善意的时候,搁在其他人身上,我想并不会好很多。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节奏,和比较舒服的行为方式,如果对他人无害,又不影响他人权益。请尊重,请理解,不要尝试去改变、去掺合。哪怕你是她的父母、爱人 、孩子或者兄弟姐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