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高铁布局视角下的关中地缘与机遇(下)

 blackhappy 2019-10-10

中国高铁布局视角下的关中地缘与机遇(下)

接着中国高铁布局视角下的关中地缘与机遇(上),我们继续深入谈谈北上通道和西进通道。

北上通道:银西、包西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的《使至塞上》堪称唐诗边塞诗之中的翘楚。通过对西北边塞地区景物的刻画,诗人描绘了一幅辽阔雄浑、瑰奇灿烂的西北风光画卷。

而诗中所说的“萧关”,便是关中地区通往河套平原所经的重要关口,也是传统意义上关中“四关”的西北关口了。

中国高铁布局视角下的关中地缘与机遇(下)

中长期高速铁路网规划图

自西安出发前往银川所在的河套平原(更精确地说,银川所在的是其中的西套平原),大概来说可以分为两条道路。一即前文所述的萧关对应的萧关道(其走向大致接近于宝中铁路),萧关是中原王朝保卫关中地区,抵御西北游牧民族入侵南下的重要屏障;第二则是泾河流域河流冲击所产生的道路。

“泾渭分明”,发源于黄土高原的泾河为渭河带来了数量相当可观的黄土,和两河河水互不交融的自然奇景,同时也形成了陇东特有的台塬地貌。

庆阳、平凉的平地面积,虽算不上大,但在西北整体极低的人口承载力背景下,也是不可多得的宜居带了。

除人口承载和农业生产,泾河流域的另一重要经济功能,是连通关中与河西走廊。特别是在基建水平尚不发达的时期,渭河溯源而上难度极大(由以宝鸡-天水段为甚,于是陇海铁路的这一段又有“盲肠”之称)。

中国高铁布局视角下的关中地缘与机遇(下)

西银高铁进入冲刺阶段

由泾河而上,于平凉、庆阳落脚,向西翻越六盘山,前往兰州及以西之地,是重要的替代通道。地理条件上的连续性使得平凉、庆阳承担关中-西北经贸往来功能成为可能。

时至今日,《关中平原城市群》规划中,平凉、庆阳的核心城区也被一致地规划,这是实至名归的。银西高铁的建设,对于庆阳闭塞的交通现状,是极大的缓解。配合西平天路、宝中铁路,西安与西套平原的客、货连通,都有了较好的保障。

除西套平原,关中与东套平原的连接,也有与之配套的高速铁路。通往阴山脚下的“上郡道”可能是最为著名的秦驰道(或曰,秦代的“高速公路”)。

中国高铁布局视角下的关中地缘与机遇(下)

银川高铁东站数条轨道都已铺好 图/苏勇

“不教胡马度阴山”,完整通畅的道路是中原王朝保卫北疆的生命线。从中国整体的层面来看,兰州-银川-包头一线,是400mm等降水量线的基本走向,也是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鏖战争夺的锋线。

如果没有强大的关中腹地作为中华文明的核心区域,以及通畅的交通道路作为维系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影响力的投射,这些问题对于国家的危害,将是不可承受的。

从陕西自身的角度着眼,包西高铁也一直是重点所在。

陕西的地理条件,南北狭长,关中、陕北的条件迥异,交通不便。西延高铁和延榆高铁的建设,对于陕西的利好,是最直接可见,受众也最为广泛的。去年年底,西延高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正式获批,这条高铁的建设大幕,也已经正式拉开。

中国高铁布局视角下的关中地缘与机遇(下)

庆阳属于关中平原城市群

中国高铁布局视角下的关中地缘与机遇(下)

平凉、庆阳、天水,甚至于固原,与关中平原的地理联系,可见一斑。自关中始,前往延安、榆林至阴山下的道路,甚至还要更加艰险。但这几条通道对于维护古代中原王朝的边疆安全,和今日中国的国家安全,都意义重大。

西进通道:西宝兰、丝绸之路


每一个西安人,甚至是每一个中国人,在内心的深处,都或许会有对“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大唐风华的梦境和幻想。

中国高铁布局视角下的关中地缘与机遇(下)

抗风沙动车组

在大唐王朝开放的胸怀与气度背后,必有与之匹配的对外交流的道路交通。于此,就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丝绸之路了。

正如我们在前文所述的,西安到兰州的道路,并不如今天的铁路、公路这般如此显然。

因渭河上游极端艰险,长期以来,直溯渭河而上,并无官道存在。诸葛亮北伐战争中重要的地点——街亭,其实在六盘山山麓。换句话说,西安至兰州,需至宝鸡,沿“关中月牙尖”及萧关道北上,翻越六盘山,西去。宝鸡与天水的直连,要仰赖于基建水平的日臻完善成熟。

中国高铁布局视角下的关中地缘与机遇(下)

但这并不是故事的结束,“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西安”的核心原因,我们还并没有完整论述。仅仅论述西安的高铁通道,还并不完全,我们还需要对比其他城市的地缘条件,才能有更完整的说明。

以兰州为例。从地理上说,兰州的确更加靠西。但,枢纽的意义,除了过路,更多在于集结、分发。

兰州与中国人口高密度区的连结能力,是有限的。向东北虽可沿黄河流域,抵达银川、包头,西北地区的整体人口承载,却太少。这条通道所能惠及的人口群体太过稀少;向东南虽有兰渝铁路,可直连成都、重庆,但跨越横断山脉、青藏高原的铁路,实在难以承担大动脉级别的物资运输。由此我们可以说,兰州无法承担中国面向欧亚大陆的物流枢纽的功能。

配合在之前几章中我们所指出的郑州和成都、重庆的地缘缺陷,“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西安”的根本缘由可以总结如下:

(1)基本位于中国高密度人口分布边界(黑河-腾冲线,在高铁版图中也可近似看作为北京-昆明线)。“边界”城市才具有“集结对外、分发对内”的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

郑州和重庆是无力对外的,因为它们深居高密度人口分布区,只能梳理内部的交通,不足以对外。兰州却太过靠外,对内连结不足。

中国高铁布局视角下的关中地缘与机遇(下)

黑河-腾冲线是初中地理课上就已经讲到的概念了。大概来说,可以用北京-太原-西安-成都-昆明五座城市所连结来拟合。西安的核心地位,是毋庸置疑的。而更偏东南的城市,都无力越过这条界限实现西向的“对外开放”,而只能等待资源溢出。颇有点像海运格局下,中西部只能等待东部沿海地区的资源溢出一样。

(2)基本位于中国的南北分界线上(秦岭-淮河线),南北基本等距,集结成本最低。成渝太偏南,使之只能承担小范围的集结能力。

(3)自身有足够大的平原范围,可以扩大城市规模,担当枢纽职能。兰州的谷地太过狭窄,只能承担有限的城市职能。

地缘条件之外,地理地形条件也值得考虑。兰州河谷地貌过于狭窄,三百万人口已接近其承载极限。想要让这样规模的城市承担中心城市的功能,还是远远不够的。

自晚唐时期,中原王朝失去对河西走廊的实质控制权起,至2013年,丝绸之路都被埋没在滚滚黄沙之下,不见天日。中国向西的开放和交通是封闭的,而与此同时,更加深刻的事实是,中华民族长期处于衰微、封闭的状态。

中国高铁布局视角下的关中地缘与机遇(下)

2013年,“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被提出,无论是对于中国,还是对于西安,这都是质变开始的年份。

丝绸之路交通的唤醒,意味着中国与欧亚大陆其他国家交通往来的更加便利。但,依不才之见,从更深刻的视角来看,这是中国从国际事务的“被动参与者”走向“中坚力量”的质的转变,是世界经贸格局从“海运独大,欧美垄断”走向“陆海兼备,命运共通”的嘹亮前奏,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步骤。

在“一带一路”倡议发起之后,各地都踊跃开行去往中亚、欧洲方向去的班列。但,大浪淘沙,在数年的前期积累之后,今年,西安港与襄阳、徐州、蚌埠、石家庄的陆港,上海、宁波、日照、青岛、唐山等海港实现“陆陆联运”、“陆海联运”。班列开行量、质量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已经呼之欲出……

中国高铁布局视角下的关中地缘与机遇(下)

晚霞中的西安北客站 ©柠檬心情

而这一切,仿佛是历史,和地理已经写好的,属于西安命运的剧本——看起来和历史中西安曾经拥有过的地位是如此相似,相似到这过去的千年仿佛从未流逝……

千年前,太白兄在《少年行》之中写下了“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的极富浪漫主义色彩的诗句。

但他大概实在无从想象到,千年之后的技术水平,已经能让产地远在地球另一端的商品,仅用时半个月,便能通过陆路抵达西安,为千家万户所享用。

这背后既有科技水平巨大进步带来的技术支撑,也有着中华民族重整山河的决心和信念。而西安城,就是这决心和信念的最佳化身与代言人。

在友人之前,我常常说,西安城是一座伟大的城市。但它究竟因何而伟大?它的伟大,是因为秦陵汉墓吗?是因为隋城唐塔吗?是因为它多少多少的GDP、多少多少的学校吗?都不是。

中国高铁布局视角下的关中地缘与机遇(下)

这些从历史中来的事物,最终要么随风而逝,要么只是成为一个为历史封存的印记。或灿烂、或惊艳,却无足以刻骨铭心。

真正堪称伟大而长久的,是难随人类活动迁移变化的地缘条件,和这地缘格局上的一座座璀璨的明珠……这才是永葆西安城政治、军事、文化活力的内在根源,也是它真正堪称伟大的核心。

法律顾问 / 宋亚锋 赵文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