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北地缘战略的矛与盾执于谁手对西部地缘格局的影响深刻而久远

 李永刚k865ryts 2023-05-12 发布于上海

西北之根与西北之叶

文章图片1

甘肃天水人文之祖-伏羲庙

  • 矛是创新、撕裂、穿透;盾是守护、遮荫、传承;西北战略级的矛与盾在哪里?
  • 地理是历史之母,山脉为父、水系为母,山水交融、阴阳交泰而孕育万物,河湟洮渭成为中华民族发祥地和传承地概因地理之便。
  • 伏羲女娲诞生于天水,秦安大地湾文明佐证了甘肃8000年文明起源;黄帝诞生于庆阳,周祖发祥于庆阳,故泾渭陇原有“羲轩桑梓之地”之称。
  • 大夏族在临夏河畔发祥,夏祖大禹诞生于此。史载“大禹治水始于积石”,记录了大禹率领族群自家乡临夏积石山东出建立大夏氏族王朝的历史。
文章图片2

河湟泾渭水系及文明支点

  • 洮渭彩陶遗迹见证了甘肃8000年至5000年前连续3000年四期仰韶文明的连续跨级进程,至此甘肃又开始了奠基中华文明跨越的第五、第六、第七次文明跨越。
  • 临夏大夏族将中华文明由部落带入氏族王朝,代表奴隶制体系进入国家范畴。
  • 黄帝后裔稷在庆阳启祥,历经十二代在庆阳、天水、平凉壮大,进而挺进关中,在关中又经过周文王、周武王二代建立周王朝。
  • 秦在陇南发祥,肇基于天水,自秦历经693年38君先取关中后得巴蜀终扫六合,这是甘肃第七次文明跨越。
  • 甘肃的七次文明跨越:四期仰韶文明、夏氏族王朝、周奴隶王朝、秦封建王朝,中华第八次文明跨越是帝国主义用枪炮引入的工业文明。
文章图片3

甘肃彩陶见证了8000-5000年前四期仰韶文明进程

  • 人类起源考古证明,夏、周、秦文明在甘肃已经成熟,是根之所系;周、秦、汉、唐在关中昌隆是花之果实。
  • 陇西李氏发于汉而兴于隋唐,以全国五大门阀的底蕴列各王朝文武庙堂,与宇文、杨并列北周、隋。李浑、李渊、李绩、李靖等手握重兵,李唐得天下非李渊一户之能,李唐得天下根在陇西李氏,是久居庙堂的雄厚势力使然。
  • 周秦唐各王朝均将朝都立于根系陇水济养的关中,到了后期受叶表实华蒙蔽弃根东去,远离了陇就开始凋零。
  • 故,关中帝相之根在于陇,西北帝王花叶表于关中,弃根而繁叶,陇之衰落关中叶枯果疏印无花表。
文章图片4

甘肃文明基点,是唯一连续8000年的启祥和传承

西北之矛与西北之盾

  • 前面提到唐之前,西北之根在甘肃,西北之叶在关中,固根培本而枝叶繁茂,弃根而求实终走向衰亡。
  • 宋之后,西北之矛与西北之盾转向甘肃,凡执矛盾手柄者均成阔土大朝,凡失权柄者均偏安一隅继而步步衰亡。
  • 北宋黄头回纥之役当效隋炀帝追击吐谷浑纳入青海迂回河西夹击西夏,拥凉州铁骑效汉唐之风北出阴山跨蒙古草原直击辽金腹地,辽金腹背受敌无法坐大,此战略之矛矣。
  • 可惜,宋以“智谋”立国,认为踞险关而守,聚民而肥,认为人口、经济、科技强大就是强盛,退守于金城、延绥、幽云一线,对持双方均依关而守。
  • 巧使西夏防御怎比长矛在手,失去地缘之矛终换来靖康耻辱,无进取之心惶惶退守江东育羊,至此如圈中肥羊引颈待宰而己!
文章图片5

北宋失去陇右后就失去了争雄之矛

  • 宋没有执秉西北之矛的决心,也就丧失执秉西北之盾的能力,北方辽、金、蒙一方坐大反执其柄,西北门户洞开,长江天堑隐于无形。
  • 蒙古王子阔端坐拥凉州陈兵金城与吐蕃会盟,打开了川西、云贵雪域之路,出一支重兵过天水经汉江于襄阳牵住宋军,出精兵跨川西出兵云贵直击湖广,江汉腹背受敌,湖广成为前线,南宋王朝最终跳海而亡!
  • 明轻视西北终亡于西北,与宋执同样战略不能在西北挥臂却固守山海关,清无后忧逐渐走强只待时机尔,大顺兵团在西北崛起后一击明亡。
文章图片6

甘肃坚挺的重要地缘战略意义

  • 清康熙年间廷议认为西北战略之矛盾在河湟金城,遂剥离陕西重心西迁,陕甘总督置兰开始统筹西北,经康熙、雍正、乾隆多年经营固青海稳河套驻兵拉萨,1759年击溃准噶尔进军伊犁河谷。
  • 中强甘肃形成“怀柔藏疆、扼控蒙回、节制三秦、联通巴蜀”之势。
  • 可惜,清没有认识到西北矛盾的主要方面已转变为汉文明与伊斯兰文明的冲突,战略定位还停留在国内不同文明之间的牵制层次。
  • 1860年东干人乘太平天国和捻军之乱,十八支东干首领于甘肃庆阳会盟欲建立信仰伊斯兰教的国家。
  • 继承宋明传统的海派认为西北无利可图还要耗费钱粮,应效宋明之策弃之,守住关隘于关中发展更好。
  • 塞派则认为,西北不守甘肃西域一体摇动塞北与雪域,自京师到两广一线,正太、洛谓、江汉、巴蜀、云贵直面西域长矛将永无宁日。
  • 慈禧言:战而败是力不足,不战而失故地愧对祖宗,坚定支持左宗棠西征,1866年至1884年左宗棠历时18年收复甘肃并分出新疆建省可见战事之艰辛。
  • 十八年征战,每有战事不利,海派必鼓燥朝堂欲治左襄公于死地,没有慈禧的坚定支持,恐将是宋之岳飞,明之袁崇焕!
文章图片7

东干战争-左宗棠西征

  • 汉得河西张国之臂掖,尚知筑牢兰州西宁之金城汤池。
  • 汉分十三州,凉州刺史府自成一州,无论前进河西,还是固守陇西,其前提是金城固若金汤。
  • 诸葛孔明六出祁山为争执西北之矛,魏晋固守陇西手握西北之盾。
  • 唐置重兵于陇右,凉州重骑驰骋,有跨大漠直捣黄龙之雄宏,故无需重兵守燕云。陇右重兵东出平叛乱军垂首,吐蕃乘虚而入长安势若破竹,“关陇之锁钥,巴蜀之咽喉”不虚。
  • 清固金城拥河西如长臂纵横,内护晋陕巴蜀,外横扫前冲稳藏固疆扼蒙,臂存西北各部如指附掌,臂亡则西北各部无所可依如鸟兽散。
文章图片8
  • 中华民国又一次陷入南方政权重经济轻地缘的战略模式,慨因地域文化使然!南方政权工于心计,缺乏雄宏,外战外行,内战内行,精于经济,得国均来自内叛,宋得国于北周,明得国于蒙元,中华民国得国于清,故重在防内,“壤外必先安内”成为精髓。
  • 国内及国外反对势力已经认清蒙古、云贵、吐蕃少数民族均是中华域内文明的组成部分,没有域外支持,唯有西北伊斯兰宗教有强大的域外支撑,西北主要矛盾已经演变为汉文明西进与伊斯兰文明东进的长期博弈。
  • 东干战争影响深远!为了建立政教合一国家,东干人对甘肃汉族展开了疯狂屠杀,甘肃人口从1860年的1950万人降到不足1000万人,陕甘汉族减少了1100万人,一是改变了地域社会生态;二是给留存汉人留下阴影,在贫困和后代可能被屠杀的考量中持续东迁。
文章图片9

西北少数民族人口百分比

  • 国内与国外反对势力将战略之矛指向甘肃,贫困、分裂、弱化、绿化的甘肃符合它们的目标。
  • 控制西北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水资源,压制甘肃用水干涸之,严格控制向甘肃投资贫困之,抢占甘肃文明荒漠之,从而迫使甘肃智者、壮者、富者持续离甘,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东迁让甘肃不断流血、日渐衰弱,从而形成甘肃洼地。
  • 汉唐西进陇右富裕,甘肃坚挺,藏疆以学习甘肃汉文明为荣耀,汉文明远播藏疆,抵御伊斯兰文明于伊犁河谷之西。
  • 宋明东撤甘肃贫瘠,甘肃塌陷,伊斯兰文明乘隙而入,藏疆蒙以与甘肃为邻而耻,甘肃留存者开始崇拜周边富裕的伊斯兰文明逐渐唾弃占主导的汉文明。
  • 在国内及国外反对势力的资助下,甘肃伊斯兰势力蓬勃发展。
  • 马步芳伊斯兰军团控到青海,马鸿逵伊斯兰军团控制宁夏,1929年青马宁马成功裂甘,西宁、银川成夹击之势将矛头指向兰州并最终由青马控制甘肃军务,由宁马控制甘肃政务。
  • 西北战略之矛执于谁手?甘肃及兰州成为争占的核心。反对势力通过持续弱化甘肃促使其改性,贫困、弱小的甘肃符合演变战略。
  •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斩首封喉必攻其要冲,因此大军对垒必强化中军,西北解放的最重大的战役就在兰州打响,彭德怀元帅、贺龙元帅督军兰州。
  • 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统筹帷幄,兰州军区、兰州铁路局及一大批重工业集群兰州,体现了从烈火中走出的领导集体高远的战略视野。
文章图片10

地缘板块示意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