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华地缘战略东进还是西出,为什么只需看此省繁荣与衰落就可知?

 炫叶楓雪 2023-01-31 发布于广东

自新石器至秦王朝,长达5000年间甘肃引领了中国七次社会政治大跨越。

  • 伏羲女娲黄帝诞生于此,因此称甘肃为羲轩桑梓之地。

  • 公元前5000年,甘肃洮渭地区已经跨入新石器时代,洮河彩陶和渭河大地湾见证了连续3000年仰韶文明的4期社会政治跨越。

甘肃天水伏羲女娲公祭大典

  • 公元前2000年,甘肃进入氏族文明和青铜器文明时代。

  • 大夏氏族在甘肃临夏大夏河周边发祥,大禹就诞生于现和政县,大禹带领族人自积石山治水东出后建立氏族王朝,这是甘肃第5次社会政治跨越。

连续3000年4期仰韶文明的见证-洮渭彩陶

  • 史书大禹治水始于积石记载了这段历史。

  • 周太祖后稷相传是轩辕黄帝后裔,依托黄帝祖地庆阳发祥,历经12代拓展到平凉、天水等地,以周礼为代表的奴隶制体系已经成熟。第13代周后王挺进关中,再经周文王、周武王2代建立奴隶制体系的西周王朝,这是甘肃第6次社会政治跨越。

  • 秦肇基于天水,38君693年创业是漫长的历程。考古证明,秦文明主体在甘肃已经成熟,尤其是打破奴隶桎梏的封建体系在社会政治方面优势明显,得以先取关中后得巴蜀再灭6国建立封建帝制,这是甘肃第7次社会政治跨越。

  • 甘肃连续5000的历史完成了7次社会政治跨越,没有断代的完整历史将中国推上4大文明古国之位。

  • 至此,甘肃文明向东历经5000余年奠定汉地缘之基。

公元1000年前,甘肃以大唐文明结束向东进程

  • 汉承秦制,接受了秦的文明体系,再次以封建体制击溃西楚霸王的复辟政权。

  • 极东已达天涯海角,进无可进,中华地缘战略转向西方。

  • 西汉凿通西域,中华文明远播伊犁河谷,阻塞了中西亚文明东扩进程。

  • 晋窃取政权,偏安一隅,东晋软弱,以致北方游牧民族屡屡犯边。

  • 中华文明进入最黑暗的时期,以致两晋诗书不敢堂表。

  • 甘肃陇西李氏门阀在汉代崛起,壮大成全国五大氏族,文武权贵如繁星集于庙堂。

  • 宇文、杨、李三大门阀是北周、隋、唐之肱骨,李唐崛起有偶然性,但陇西李氏崛起却有必然性。

  • 唐承隋制

  • 交好吐蕃将隋炀帝占领的吐谷浑(现青海)地区划出。

  • 开启了青海-南疆、河西走廊-北疆丝绸之路,汉唐是东西共进时期,也是中华地缘政治和经济文明共进时期。

  • 周秦汉唐之根在甘肃,甘肃繁华稳固则西周西汉西唐稳固;东周东汉东唐舍甘而去则走向灭亡。

  • 甘肃衰落后,关中逐渐在经济糜烂中走向政治文化腐朽,从此关中再无帝王相。

得甘肃者成大业,失甘肃者终失天下

  • 甘肃以连续不断的7000年历史独领风骚,环视中华无其右者。

  • 中华8次社会政治跨越,7次由甘肃引领,唯一的资本工业文明还是西方烈强用枪炮带来的。

  • 南宋、明的粉丝认为是元、清的野蛮打断了其向资本工业文明的伟大进程。

  • 阔土强族是成为大国的基本条件,东南政权以糜烂的经济、腐朽的政治、收缩的地缘战略,上层对外跪下了,对内牧羊以榨取民脂民膏,尚且不能抵御人口稀少、经济凋零、科技落后的元和清,何以在血与火的强族争雄中生存?

  • 恰恰是元和清的无情打击中断了东南政权苟且偷安的经济糜烂和政治文化腐朽,用长刀和烈火治疗了溃烂,恢复了雄阔的地缘战略空间和烈烈血性,挽救中华危楼于倾倒。

元纳入吐蕃后由西东压之势已成

  • 夏周秦唐始于甘肃,元清与甘肃同样有很大关系。

  • 西北政权拥有甘肃,拥有凉州铁骑,绕行阴山,驰骋于草原之上,可直击蒙之王廷、东北之脏腹,北方游牧不能坐大。

  • 对内,拥有甘肃则过大同出幽云,过宁夏过正太直出华北,得陇者必得关中巴蜀,过汉江出襄阳直击江汉,得云贵川出湖广大江失天堑。

  • 诸葛孔明六出祁山意在甘肃,元拥甘凉纳吐蕃兵出云贵川南宋投海而终,李自成大顺兵团一击大明亡。

  • 清,陕甘总督西迁兰州怀柔藏疆节制三秦,击溃准噶尔藏疆归心。

  • 宋之地缘收缩战略使汉唐刀耕火种的西域汉文明逐渐被西来伊斯兰文明浸染,北方主体矛盾由国内游牧民族与耕种民族争锋转向中华文明与中西亚文明的碰撞。

  • 清,陕甘总督置兰,吐蕃方向设拉萨、西宁两个中心,蒙古方向设凉州将军府、宁夏将军府,西域方向设伊犁将军府并培养迪化(乌鲁木齐)军政中心,其地缘战略重心是对吐蕃、西域、蒙古分而治之。

  • 1862年-1884年,英俄支持、资助、挑唆陕甘动乱欲建立政教一体国家的阴谋没有得逞。

  • 但本次以李鸿章为首的海派上下活动,极力放弃西北允许分裂的行径需高度重视。国外势力分裂蚕食从未停止,国内海派同样在持续推进分裂两北两南。

  • 在国内外反对势力共同努力下,西北伊斯兰军政集团快速崛起,青海马步芳和宁夏马鸿魁成功裂甘,压缩甘肃腾挪空间令其逐渐凋零。

  • 压制甘肃用水干枯甘肃,控制甘肃投资贫困甘肃,剥夺甘肃历史销沉甘肃,从而迫使甘肃精英加速离甘,引诱留存者唾弃汉文明继而转变信仰,让中华文明的典基者一鲸落而终族生,人人在甘肃衰落中得到实惠,众人同力击溃甘肃以待大变之时获取各自利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