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激荡70周年:中国理财发展史,变革中前行

 刘沟村图书馆 2019-10-10

编者按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的70周年。

70年披荆斩棘,70年砥砺奋进,历史长河滚滚向前,国家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震古烁今的伟大成就,GDP突破90万亿大关、震惊世界的黑科技超级机场——大兴机场建成、一带一路取得显著成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逐步在实现。

作为国内第一批TAMP平台,慢钱科技有幸见证了国民财富快速增长的大时代,见证了数以万计的创富者诞生和成长。

值此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理顾者梳理了建国以来国民理财的发展变迁史,与您一起坐看风起云转的理财恢弘岁月。

 


      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工作日,在国有银行支行营业大厅工作了十几年的老王坐在柜台,望着门口冷清的人烟,不由感慨万千。

      回首起2004年的那个秋天,老王觉得恍如隔世。与如今的门可罗雀截然不同,那时每天排长龙买理财产品的人络绎不绝,那可不是一般的光景。
 
      “理财”这个名词的出现,最早可追溯到1996年。

      那一年,中信银行在广州设立了“私人理财中心”,专门为贵宾提供理财咨询服务。客户只要在理财中心维持最低10万元存款,就能享受到理财咨询服务。囿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区域特征,那时的理财尚且只是一种咨询服务,并没有转换为产品形态。


      2004年7月14日,光大银行发行了中国第一只面向个人客户的人民币理财产品——“阳光理财B计划”,至此,中国式理财呱呱落地。

     为何说是中国式理财?因为她一出生就打上了“刚性兑付”的胎记。

      中国式理财起于银行。30年前,中国的老百姓还没有投资的概念,有了闲钱,第一选择便是存入银行,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走强,才渐渐有了投资意识,投资方式也越来越多元化。

      从最初的银行储蓄到现在的股票基金,中国人的投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银行储蓄时期、证券房产时期、“宝宝”理财时期、多资产配置合理时期四个阶段。与银行相比,其他理财方式是后起之秀,短短四五年内便实现了大规模爆发;而银行储蓄,在中国的理财史中出现最早,有着最初的记忆。

01

银行时代

43万亿储蓄总额成就全球第一储蓄大国

      那个时代,就好像一个史前时代,也许很多人还记得路边围墙上的标语:“存款储蓄,利国利民。”如今,那些斑驳的字迹记载着那段还不算太遥远的历史,记载着中国改革开放和金融变迁的起点。

      新中国成立以来,银行依托国有背景,发展迅速。在很多人眼中等同于国家信用的它,是为数不多能让资产不断增值的方式之一。作为全球第一的储蓄大国,早在2013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相关数据就已显示,我国居民的储蓄总额超过了43万亿,人均居民储蓄高达3万余元。

为什么是银行储蓄?
在那个时代,这或许是当时平民投资者的唯一选择,因为投资方式太单一。


在过去,想要资产保值,除储蓄外,其他的投资无非是买房,买黄金等购买高价值实体物品的行为,但是这种行为往往会在短时间内消耗大量的金钱,并不是每一个普通人都能进行的理财方式。

让每一位国民皆可参与其中,银行在很大程度上具有普遍性,较低的门槛让每一个投资者的资产都有机会增值,加之投资渠道较少和华夏五千年留下的保守投资民族特征,虽然可获得的收益远远不如其他投资,但银行储蓄却是最为安全稳定的投资方式。

在那段漫长的时间里,储蓄理财在贫瘠的中国市场一枝独秀,其他投资无法比拟。

然而,随着银行利率的逐渐降低,和物价的不断飞涨,把钱存在银行里似乎越来越不是一个最佳选择,非但不能确保持续增加,反而会贬值,时代呼唤着一种新的普遍投资方式出现。
 

02

证券和房产时代

27年资本市场更迭提升投资者理财风险意识

1981年到2008年,在中国金融市场的飞速竞走中,国债、股票、基金等相继涌现。

1981年,中国首次发行国库券,在国家开放国库券转让后,可以流通的国债变成了可以赚钱的有价证券。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银行存款一统天下的局面被打破,不再一枝独秀,原本过于单一的居民投资方式渐渐多样化,这样的情形一直延续到了上世纪末。

1983年,深圳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原始股”,催生出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先河。之后,中国股票开始正式登上金融历史舞台,普通投资者也开始接触这种陌生的投资工具。

但风暴总是酝酿于平静的海面,总有一天会汹涌而至。


1993年到1994年间,内陆股指从1512点猛跌至325点,跌幅达到了78.50%,一半个股跌去80%以上,这样一次突如其来、又来势汹汹的暴跌让刚刚从计划经济走出来的中国人懵了。他们第一次意识到金融风险的可怕,他们如临大敌,开始关注起了投资风险。

1997年,中国第一批基金管理公司正式诞生。

尽管没有在上个世纪扶摇直上、产生决定性的发展,但基金行业一直慢慢朝前走着。2005年到2007年,中国股市从1000点涨到了6000点,大众想入股市的投资心蠢蠢欲动,但又害怕当初的暴跌阴影,一直稳扎稳打的基金等来了它的机遇,成为了许多投资者间接投资股市的一个替代品。

1998年,房地产步入了市场化。自那以后,楼市的繁荣一度让市场参与者迷了眼,房地产开发商、投机者一直喝着房地产飞快增长的自信酒,泡沫被吹得越来越大。

那段时期的投资理财,便笼罩在这样一个泡沫之下。

直到2008年,泡沫破灭,次贷危机如一副多米诺骨牌,推倒了整个金融市场。

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中国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一路下跌,有人倾家荡产,有人家破人亡。痛苦伴随着成长,资本市场的动荡让中国投资者心有余悸,不敢再轻易踏足证券和房产,对于风险,他们也有了更加不容磨灭的认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求多样化理财分散资金风险。

 

03

互联网宝宝时代

6000亿估值余额宝发起互联网金融“启蒙运动”

2013年6月,阿里巴巴推出余额宝理财业务。

它顺应着互联网重构各行各业秩序的潮流,打响了金融行业革命的第一枪。

方便安全,小额灵活,收益还高于银行,余额宝一经推出便吸引了无数用户的视线,大量的普通民众将钱从银行挪到了余额宝,余额宝整体估值也水涨船高,一度达到了6000亿人民币。

但余额宝火了,各方巨头按捺不住了。

一时间,中国的互联网巨头们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宝宝”类金融产品。百度、腾讯、小米等互联网巨头迅速跟进,甚至连传统的制造业和电信企业也参与到了这一场金融变革之中。

互联网金融作为互联网平台商业模式的终极形态,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

在中国人的投资理财史中,宝宝类理财产品所作出的最大贡献便在于开启了普通人理财的“启蒙时代”,并且,它通过万物互联的网络让每一个普通人对于理财行为都能够触手可及,以一种技术手段降低了学习理财所需要付出的时间和成本。

这一“启蒙时代”的开启,让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正式迎来大爆发。
 

04

新财富管理时代

多元化资产配置下科技之势不可挡

经历过股市动荡的风声鹤唳,以及互联网和金融跨界结合之战的冲刷,在中国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富人阶层持续崛起的背景下,理财史跨入了第四个阶段。

这是一个多元化资产配置的时代。

从上世纪末的存款、债券、股票,到如今已经扩展到了基金、黄金、信托、定向增发、股权投资、境外产品、供应链金融等。也是在2013年后的那几年,一大波财富管理创业公司如春笋般不绝冒出。

但它们中的大部分,很多都只是试图在迎来契机的市场“走红”中分得一杯羹,未必具备足够的专业资质,因而这几年中国的财富管理堪比一个野蛮生长的草莽时代。


未来的财富管理,高净值人群会越来越多,他们的投资意识越来越成熟,他们依旧会追求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在市场监管加强的趋势下,这也就对财富公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原先那种一家机构提供单一领域产品的模式将难以满足需求,时代召唤着一种新财富管理模式的出现。

研究表明,投资者目前平均选择五种不同类型的财富管理机构,在未来这一趋势将延续,客户会继续使用同等数量的服务机构,这表明,现有的财富管理服务机构尚未提供一个资产整合的解决方案。

这也意味着,如果能有一个资产整合的平台,提供一个多元化的资产配置,那将会是大众的最佳青睐,而这样一个方案,只能由金融科技借助互联网新技术来实现。根据数据显示,未来三年,独立理财顾问被客户选择的比例将上升至47%,家族办公室为32%,而包括智能投顾在内的金融科技,将由目前的38%上升至45%,科技之势不可阻挡,一个更注重价值的服务模式正在路上。

05

结语

从一个银行储蓄的单一时代,到一个股票、基金、信托等琳琅满目的多元时代,中国的理财史短短不过20余年光景。

紧随新中国的步伐,在变革中前行,与70周岁的祖国相比,财富管理尚且是一个还未成熟的孩子,对于整个行业的从业人员来说,这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