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志愿军第三十八军打响了著名的白马山战役,一一四师三四〇团一营一连奉命攻打敌白马山阵地的300高地。 这个任务是相当艰巨的。韩军九师三十联队第一营已在白马山上盘踞了将近一年,构筑了明堡、暗堡、子母堡等大小地堡200多个,还有坑道、掩蔽部。前沿设有屋脊形、蛇腹形铁丝网八至十道及地雷、照明雷等副防御物。300高地上也有韩军的重兵把守,工事相当坚固。 针对这一情况,一连指导员高润田(连长在此前的战斗中负了重伤)决定发挥近战、夜战的优势,提前在白天进入敌阵地附近,黄昏时突然发动攻击,出其不意地拿下300高地。 10月6日拂晓前,全连在高润田率领下,经一夜隐蔽行军,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敌前沿阵地北300高地下面,悄然在草丛里潜伏下来。 潜伏区内连敌人换岗时的口令都听得清清楚楚。草地里没有树木,地形也不利于隐蔽。连队100多人要在这里隐蔽10多个小时,不让敌人发现,是极不容易的事情。 出发前,高润田动员说:“这次潜伏,一要靠巧妙的伪装,二要靠铁的纪律,哪怕中了弹,也不能暴露目标。”指战员们都深知潜伏成功与否,对战斗的胜败至关重要。 东方刚现鱼肚白,敌人的值班机枪便朝一连的潜伏区盲目射击,以达侦察目的。敌人还不放心,又派出一个班下山搜索。有个敌人险些踩住了班长李华云的头。战士们全都一动不动,未被敌人发现。 不久敌人炮兵向前沿草丛射击,炮弹把草地引着了,秋风吹大火,“忽喇喇”地向战士们扑来。 大火熊熊燃烧,就像是烧在指导员高润田的心里。他心急如焚:连队要是马上撤出潜伏区,当然一可以得到安全。但就会暴露我军企图,战斗就将付出更大的代价! 想到这里,他压低嗓音喊道:“同志们,考验我们的时候到啦」谁也不许暴露目标,坚持住就是胜利!” 大火紧贴着地皮蔓延,有的衣服烧着了,便悄悄地扑熄;有的脸上燎起了水泡,咬牙坚持着。值得庆幸的是,大火烧过一连潜伏地区五分之一的地段,就渐渐熄灭了。 大火过后,敌人的飞机来拍照侦察,仍未发现目标。指挥所里的指挥员们才松了一口气。 突然,两个敌人走出工事,手提竹筐,脖子上挂着自动步枪,边走边采集蘑菇,朝一班方向走来,高润田焦急地注视着。 班长王汝民紧握小锹,向身边战士林长发做个手势。林长发会意,紧握一个手榴弹,盯着敌人。 敌人发现草丛中有人,正要举枪,王汝民和林长发同时跃起,分别猛砸两个敌人的脑袋,将他们解决后又迅速隐蔽好。 或许是因为采蘑菇的敌人没有按时回去,阵地上的敌人明显地多起来。七八个敌人出堑壕搜索,被远处的志愿军机枪打回。 敌人又不时地朝志愿军潜伏区盲目射击,战士刘锦之右臂负伤。班长王汝民肩、腰多处中弹,直至英勇牺牲,都没有发出一点声响。一连用鲜血和生命换得了潜伏的成功。 17时30分,志愿军炮兵开始火力准备。炮火一延伸,高润田和连长指挥已经潜伏了整整11个小时的一连迅速冲上山去,夺取了300高地。 高润田发现担任预备队的二排没有上来,便派通信员将其找回。之后,一连顺利地掩护了三连,迂回到主峰侧后去炸大桥,断敌退路。全连迅速地冲到次峰西侧。 高润田观察到,次峰山顶上有个大防空洞,洞外面有环形堑壕,壕外有三道铁丝网,敌人凭着约两个排的兵力和二挺重机枪进行顽抗。 他果断地留下两个班牵制敌人,指挥连队主力,迂回到敌人侧后。突然猛烈地位敌发起攻击。 几分钟,部队就将敌三道铁丝网炸开,战士们勇猛地冲了过去。 意想不到的是,部队突然一下子又卡住了,原来是一道很隐蔽的蛇腹形铁丝网挡住了去路。高润田立即命令火箭筒手王海潮消灭敌火力点,掩护爆破。 王海潮仅用两发炮弹就把敌人的重机枪打成了哑巴。爆破手李东山则机灵地将两根爆破筒连接在一起,在蛇腹形铁丝网中炸开了两米多宽的口子。 战士们奋勇地冲了上去,歼灭了次峰的大部守敌,活捉了敌人小队长,摧毁了敌营指挥所,缴获了三挺重机枪和部分枪支弹药。残敌逃向主峰被三排迂回截歼在次峰南侧。 一连占领次峰以后,如同一把钢刀将主峰和360高地截晰,敌经次峰南逃北援的企图成泡影,防御部署被打乱。 值得一提的是,三十八军在白马山战役中激战九天之后,最终选择了撤出战斗,并付出了伤亡6700多人的代价。而高润田率领三四〇团一连潜伏11小时后攻克300高地的战斗,被誉为“一场奇迹般的胜利”,是整个白马山战役中的一大亮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