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伪历史的谎言:赏金就是赏铜?古人:别开玩笑了,金铜我们分得清

 好了明理 2019-10-10

伪历史的谎言:赏金就是赏铜?古人:别开玩笑了,金铜我们分得清

作为一个文明高度发达的国家,我们的很多古代流传下来的书籍上面的用语都集齐简洁凝练,这也导致了一些现代人的误解,就像我们经常用到的字“金”就是这个样子,那么咱们古代所说的赏金到底是什么情况呢?

伪历史的谎言:赏金就是赏铜?古人:别开玩笑了,金铜我们分得清

武王征商簋上面有这么一段的铭文:武王征商。隹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辛未。王自阑师。易又吏利金。用乍旜公宝尊彝。这件簋是青铜器,所说的“金”当然是指铜了,准确的说是铜合金。

所以有人说了,“金”只就是所有金属,对不对呢?其实也不能说全对。

春秋时期的“金”,确实多半是指青铜。那时黄金还不太流行,主要是青铜。古文中的金很多时候代指金属。比如我们说历史上的金石并用时代,就是指石器时代向青铜时代的过渡阶段,这里的金可以理解为铜。

伪历史的谎言:赏金就是赏铜?古人:别开玩笑了,金铜我们分得清

古代金多指代铜类合金,明嘉靖之前指的是青铜或红铜;明嘉靖之后一般指的是金属黄铜,也可称赤金。当然了“金”在古代的释义上也有钱财货币的意思,例如在孙子兵法之中有一段文字: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在这之中,所指的就是钱财的意思。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从战国一直到东汉以前的“金”,通常就是在说真正的金子了,那时候的金子多做成马蹄形或饼形,每一块就是“一斤”,现在出图的金饼、马蹄金,重量一般就在250克左右,250克,正是汉代一斤的重量。那时候的一两也不是现在的一两,一斤是十六两,一两其实是15.625克左右。金饼的铸造,一块刚好要差不多是一斤,即一金。

伪历史的谎言:赏金就是赏铜?古人:别开玩笑了,金铜我们分得清

但需要注意,中国汉代之前的金并不值钱也不是什么货币,它最大的作用实际上就是祭祀,金子更多是用来做各种黄金器具,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功能很弱。史书记载。汉代的时候一斤黄金可以兑换三斤白银。黄金一镒,折合今天300克,才只够交换10麻袋小米。所以当时的统治阶级,并不把黄金当回事。

正如《三国演义》之中所描写的:刘备在介绍自己祖上时曾经提到自己祖上‘酎金夺爵’以致家道中落。说白了就是他祖先上贡给皇帝的金饼缺斤短两。

当然,实际上中国古代的金子并不比外国多,《汉书》成书时记载当时汉朝全盛时期国库的黄金储量是270吨,同时期罗马国库的储量是179吨,两者基本差不多数量。

伪历史的谎言:赏金就是赏铜?古人:别开玩笑了,金铜我们分得清

在网上有很多人发文,说《史记》和《汉书》中卫青霍去病征讨匈奴有功,先后获得了五十万金的赏赐,其实就是五十万金黄铜。这个说法到底对不对呢?

要是按照这个说法,其实我们可以算一笔账,以十万大军计,每个人不过得到五斤黄铜,掺一半铅锡,按当时还在流通的“秦半两”而不是“汉五铢”计算。古代一斤十六两,半两钱“重如其文”,标注半两,就是有半两重,也不过就是能铸造三百二十个半两钱。

将士们在前线出生入死,打得匈奴漠南无王庭,即使各级将校不层层盘剥而是平均分配,每个人只得到三百多个大钱。这个能吗?明显不可能!

《汉书·卷二十四下食货志第四下》:“造银锡白金。以为天用莫如龙,地用莫如马,人用莫如龟,故白金三品:其一曰重八两,圜之,其文龙,名‘白撰’,值三千;二曰以重养小,方之,其文马,值五百;三曰复小,橢之,其文龟,值三百。令县官销半两钱,更铸三铢钱,重如其文。盗铸诸金钱罪皆死,而吏民之犯者不可胜数。”

在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得很清楚了,虽然“金”是总代指名词,但是,在其中还是有细分的。

正史有记载秦始皇用真金黄铜做货币:“秦兼天下,币为二等:黄金以溢为名,上币;铜钱质如周钱,文曰‘半两’,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臧,不为币。”

汉武帝稍稍进行了一些改革,把金的计量单位由溢改为金,一斤黄金称为“一金”。所以在史料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记载:“卫青比岁十余万众击胡,斩捕首虏之士受赐黄金二十余万斤。”“大将军、骠骑大出击胡,赏赐五十万金。”“齐相卜式上书,愿父子死南粤。天子下诏褒扬,赐爵关内侯,黄金四十斤,田十顷。”这里的赏金,都是光华灿烂的真金,因为我们能看到当时的规定:“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银锡)为中,赤金(铜)为下。黄金重一斤,直(等值)钱万。”

伪历史的谎言:赏金就是赏铜?古人:别开玩笑了,金铜我们分得清

所以这里说的“赏金”就是实实在在的黄金,而不是拿铜糊弄人。

伪历史的谎言:赏金就是赏铜?古人:别开玩笑了,金铜我们分得清

随着时间的推移,商品交易越来越发达,作为财富象征和支付手段的黄金显得越来越稀缺。东汉以后社会上就不大用金子了。

根据东汉以后的记录,如果赏赐的是金子,一般都会很明确地告诉你“赏金千两”,一定有单位,而在每个朝代差不多都是一金等于万钱。

伪历史的谎言:赏金就是赏铜?古人:别开玩笑了,金铜我们分得清

而到了明清时代由于外部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导致金贵银贱,如果单说“金”事实上多数变成了代指货币,就是银子。这主要出现在文人笔记中,说什么东西值多少金,意思是值多少两银子。如《清稗类钞》里,记录达官贵人舍得花钱,买鼻烟壶当时尚,“屑叶为末,杂以花露,一器值数十金,贵人馈遗以为重礼。”这里的数十金,是说数十两白银,而不是数十两黄金。更不可能是铜板了,如果真的是几十个铜板买的,贵人们也好意思馈赠当成重礼?

伪历史的谎言:赏金就是赏铜?古人:别开玩笑了,金铜我们分得清

总体来说,事实上在古代文献及书籍之中所记载的“赏金”,可以理解为“赏钱”,当然,根据其实际情况和文献中所使用的单位来看,多数是真正的黄金,当然也存在部分情况是等价的铜钱或者别的货币,但是绝对不是一些人所认为的铜,除非,是已经言明了确实是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