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会城而西几三十里,为龙院诸村。 村凡八,村之田凡若干顷,田税岁输县官凡若干石。 村故枕山而襟水,水即滇池也。 池抵村,地势隐起,差具倾倚伏①,可立上游走丸,以故池水不可逆引而仰溉。 村之负山而田者,无论愆阳②,即旬日不雨,土脉辄龟裂,岁辄不登;中岁,他境稔而兹境不厌半菽③,民苦之。 村迤西三十五里为白石崖,崖故有泉,其山形隐起,则又高龙院诸村什九。 度崖泉可引而东以灌,然横山墙立于前,岸然峭阻。先是,议凿山之凹为渠,引泉逾山而东,乃其山石脊而土麓,石坚不可凿;议凿属郡,恃其旁池肥饶,多蓄产之富,安知泉流灌寖④,所以育五谷,为通沟渎以备旱计也? 自成义侯造起陂池,迄元咸阳王辈,复为陂池及屯田求源泄水,始知蚕桑。明兴,方伯陈公乃开昆明横山水洞。 洞在县西乡,源自城西清水关外龙泉,汇为干海子。 东行八里为白石崖,十五里为横山、龙院等八村,军民定垦田四万五千六百余亩。 其地高平,比之岐峻缘崖磻石不同,泉流不及,旱为焦土,有可用溉,则沃野也。嘉靖乙未,李文温等开崖导山七十三曲,为水凡十三;条邸横山,止于石丘。隆庆己巳,大旱,杨应春等凿丘为东西洞,约穿三十丈,未穿者如其数。 四月,公以右使治道,遇之其徒,累累告疲。 公悯而省其山,以请于都御史江陵陈公、御史内江刘公,咸曰:“此功一成,为万世利。”乃命兴工。 洞高广各三尺有咫,仅仅容一人反身屈膝以镌,用二人递畚所镌而出入之,弥坚难而解焉。 声冲冲若咫尺,东西竟不相植⑤。 初以九旬为期,又九旬,公乞归。 人惧弗卒,公曰:“噫乎! 泰山之溜穿石,渐靡使然也。 人而凿空,其弗然乎?”以舍人袁应登视之,乃用易门矿夫二十人。 明年三月,公为左使,工周岁,弗给。 请于都御史宜兴曹公、御史安肃许公,咸曰:“功既垂成,弗安惜乎?”给之如初。 九旬又请,公谢事,不以请。 右使长乐陈公摄之,又借公帑以给。 矿夫马廷弼乃止其西,从东。 又明年二月八日,长乐公代为左使,公曰:“去志久矣,为此水而止。 今未卒业,幸诸大夫图之,敬诺。”越三日,公出祖⑥,数万人泣留遮道,忽传水道穿,欢呼若雷而神之。 公曰:“亦偶然尔。 且谓召公将明农,惓惓告周公諴小民⑦。 秦汉水工,郑国、徐伯之名以传⑧。 矿夫系之一年良苦,西乡万夫,粒食二十人汗血耳⑨,其补助之,勿缓。 官终事者库副使刘升、应登,虽舍人,劳甚,其论赏宜优。”为具奏记,惓惓授长乐公而行。 凡用不满三百两,为日六十五旬余,盖费省劳暂,利巨而贻休远也。 民共立祠横山,属余记之。徐子中行曰:滇之庙祀,自成义始,亦有咸阳,岂非陂池之泽乎? 史起论西门豹之未尽,起于徒利导之者耳,奚有蜀道之难? 若冰之凿离堆⑩,世传蜀江神有之,乃冰精诚所至。 横山不下离堆,公每旦必斋祷,虽舍人亦然。 洞穿与行会,偶然耶? 滇田号雷鸣者,匪雷雨罔秋,八村之有龙泉,沛若雷雨矣。 允惟岳牧,实代天工,以百世祀,岂成义、咸阳尽之乎? 代公治渠股引,尽属长乐公。 率土如两公者,可无凶年忧矣!公名善,钱塘人。 长乐公,名时范。 同举嘉靖辛丑进士,先后八年,于滇迭为左右伯,成是水功云。 ①差具:犹略呈。 倾倚:倾斜、歪斜。 ②愆阳:阳气过盛。 本谓冬天温暖,有悖节令。 后亦指天旱或酷热。 ③半菽:谓半菜半粮,指粗劣的饭食。 ④灌寖:亦作“灌浸”。 犹灌溉。 ⑤植:按,当为“值”。 ⑥出祖:本意为古人外出时祭路神。 引申为饯行送别。 ⑦明农:劝勉农业。 明,通“勉”。 《尚书.洛诰》:“兹予其明农哉。”惓惓:恳切貌。 諴:,和。 ⑧郑国:生卒年不详。 战国时期韩国人。 秦始皇元年(前247>,受命入秦游说,建议引泾水东注北洛水为渠,企图疲弊秦人,勿使伐韩。 秦王采纳其议,命他主持开凿工程。 工程进程中意图被秦察觉,欲杀之,他说渠凿成亦秦利,因得继续施工,终于完成。 渠从仲山(今陕西泾阳西北>引泾水向西至瓠口作为渠口,利用西北微高、东南略低地形,沿北山南麓引水向东伸展,注入北洛水,全长300多里。 利用泾水含沙而有肥效的特点,用以灌溉,并冲压、降低耕土层中的盐碱含量,收到改良土壤的效用,产量大增。 灌溉土地4万余顷。 “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因命曰郑国渠”(《史记.河渠书》>。 徐伯:生卒年不详。 齐郡(今山东临淄>人。 西汉治水专家。 汉武帝元光六年(前129>,主持开凿漕渠。 渠起自长安昆明湖,中经山区,沿终南山一直延至黄河,全长300余里。 农业灌溉有了稳定的水源,漕运条件大为改观。 随后,他又主持从商颜山西麓引水到商颜山东麓的引水渠开凿,渠长10余里,名为“龙首渠”。 ⑨粒食:以谷物为食。 ⑩离堆:亦作“离碓”。 古地名。 在四川都江堰。 《史记.河渠书》:“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