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年龄的别称

 江山携手 2019-10-10
图文并茂,增岁更长知识了,多谢老同学!岁月催人老,身心祈常春,活着就是幸福,祝福大家增寿增福增快乐!
 

 [转载]细说年龄的别称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转载]细说年龄的别称
                        烟波江上君莫愁   人生处处有彩虹

每逢岁终年末,辞旧迎新之际,人人皆喜增一岁。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文化习俗独具风采,话及年龄,也往往不用数字直白的表达,而是偏好采用雅致、委婉、美好、喜庆的称谓。个中情由,细说不尽。

广为流传的称谓多出于经典。《论语·为政》有孔子一段话:“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于是乎,志学、而立、不惑、知天命、耳顺、从心分别成为15岁、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的代称。《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传。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颐。”至今也被引用。而从《礼记·王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衍生出杖家之年、杖乡之年、杖国之年、杖朝之年分别指代50、60、70、80岁,则鲜为人知了。

 [转载]细说年龄的别称
                     
 朝气蓬勃秀矫健     沧海观之亦息波

有些称谓直接源自外在形象。如“总角”(小孩发髻向上分开结扎成小丫角)“垂髫”(童子未冠时头发下垂)“始龀”(开始换牙)代指童年;“束发”(男孩年15岁时束发为髻)“及笄”(女孩年15岁结发而用笄贯之,可以许嫁)为成童的代称;“弱冠”(20岁的男子,要举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身体还未发育强壮,弱含年少之意)就指男子20岁;但由于古今装束迥异,我们现在不多延用了。对“皓首”(满头白发)“黄发”(头发由黑变白再变枯黄)泛指高龄老人,“眉寿”(长寿老人眉毛变长)誉高寿,还是比较认同;而用“鲐背(老人褶皱的皮肤如同鲐鱼背上的斑纹)、“冻梨”(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来指代九十岁的年迈老者,就不容易被接受了。

  [转载]细说年龄的别称
                 
 风和日丽椰影动     碧海蓝天白云舞

汉字造型优美,分合自如,字体多样,古人据此创制出好多年龄称谓。如“破瓜”特指女子16岁(瓜拆分为两个八,再相加)。如“喜寿”特指77岁(草书喜字形似七十七);“伞寿”特指80岁(草体伞字形似八十);“米寿”特指88岁(米字拆开就成八十八);“白寿”特指99岁(百去掉上面的一为99);“茶寿”特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相加得108);都让人喜闻乐见。

 [转载]细说年龄的别称
               
   金色晚年何所似     恰如海天夕阳红

我国古代采用干支纪年法,“甲乙丙丁”等10天干与“子丑寅卯”等12地支循环组合成60对,用作纪年时就60年一轮回。例如,今年是戊戌年,60年前也有戊戌年,60年后又逢戊戌年。所以,“年届花甲”或“花甲之年”就特指60岁;而61岁正开启新的一轮循环,犹如新生,故称“还历”、“还历寿”;60进位制,120年就是两花甲、两甲子。

 
                 
明清楼台今犹在    不见当年衣冠行

灿烂的文学作品熏陶着中华传人,源自古诗文的年龄称谓层出不穷。如“初度”表小儿初生之时,后也代称生日,出自先秦的屈原《离骚》:“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黄发、垂髫,见于晋代陶渊明《桃花源记》。唐代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后人就称女孩子13、14岁为豆蔻年华。唐代杜甫的《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从此“古稀”就成了70岁的代名词,“双稀”就是140岁。

 
                   
可有当年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史海茫茫,众说纷纭。古人还有以60岁为下寿、80岁为中寿、90岁为上寿的说法。《盐铁论·孝养》:“七十曰耄。”《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但现今70也是小弟弟,耄耋之年一般泛指八九十岁及以上。

 
                 
黄浦江畔楼林立    欲与天公试比高

封建王朝中,掌权者妄图登天,把“万岁”“千岁”当成身份,把“万寿无疆”(相当于数学符号“”)列为颂词,完全虚化到与实际年龄彻底脱钩。但在民间,却把美好的年龄说成“关”“坎”:66岁顺理成章是“大顺之年”,“六六大顺”嘛,却被说成“年过六十六,阎王要吃肉”,必须“六十六吃女儿一刀肉”来化解所谓的“犯太岁”;孔子寿73、孟子寿84,活到73和84就达到了“圣人寿”和“亚圣寿”,十分荣幸,本当高兴,却又被“本命年”、“犯太岁”之类的理由说成“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当然,就封建时代的生活水准和医疗保障,自卑的“草民”,想不迷信也难。可供比较的是上海市卫计委发布的统计数据,2017年上海注册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83.37岁,其中女性达85.85岁,男性80.98岁。可见,人的寿命是随社会安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而提高,与迷信宣传的那些东西没一毛钱的关系。

 
                   
七彩虹霓耀夜空    火树银花迷人眼

大江东去,川流不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又数年。文化快餐、点击率、标题党受宠,而那些表示年龄的文绉绉的字眼被冷落,或许会成为新时代的新常态。我们有生之年,欣逢太平盛世,理当珍惜,我谨在此祝福大家安享“喜寿”、“伞寿”、“米寿”、“白寿”、“茶寿”,并将“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这一经典传世的对联奉上。

 [转载]细说年龄的别称

[转载]细说年龄的别称

 [转载]细说年龄的别称

[转载]细说年龄的别称

   (图片资料来自网络,特此鸣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