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人居住景观设计研究-董远

 齐德龙冬强 2019-10-10

  随着人口老龄化,高龄老人日益增多,董远观察到我国现行的居住区景观设计体系在理念上对老年人没有过多的考虑,董远认为居住区景观设计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如何满足老年居民对居住景观的行为和心理需求已经成为现在迫切需要考虑的问题。本文董远将从分析老年人的行为活动和心理需求入手,结合老年人生理活动特征,对居住区景观设计进行分析研究。

  目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2014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12亿人,占总人口的15.5%;到203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3.71亿人,占总人口的25.3%;2050年则达到4.83亿人,占总人口的34.1%,届时每三个人当中就有一个老年人。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传统的养老观念、养老模式势必发生深刻的改变,老年人对经济供养、医疗保健、生活照料和精神文明等方面需求也将日益增长,因此,居住区的景观设计需针对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做出相应的设计对策去满足老年人不同层面上的环境需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质量的提高,老年人越来越重视居住地的户外环境,在国外相对成熟的研究调查中表明,75%的老年人希望利用室外空间进行身体锻炼和社交休憩,室外空间提供给老人们接触自然和互相交往的重要空间。

  室外环境为老人们提供与自然交流的场所,满足老年人的各种室外活动需求。行为层面设计的需求可分为娱乐和社交两个方面。近年来随着老年人生活水平不断改善,他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愈加强烈,为填补晚年生活,多数老年人在闲暇之余会进行室外活动,他们既不希望自己与社会脱节,又有着学习的欲望,学习丰富了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增加了他们与社会的联系,减少了他们的孤独感,满足了与人交往的心理需求,有助于培养健康积极的心理,提高老人们的生活质量。

  而想要为老年人创造一个舒适、安全、丰富的室外公共活动空间,就应对老年人活动的行为特征及心理需求进行研究分析作为室外环境的设计依据,老年人的活动行为具有聚集性、时域性、地域性等特点。老年人的室外公共活动往往受社会地位、文化水平、兴趣爱好、生活价值及健康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在相互交往中会产生吸引和共鸣等心理感受。如老年人在进行室外活动时通常会有多个老人围观,跳舞、下棋、打麻将、演奏乐器、唱戏等活动大多能引起老人们的聚集,并且这种互动性的活动有助于活跃氛围、增强老年人之间的共鸣;时域性是指在不同的气候条件或季节时段下,老年人的室外活动行为特征也有所不同,其反应了老年人在不同时间的活动特征。

  即使忽略了季节和地理位置的不同,在相同的季节的不同时间里,如工作日和休息日、上午和下午,老年人的外出行为活动也有所不同,;老年人活动的地域性与其所生活地区的地域文化息息相关,因地制宜的利用室外环境,将绿地的生态环保、地域文化背景等合理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地域性最明显的莫过于南北方老年人活动的不同,南方的老年人白天多是茶馆喝茶、听戏或闲聊,晚上在街道公园遛弯;北方的老年人则更喜欢跳广场舞、敲大鼓、练太极等室外场所进行娱乐活动。    

  老年人因年龄的增大,他们的社会角色和经济地位由主导变为辅助,因此在时间结构和空间结构上发生很大变化。从老年心理学的角度分析,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人心理方面必然会产生一些不同于以往的特征,产生一系列的负面情绪,这些老年人所特有的心理变化和行为特征决定了老年人室外活动环境的设计需求。

  老年人的生理机能衰退,体质较弱,导致活动场所多在其居住区附近,居住区中最常被使用的场地则是老年人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点。老年人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的设计应以老年人生理行为和心理需求为依据,老年人对周围环境信息的感受能力的衰退,随着年龄的增长在视觉和听觉上表现得最为明显,而这两者却是老年人从周围环境中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老年人在视觉上分辨颜色的能力较弱,对老人们来说,鲜艳的颜色会变得灰暗,明亮的色彩更容易被他们识别,由此在公共配套设施遵循齐全便捷的原则上,可考虑充分运用材料的颜色。考虑到老年人判断光影及高差变化的能力衰退和视觉的敏感度的降低,应重视提高其色彩和亮度的变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