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真山水面目中写出性灵:张仁芝和他的山水画创作

 石岩里人_牛歌 2019-10-10


2017年10月27日 16:22:25
来源:凤凰文化

0人参与 0评论

【艺术简历】

张仁芝,1935年10月生于河北兴隆,祖籍天津市蓟县。

1957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同年到北京画院。

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李可染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理事。

作品入选第三、四、六、七、八、九届全国美展及各类重大画展、综合艺术展、学术邀请展,多次获奖。各类美术类画集及多家报刊有作品发表,作品为中国美术馆、北京画院、国家画院、钓鱼台宾馆、人民大会堂、中南海、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及部分省市艺术博物馆、名人纪念馆收藏。

西山冬雪[123cm×125cm] 2016年

从真山水面目中写出性灵

——张仁芝和他的山水画创作(摘录)

李松

张仁芝坚持从生活感受出发,凭借坚实的绘画功力,自由出入中国画的人物、山水、花卉各领域,成就斐然。字也写得好,真正是有家学渊源的。他作画向来严肃认真,不耍弄笔墨,不以技巧炫人,心态平和,不事张扬炫耀,谨守不欺世、不媚俗的从艺之道。

松柏幽亭[105cm×156.5cm] 2016年

在《张仁芝山水扇面精品》中对他的山水画有一段准确的评述:

“创作中坚持从生活感受出发,强调用个人视角发掘大自然的美,并以个性笔墨语言提炼概括,形成以中锋为主,灵活多变的艺术风貌,评论界认为,其作品具有传统文化内涵与现代气息兼融并举的特色。”

是否“以中锋为主”姑且勿论,这段话很准确的道出了张仁芝山水画艺术的道路和特色。

万寿山图[104cm×231cm] 2016年

黄宾虹说:“名画大家,师古人尤贵师造化。能从真山水面目中写出性灵,不落寻常蹊径,是为极品。”(《谈庐画谈》稿)

我不敢断言张仁芝的山水作品已臻“极品”,但“坚持从生活感受出发”、“从真山水面目中写出性灵”则是实实在在的。

张仁芝坚持从生活感受出发,赋予他的山水画作品以丰富而鲜活的精神内涵与形式。

濃蔭消夏[123.5cm×124cm] 2016年

参加1984年第六届全国美展的《屹立千秋》一画,是张仁芝山水画创作历程的一方界碑,画风沉郁厚重,与他平素的山水画风格迥然有异。画中巨石摩天,山下丛树经火焚过,依然崛强地挺立着。这幅画固然直接原自黄山实景的触动,但画面意境的形成,却令人感到与作品产生的社会文化心理有着回应的关系:经历了文革十年动乱的沧桑变化,人们对国家民族的现状和未来,无不引发着深沉的思虑,反映到艺术创作的心态也就不会轻松,《屹立千秋》的山石树木形象和深沉厚重的风格实具象征性的涵义。

檻影清潭[105cm×156.5cm] 2016年

张仁芝的山水画创作基于特定时空环境下,对不同表现对象感受之不同,而呈现出差别很大的风格表现,给人以多种多样的审美享受。如《大江出峡》之雄奇,《青城飞泉》之深厚,《山村之晨》之清幽,《登北峰俯瞰西北诸峰》之雄放,《放翁诗意》之浑茫,《秋林瀑布》之潇洒,《秋染山村》之瑰丽,《深山小水库》之清丽。是四时景色之不同,也反映了画家性情之多侧面和绘画技巧的多能。

这些作品中有不少是对景写生、创作,有的场景恢弘,如2008年作的《大同云冈石窟》全景图,是97×347厘米的巨帧。

京北咽喉居庸關[145cm×366.5cm] 2016年

黄山枯松令他魂牵梦绕,而对于学成于斯、生活于斯、成就于斯的北京,无论是九重城阙,还是一草一木,都有着无穷的眷恋。他多次画景山、画故宫,1988年作《万春亭》,1995年画《景山三亭》,2001年作《景山之冬》,又在这一景点上俯瞰北京城的中轴线,画下对景山水《巍巍紫禁城》、《皇城故宫》(1990),更放开视野,画下《自景山万春亭俯瞰紫金城全景》(2008),远眺《自景山望鼓楼》(1989)。

景山冬雪[97cm×178cm](2016年)

近年北京画院连年举办以首都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题材的《北京风韵系列作品展》,张仁芝连年都有作品参加,他极其认真地为颐和园佛香阁造像;又画出透视关系复杂的天坛祈年殿楼阁建筑组合,近于界画手法。已是耄耋之年的老画家用功之勤令人生敬。

桥楼松影[68.5cm×53cm]  2016年

他笔下经常出现的平原小树林,在京津郊区随处也可以见到。那些树枝叶抱团的圆形树冠,既不婀娜,也不夭矫,但可以御风沙,抗霜雪。在张仁芝笔下,从木叶尽落的冬天,画到层林尽染的金秋,回到“一年又是春草绿”的季节,那平淡无奇的形象之中,由于精心结构而别具一种平凡朴素之美。

他的代表作之一的《早春》画的也是这类丛树,画中枝柯交织,看上去如隔簾观景,一派温煦春意沁人心脾。画面洋溢着和谐动人的音乐旋律。

他总是在大自然中,捕捉着早春的气息,通过画笔以欣欣之情感染着观者。

浓荫[68cm×68cm] 2015年

求真探美 神话自然

——摘自贾德江《张仁芝山水画述评》

作为当代一位卓有成就的山水画家,张仁芝几乎奉献了毕生的精力与心智继续着自我风格的渐变和完善,他的山水画始终充满着变数,充满着活力,在不断地变革创新中升华。

他在山水画创作中始终尊重客观自然之美,忠实于自己的感受,善于调动自己的全部生活修养与艺术修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追求画面意境的完美表达。他的艺术创造,让我们看到了新的山水景象,有时代的印记,有生活的气息,有西方绘画的元素,有个性化的笔墨图式,更为可贵的是,我们看到了传统中国画的山水精神、笔墨精神在他的现实主义的创作中得以传承。

英国湖畔民居[96cm×141cm] 2010年

浓妆淡抹总相宜 解读张仁芝的山水画艺术

——摘自《韩朝》

张仁芝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形式上讲究秩序和结构,精神上追求简约悠长。

张仁芝的艺术是“心师造化”传统审美命题在当代艺术语境中新的诠释,其表现手法细谨中见洒脱,精致中见豪放,画家能够把山水形象和笔墨意趣融会而为一种精确的表达,既有浓笔大墨,也有轻妆淡抹,胸臆的创构,了然在目。张仁芝在生活自然和形式语言对接结合的过程中确立了富于诗意与秩序的形式美感。在造化和心灵的相互涵养中寻找自我,在平凡自然中发掘出诗意和情趣,营造了一个肃穆幽邃而又空灵超逸的山水意象世界。

施工中的北京南站[97cm×303cm] 2008年

山村晨雾[68cm×68cm] 2006年

自景山俯视紫禁城[125cm×251cm] 2004年

箭楼暮韵[68cm×68cm] 2004年

峨嵋瑞雪[181cm×303cm] 2003年

峨眉雪韵[137.5cm×69cm] 2000年

北海公园之春[88cm×88cm] 1987年

高山流水[68cm×48.5cm] 1987年

屹立千秋[138cm×138cm] 1984年

半山寺冬雪[34cm×68cm] 2006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