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大肠息肉”的6个问题,搞清楚再去检查也不迟

 夏秋水 2019-10-10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防癌意识的日益增强,现在很多人都开始把肠镜检查作为一项常规体检项目来看待了。得益于广大健康科普工作者的努力,大家都能够认识到通过定期肠镜检查能提早发现身体异样,排除疾病隐患,守护我们身体的健康。

在检查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被医生提醒肠道里发现了息肉,需要立即切除。此时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很多人都会心里一紧,然后六神无主地寻求亲朋好友的支援。其实大可不必,只要了解大肠息肉究竟是怎样的一种病变,就没有什么可害怕的了

接下来,我们就聊一聊关于大肠息肉大家普遍关心的几个问题。

大肠息肉是人类健康的隐患之一


01 息肉是什么?

“息肉”其实就是在咱们身体内粘膜表面长出来的一个小肉揪,一般长到哪里就取名为某某息肉。比如我们常见的鼻息肉、胃息肉和大肠息肉都是息肉家族成员。那么,如何才能知道息肉是良性还是恶性的呢?

关于“大肠息肉”的6个问题,搞清楚再去检查也不迟

大肠常见良性息肉

未确定病理性质的息肉状病变均称为息肉,或息肉样隆起。要想知道长在肠子里的息肉们的良恶性,需要在肠镜下抓取一小块息肉组织,通过病理检查就能得到结果

大多数情况下肠镜报告单上的息肉样病变都是良性的。因为恶性的肠道肿瘤在取病理前,有经验的内镜医生就通过观察它们的身材长相心里有了个大概,所以息肉这个诊断很少出现在恶性肿瘤的身上。如果检查结果是息肉的话,基本上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关于“大肠息肉”的6个问题,搞清楚再去检查也不迟

这种结果就无须过分担心

02 哪一类息肉需要立即切除?

根据病理检查的结果,早期或进展期的恶性肿瘤是一定要及时处理的。大肠早癌可以在内镜下切除(ESD术),术后创伤小,恢复快,预后很好。进展期癌症则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尽早解除隐患,否则任由其发展下去,癌症就会转移到身体的别处,到时候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关于“大肠息肉”的6个问题,搞清楚再去检查也不迟

ESD手术示意图(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图片来自MedLive.cn)

而良性的息肉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1.如果病理结果是增生性息肉或炎性息肉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切除掉它们,已解心头大患(这多半是解决心理负担)。如果患者因为各种原因无法继续配合检查和治疗,也可以暂时观察。因为这类息肉几乎不会发生癌变,相对来说比较安全。

2.如果病理提示是腺瘤性息肉、错构瘤或锯齿状瘤的话,那就必须要提高警惕了。它们虽然也是良性病变,但是如果长时间不去处理,就会有很大的几率癌变,需要立即切除。因为这种特质,他们仨也被称为“大肠癌前病变三兄弟”。当然了,这仨兄弟虽有脾气但也是外强中干,只要及时切掉它们,基本就没有什么后顾之忧了。

关于“大肠息肉”的6个问题,搞清楚再去检查也不迟

腺瘤性息肉如果放任不管,就会慢慢发展成恶性肿瘤

03 医生是如何切息肉的?

由于体位问题,患者在做肠镜的时候多数是无法直接看到医生切息肉的过程的,经常有患者为了“偷师学艺”,费尽力气拧着上半身试图观看显示器,不过此动作除了会遭到医生和护士的呵责之外绝无他用(为满足大家的好奇心,下面就告诉大家医生是如何优雅地切掉肠道里的息肉们的)。

对于只是凸起一点点的增生性或炎性息肉,医生只需要用电凝器的头端在息肉上面点一点、烧一烧就好了,学名叫内镜下电凝术。而面对较大息肉尤其是带着“根”的,则需要用圈套器套住根部之后,再电切掉,叫内镜下圈套切除术。

关于“大肠息肉”的6个问题,搞清楚再去检查也不迟

内镜下圈套切除术,通过线圈的电流发热将息肉连根拔除

电凝和圈套电切在切除息肉时靠的是电流瞬间产生的热量去完成对息肉组织的切割和血管的封闭,安全性相对较高。此外还有更高深的EMR和ESD等术式,来应对不同大小、不同形态、不同分化程度的息肉,甚至是早癌,正所谓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04 切息肉疼不疼?

关于这点,我是专门讲给一听说要切息肉就心跳加速、呼吸加快、自理不能的某些胆小的朋友们的。

我们胃肠道的神经分布在痛觉上对牵拉是非常敏感的,而对于切割、电流、灼热等刺激则要耐受得多。所以切息肉时电凝或电切所带来的刺激对于我们肠道来说是基本感受不到疼痛的,如果是在麻醉状态下,就更不会有所察觉了,怕疼的朋友们完全不必为此担忧。

不过提醒大家一句,大肠镜检查的过程中对肠道的牵拉作用是比较强烈的,所以,总结一句话:切息肉不疼,但做肠镜不舒服。

关于“大肠息肉”的6个问题,搞清楚再去检查也不迟

05 切息肉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大家在准备肠镜检查前一定要注意以下事项,要不然就只能白白经历一次撕心裂肺的肠道准备却不能把息肉切掉了。

1. 要确认自己没有严重高血压、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如果要做无痛肠镜的话,还要确认自己没有呼吸系统的相关疾病。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会给整个检查和治疗的过程带来心跳骤停、呼吸抑制等风险。一般如无必要,为避免风险,医生不会冒险为此类患者做相关检查和治疗;

2. 如果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华法林等抗凝药物或自身存在引起凝血功能障碍的疾病时,贸然的切掉息肉容易造成创面无法愈合,流血不止。应待抗凝药物停用两周以上或凝血功能障碍经过治疗后方可进行息肉的切除;

3. 治疗头一天不要吃带籽、带茎叶的食物,要提前认真地喝泻药进行肠道准备,为医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治疗和检查环境,以防因视野不清楚造成漏诊或粘膜损伤、穿孔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关于“大肠息肉”的6个问题,搞清楚再去检查也不迟

低渣饮食,积极导泻,保证肠腔洁净

06 切了息肉之后什么时间复查?

很多患者以为切完息肉就万事大吉了,这是不对的。切息肉解除的是一时之患,一部分人尤其是有家族史的患者,息肉复发的概率很高,所以保持定期的复查才是守护健康之道。关于复查的时间间隔,一般分两种情况:

1.如果切的是炎性息肉或增生性息肉而没有其他病变的话,半年之后进行第一次复查。检查结果正常,就按照“1年-3年-5年”的时间间隔进行复查。如果这期间一直没有新发的肠道息肉,之后每5年查一次即可。

2.如果切的息肉是癌前病变(腺瘤性息肉、错构瘤、锯齿状瘤)或早癌,需要在3个月后进行第一次复查。在结果一切正常的情况下,按照“6个月-1年-3年-5年”的时间间隔复查。

在此期间,根据息肉复发或新发的情况,按照医生的建议可能会调整为每1年做一次复查的长期监测。

定期复查,很有必要

以上就是关于大肠息肉的相关小知识了,息肉大多数情况下不是什么穷凶恶极的坏蛋,只要我们能够提高健康意识,保持定期体检,注意生活饮食习惯,必要时做相关的检查和治疗,肠癌什么的,一定离我们远远的。


主要参考文献:

【1】 张荣. 2015 年内镜下结肠直肠息肉切除术相关指南与共识解读[J]. 世界临床药物, 2015, 36(12):814-819.

【2】 王驰, 谢鹏雁. 息肉切除术后随访指南——美国结直肠癌多中心工作组和美国癌症协会的最新共识(2006)[J]. 中国内镜杂志, 2007, 13(6):668-671.

【3】 李江波,孙聪,孙常波,王玲玲,魏冬梅.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大肠广基息肉患者的临床疗效评价[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7):1095-1096.

【4】 刘志强.护理胃肠镜检查治疗患者的体会[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09(2):126-12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