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魂】李馥:收书江南,印谶而散(下)

 江河行地劲草庐 2019-10-11
关于李馥的藏书状况,因为没有书目流传下来,今日难知其详,而叶昌炽在《藏书纪事诗》中将李馥与郑杰、刘筠川并为一首诗:

打鼓排衙花簟铺,闯然文采老于菟。
达人何必推书谶,琐琐昌英二十厨。

叶昌炽在诗注中提到李馥散出之书有一些为郑杰所得,然其仅举出了元刻本《晏子》一书,而对于李馥藏书的进一步情况,《李馥及其藏书》一文中有如下列举:“李馥一生藏书有多少,现已无考,史载他因事讼系时,书多散逸,但从他留传至今的善本不比与他同时代的林佶少看,他当时收藏的书也应不比林佶少。与林佶不同的是,他所收集的书,大多是外省前辈藏书家的藏书,这对我们福建能多增加一些善本书籍作出了贡献。这些书有:明嘉靖四年(1525)刻本《新序》十卷、明嘉靖间刻本《全蜀艺文志》十四卷、续编五十六卷(缺卷二十至卷三十一)、明万历三年(1575)刻本《洪武正韵》十六卷、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刻本《尚书日记》十六卷、明万历刻本《檀弓还注》三卷、明内府刻本《书传十全》十卷、明崇祯汲古阁本《焦氏易林》四卷、精钞宋嘉定十四年许兴裔刻本《复斋易说》六卷等10多种。”

返回家乡的李馥在乾隆九年去世了,终年84岁。在他那个时代而言,当属长寿之人,他经过了那些磨难,仍然能够得以善终,这足见其胸怀之宽广。他的墓虽然遭到破坏,好在有遗迹留存至今。毛胤云编著的《史迹福清》写道:“李馥墓位于福清市三山镇安前村圆满自然村西安水库旁,墓为三合土构成,平面呈‘凤’字形,面朝东北。大墓在新中国成立后已遭受破坏。据当地老人回忆,当年墓室被打开,墓内的随葬品金银器、玉器及少量的瓷器当场被瓜分,现已不知所踪。”

李氏宗祠外观
擦拭李馥墓志铭

2019年4月9日,经福建省委党校林怡教授的安排,我们前往该地去探访李馥墓,一同前往者还有该校林星教授。我们从福州开车前往福清,先到三山镇东埔村西里自然村去看李氏祠堂。此前,林怡老师已经跟福清市宣传部的干部周梅女士取得了联系,故我们到达该祠堂时,周梅已经与本村的相关人士作了相应接洽,经周梅介绍,我们在祠堂门口见到了多位李馥后人,因为人数太多,一时来不及记下姓名。

感觉像村中的礼堂
李氏后人
彩绘细部

从外观看过去,李氏宗祠乃新近修复,屋脊上的彩绘颇为鲜艳,上面的图案也绘制的很细腻。走入祠堂之内,众人先搬出了一块刻石,他们告诉我说,这是李馥的墓志铭。这块墓志铭的刻法与他处不同,我感觉更像一块碑记,然而刻石的碑额上却用篆书刻着“皇清诰封赠通奉大夫崇祀乡贤凤坡李公偕”。

墓志铭的形制
上面有李馥生平

因为墓志铭刻的字迹较小,故马上有人拎来一桶水,用抹布擦拭此碑,上面的字迹马上显现了出来,墓志铭下方的文字则介绍着李馥的生平。看完墓志铭我又参观了祠堂,但从里面的情形看,这座祠堂的建筑格局颇为像几十年前乡里的大礼堂。因为祠堂的正前方不是祖宗牌位,而是有一个面积不小的舞台,祠堂内也画了许多壁画,这些图案颇具喜庆色彩。祠堂虽然是钢筋水泥建筑,但里面的立柱也被涂成了红色,看上去像是古代建筑中的顶梁柱,有些柱子上写着对联,比如有:承尊祖训仁义智信文章华国恒裕厚康;建基垂统忠孝贤良鸿才菽起瑞呈祯祥。这样的字句想来是当年祠堂立柱上的原句。

走入田野
怪石
扛着整捆的鞭炮 

参观完祠堂后,众人一同前往李馥墓,而祠堂门口原本停着多辆车,众人纷纷上车,为什么要这么多人陪同前往,令我颇感诧异。乡里的几位老者向林怡解释一番,而后林怡翻译这些方言告诉我说,今天正赶上李氏后人要给李馥上坟的日子,所以他们邀请我们一同前往。能有这样的巧合,当然令我很兴奋,于是跟随着长长的车队,一同驶出村,前行不到两公里,车队停在了路边。展眼望去,这一带是视野开阔的丘陵地带,但这些丘陵上却零星地长了一些树。众人下车后,纷纷扛着一箱箱的物品走入田地中,林怡问明情况,而后告诉我说,他们扛的是鞭炮以及供品和矿泉水。

村民说一直不知这棵树叫什么
原来叫薜荔

我们三人也跟随着队伍走入田地中,远远望去,田地的另一头有几棵高大的树,想来那里就是李馥墓所在。走在半途中,遇到了一个直径两米高的土丘,我感觉这应当是一座古墓,墓顶上长着一棵丛生的绿植物。这棵植物上结着一些奇怪的果实,此果看上去有点像无花果,然而却比无花果大许多,而树叶也与无花果不同,于是向村中老人请教此树之名,结果几个人围过来,纷纷说这棵植物长在这里已经多年,本村人均不知这是棵什么树。林星用手机拍照后予以识别,但拍了几次却出了几个不同的结果。林星把照片用微信发了出去,之后她告诉我说此树名薛荔,此树又名凉粉子、木莲等。众人纷纷质疑这个结果的准确性,而林星不紧不慢地跟众人说:我问的是我先生,而他正是研究植物学的,并且就在相关部门工作。她的所言令众人的质疑声顿息。

将鞭炮一条条地拉在墓前
李馥墓疓小水库

搞清了树名,众人继续前行,走到丘陵的顶端后下行,前行不远,就看到了重新修复好的李馥墓,此墓的正前方乃是一个小型水库,从风水上看,李馥墓背山面水可谓绝佳。众人带着我走到水库旁,竟然看到有石像生立在水中,他们纷纷称原来这里还有一些石像生,但前几年被人盗走了,对方偷盗的方式竟然是派吊车前来操作。自此之后,村中之人就对此多有留意,而他们所说的这件事,毛胤云在其编著的《史迹福清》中也有记载:“大墓上的石头,包括墓道碑、墓碑及石供桌等都被抬去修建水库。现大墓仅剩三合土框架,墓穴内杂草丛生,墓是也被开垦为农田。墓前50米处原为大墓的墓道,后被修成水库。2010年4月文物普查时,水库中仍然遗存有石翁仲2尊(文、武各1尊),高约2.5米;石马2尊(其中一尊倒在地上),高约2.2米;石虎1尊,高约1.2米。2013年2月武官石翁仲遭窃。”

村人向我指认剩余的石翁仲 

毛胤云的文中也配有相应的照片,其中一张照片在水中立有一位武官石翁仲,而今我眼前所见,此物已没有了痕迹,但水中的石马却仍然立在那里,这匹马的身后还立着一尊石翁仲,只是他的下半身已没入水中。

炮声响起

在我们探看水库的过程中,李馥的后人拆开一箱箱的鞭炮,而后将其一条条地展开,远远望过去,像是在李馥墓前拉起了一条条红彩带。想来,每一条鞭炮都有万响之多。我站在旁边,等着看难得一见的祭祖仪式,然而他们操作的方式却比我想象的简单许多,因为他们并没有进行集体祭拜,而是让其中的几位年轻人点燃鞭炮,很快李馥墓前鞭炮声响成一片,这等万炮齐鸣,看上去十分壮观。

在平台上分食品
修复后的李馥墓

鞭炮响完之后,浓烟渐渐散去,宽阔的田野中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而我的听力也渐渐恢复。之后我看到李氏后人纷纷围拢在李馥墓前的平地上,只见他们扛过来一箱箱的食品,同时拿出几个铝盆,将一些食品倒入盆中,其中有肥肉、蛏子、蛤蜊,还有一些切开的面包,而后拿出一些一次性木筷,众人纷纷夹起盆中的食品而后塞入面包内。这种吃法倒是很像三明治或者热狗,也有点像北方流行的驴肉火烧,但是在面包里夹海鲜,我还是第一次见到。我原本以为这些带来的食品要首先给李馥上供,进行集体祭拜之后再食用,但如今的李氏后人似乎已经不在意这些繁文缛节,他们边吃边聊天。虽然我听不懂他们的方言,然从脸色上能够感觉到他们聊着愉快的事,那一刻让我想到了电影《少林寺》中那句著名的台词: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我觉得李氏后人的这种所为颇为值得赞赏: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祖先永留心中。

开吃
我食用的肉夹馍

因为我们是客人,所以有几位李氏后人夹好食品后递了过来,我一时还不能适应面包夹海鲜,虽然说面包夹肥肉也没吃过,但至少可以将其假想为肉夹馍,只是那厚厚的肥膘让我担忧自己的血脂会升高,故我对递过来的肉夹馍一再谦让。而林怡告诉我,这种场合一定要将其吃下去,于是我发扬了大无谓精神,努力地将这个奇特的食品一口口地吞咽,以此来表达我对李馥的敬意,而我的行为也受到了李氏后人赞许的目光。

废弃的老村
与旧剧合影

祭拜完李馥墓,跟随车队回到村中,村中的几位老人又带我等去探看李馥故居遗址,周梅女士介绍说,现在本村已经迁到了旁边,而原本的村落基本已废弃,她带着我们步行穿入老村落中,在这里看到了大批倒塌的房屋。走到西里19号院时,其中一位妇女颇为激动地说,这就是她们家的旧居,于是我请她站在旧居门前拍了一张照片。透过镜头,我看到她一脸笑容,这让我体味到古老的民居看上去很美,但在居住舒适度上,还是没有新居让人感觉到便利。

进入一个老院落
全部是木结构
村长介绍情况

旧村中的很多房屋乃是用不规则的石块所砌,看上去颇具画面感。我跟林怡老师感慨,如果能将这些旧居改造成古村落民居,想来会有不少的城中人来此休闲度假。而周梅女士则说,这样的改造会涉及到一些产权问题,这些问题并不容易解决。一同前往的村长则解释说,旧居改造不如直接盖新居省事。看来有很多问题貌似简单,要想做出更多的改变,仍然需要顶层设计。

李馥故居原址

穿过旧村,来到村的另一侧,这一带有一片几亩大的空地,空地上长满了杂树,村长解释说,这里就是李馥故居遗址。我走到近前,能够看到一些石块砌起的残垣断壁,我围着这块空地探看一番,已经看不出旧居原来的形制。

旧村中的小庙

在返回的路上,看到了一处小庙,村长介绍说这里也是违章建筑。我在小庙的旁边看到一些水泥柱础,看来这里仍然想进一步扩建。

参观完李馥旧居遗址,向众人道别,感谢他们的热情接待,同时也感谢周梅女士的周到安排,之后驱车上路。在返回途中,我们看到半山上有一座新建的庙,于是决定到那里探看一下,看看是否与李馥有关。

鹿山寺的外观与李氏宗祠颇为相像

走到近前,看到这座寺的外观跟李馥祠堂颇为相像,门楣上刻着“鹿山寺”字样。李馥号鹿山,不知此号是否与该寺有关。但乾隆版的《福清县志》中载有李馥父亲的善举:

李日爃……西里人。性任侠,乐于施予。邑文庙学宫圮,日爃捐资修葺,殿庑门墙,闳崇焕发。启圣祠、明伦堂一时并举。复新名宦、乡贤祠,建兴贤、仰圣坊,费三千有奇。又省中第一楼东有文昌阁,地久为民所侵,日爃赎还,建雕墙峻宇,遂为会城壮观。康熙壬午,邑绅士佥请列宪,崇祀乡贤祠,后以次子馥贵,累赠资政大夫。三子,国学生郁,居家孝养备至。郁子九人,长若泌,童年登科;次若采,登进士;三亨;四若庚;五大廉,俱登科,五桂齐芳,为一时称盛云。

正在修建的大殿
造型奇特的重修鹿山寺碑

李日爃捐款建造了那么多公益建筑,但此文中却未曾提及他建造有鹿山寺,而此寺大门紧闭,我们无法入内探看里面有没有相应的介绍之文,但鹿山寺门楣旁竟然也有门牌号,上面写着“埕边村西安80号”。寺旁边的空地上立有重建鹿山寺碑记,那两块碑中间有一个方洞,想来曾被作为他用。我在上面寻找一番,未能找到李馥之名,似乎该寺乃是嘉庆十八年后重建,从时间算,该寺与李馥无关,但他为何号鹿山呢,这件事只能等待找到进一步的史料再解惑吧。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藏书家韦力的古书之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