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朝这个低调突破,助古代中国赚了千年财富

 安静的石头 2019-10-11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千秋远

《我们爱历史》为头条号签约群媒体

字数:2505,阅读时间:约6分钟


咱中国历史上,汉朝绝对是一个熠熠生辉的时代,它威服宇内、威加四海,生活在这个汉帝国的人民,从此有了“汉族”这个称谓。

此外,它还是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就诞生于这个时代。而其实还有一项领先世界千年的高科技也诞生于这个时代,那就是——造船术。
说起汉朝的造船术,咱就得说说汉武帝。这个与秦皇并称的千古一帝,既是誉满天下,也是谤满天下。抛开其他不论,咱的造船术,就是他这个时代,创造了一个时代的巅峰。
一、西汉船队
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为了征服南越国,汉武帝派遣杨仆出征,率领10万大军讨伐南越国。这支大军的主力就是楼船水师,西汉水师一路顺流而下,不仅避开了崇山峻岭,而且避开了南越军队的重重防线,摧枯拉朽一般拿下南越王城。
而这楼船水师的任务并没有就此打住,瞅着旁边的东越也不顺眼,杨仆率领水师,回头又把东越也给灭了。
史料记载,此时西汉的水师已经是一层摞一层的楼船了,而南越、东越政权还是皮划艇级别,两者相遇,真有螳臂当车的感觉!
在长沙发掘的西汉203号墓中发现的船模,有16支划桨,船模两侧边沿及首尾甲板上都有规则的钉眼,说明当时的船只已经开始使用铁钉拼接船板的技术了。这也印证了西汉楼船水师的传说。
有朋友要问:汉武帝为啥要造那么大的船?
这个答案既简单,又复杂。简单是因为就俩字:长生。复杂是因为,即便到了今天,这问题也没解决。可是就是这长生问题,却几乎成了所有帝王的终极追求。尤其对于秦皇汉武这样的千古一帝,他们对这终极命题的征服欲望,更加执着。
但不幸的是,整片东亚大陆几乎都被他们翻遍了,也没有得到答案。于是,就有人说,仙人逼格都很高,都在海外住着,比如什么蓬莱、瀛洲、方丈之类的。
而要见神仙,那派头必须得大。这也好理解:一方面这船够大,才够稳,才能支撑船队漂洋过海,远洋航行,否则半路就可能被鱼给吃了;另一方面,叫花子乞讨,一般只能是一块两块,可要是高富帅借钱,那可能就得是小目标级别的。
所以,在汉武帝看来,越是船队牛掰,自己求仙的几率就越大。
为此,汉武帝甚至亲自巡海,这种活动每一两年就会来一次,一直持续到他69岁的高龄: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春正月,武帝最后一次巡海求仙,可是这一次大海特别不给面,海水沸涌,连楼船都不能出港。此时的汉武帝真的年老力衰,只能取消求仙行动。之后,武帝常对群臣自叹:“从前愚惑,为方士所欺。天下岂有仙人?全是妖妄,还是节食服药,少得点病就行了。”
刘彻终于“通彻”了,虽然已是“人老近黄昏”,但也算“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种国家级的寻仙活动,确实是劳民伤财,只不过也不是全无收获,开辟了三条航线:辽宁丹东——广西白伦河航线;山东——朝鲜、日本航线;以及徐闻、合浦航线,也就是海上丝绸之路。
二、东汉的船队
西汉船队牛气,而到了一百多年后的东汉时期,再接再厉之下,造船技术越发完善,船也是越造越大,而且大型战船更是常态。
船大,的确是拉风长面子,可相应的,对船体材料、结构形制和动力系统的要求也就越高。
首先来说船体材料:
这个问题其实在一百多年前就解决了——铁钉铆接!这样的船板更结实,可以更有效的承载和受力。
此外,在船首等易冲击关键部位,甚至直接蒙上了牛皮、铁皮!不但船体更加坚固,而且防火、防撞。
再来说结构形制:
据广州出土的汉代模型看,此时的船舶已经采取了横梁和隔仓板形成的分隔舱结构,这大大增加了船体的抗冲击强大和抗沉没能力。也只有这样的船体结构,才能保证远洋航行。
最后看动力系统:
这是属于帆动力的时代,而作为大陆型国家,我们的帆出现的不算早(欧洲的船帆有五千年的历史),可是到了东汉时代,却成功实现了反超。
此时的先民敏锐感觉到一个问题:咱船大,一张帆哪够用啊?
于是,多桅多帆光荣登场。准确的说,当时的大船一般是四面帆,而且四面帆的材质还有区别,有软帆、也有硬帆,而熟练的船工,能通过调整帆面,来掌控船速和方向。
此外,尾舵也诞生了,就是那种鱼尾巴一样的小舵板,别看东西不大,可是却能改变船体的行进方向。“看风使舵”就是这时候产生的。
而帆与尾舵密切配合,保证了东汉船开的又快又稳。
除了帆和尾舵这俩宝贝之外,还有一个秘密驱动武器——橹。别看这“宝贝”和桨看起来很像,而实际上,划水方式已经从间歇划水变成连续了划水,这驱动性能却完全不在一个层次,古人有“一橹三桨”之称。
多桅多帆、橹、尾舵协同,共同构成了当时最先进的动力系统。反观同时期的欧洲船只,虽然更早使用了帆,可是却没有舵的配合,也没有橹的驱动,动力系统和可操作性,是真的不可同日而语。
也是在这个船舶辉煌发展的时代,催生出了专门的造船著作——《释船》,这本书对当时的造船技术的一些关键问题,进行了记录和解答。
中国通李约瑟感慨:“这些发明,远远超越了同时期的欧洲。”而美国人杜普伊则说:“(公元1世纪)世界造船业的领先位置,落到了中国人手里。”
海上丝绸之路
大汉朝的造船技术如此牛气,对应的造船业也发展成了种类丰富的产业,大体上有客船、货船、战船等。客船中有官船、民船;民船中又有舸、艑、艇、扁舟、轻舟、舲舟、舫舟等。战船则有戈船、桥船、斗舰、艨艟、楼船等。
有朋友可能要问,造这么多船,都去求仙吗?
当然不是,汉武帝当年的多次征伐和大巡海,早就确立了汉帝国的海上霸权,而他开辟的航路,对大汉百姓来说,可是无价财富。
正是沿着当年汉武帝开辟出来的海上丝绸之路,东汉王朝的商船从徐闻、合浦出发,通过马六甲海峡和印度洋,远航到达南亚斯里兰卡,与大秦(古罗马)进行交易。在这里,中国可以购得珍珠、璧琉璃、奇石异物等,而中国的丝绸(杂缯)则由此可转运到罗马。
正是这条航路,在此后千年的时间里,源源不断的将中国丝绸、瓷器向欧洲出口,而白银则大量流入,助推中国封建文明达到那个时代的巅峰。而这一切的基础,正是在大洋之上劈波斩浪的汉代船舶。
结语
这强大的造船与航海能力,打开了中国人通向世界的海路,汉代以后,南北朝至唐宋时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可以说,都是站在汉朝的肩膀上。这段现代人不太熟悉的历史,见证的是开放强国的真谛。
对于同时并存而又绝对领先于周边的两大帝国——亚洲的汉帝国和欧洲的罗马帝国,人们经常猜测,到底谁更胜一筹。
比较一下造船与航海,大家心里或许就会有答案。
参考资料:《中国造船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