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业社会男性是如何通过婚嫁、宗族姓氏财产制度统治女性的

 sys_wutao 2019-10-11

​​       作为女性,大家应该都知道,中国女性恨嫁,早年这种恨嫁的倾向尤其严重,很多家长女儿大学毕业不能马上结婚的话,就会非常着急,觉得孩子嫁不出去了=未来很麻烦=人生要绝望,然后就会疯狂催婚。很多年轻女性自己也有类似观念,超过25岁还没结婚,或者没有稳定对象,就会焦虑;更有很多女性结婚了,婚姻不好,和老公相处各种不睦,婚姻质量很差,也不敢离婚,觉得离婚是世界末日。总之各种结婚狂属性。

 

       并且结婚狂都是女性,男生没有结婚狂属性,很少有不结婚觉得焦虑会死的男生。中国女性这种结婚狂属性基本是天生自带,为什么如此,和中国以前社会的传统婚嫁宗族姓氏财产分配继承制度有关,它是一个大的社会系统导致的女性群体在进化中造就的集体潜意识。很拗口哈,具体等我后面讲。

 

        和女性结婚狂形成有意思的对比的是,男生没有很强的结婚狂属性,但是往往男性会有繁衍狂的倾向,就是一定要生孩子,而且最好是儿子,否则也各种焦虑。中国的男生单身,父母会发愁不能抱孙子,而不是特别愁他不能结婚;女性单身,父母往往更发愁的是她没嫁出去,而不是她没要孩子。

       有兴趣的人可以体会下周围的人在对待单身男女的这点微妙不同。

 

        男性的繁衍狂倾向其实和女性结婚狂属性是一体两面,都是大的社会系统导致的性别集体潜意识。这句很多人可能听不懂,我解释下。

 

        社会新闻里常有报道,农村贫穷男青年结婚有孩子后,女方不堪贫困,离婚,甚至离家出走,男方常常并不试图挽留妻子,而是把孩子交给父母带,自己过。假设夫妻双方有人不孕不育,女方无生育能力的话,往往会被抛弃;男性无生育能力的话,则往往会选择过继,收养、抱养,甚至于买孩子来养。就是说,婚姻的功能里,男性更注重繁衍,女性更注重归宿,找一个男人,绑定自己一生。

 

 

        现在我先来讲女性结婚狂属性的由来。

 

       女性焦虑结婚这事,它是一个大的社会运行机制下选择和淘汰的结果,这个机制包括婚嫁制度、宗族姓氏制度、财产分配继承制度等多个方面,它们息息相关,集合成一个整体机制,全方位压制、剥夺女性的生存权、财产权、自主权,最终导致女性集体潜意识结婚燥狂症。

 

         中国传统社会压制女性的手法是立体多重的,主要如下:

 

       1,抹除女性的自我。

 

       中国传统社会里,女性是没有身份的。中国古代女人没有名字,最多有个小名,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翻家里的老族谱,老牌位,会看到在古代,女性很多根本没有名字,死了后就是祖宗牌位或族谱上简单的某门某氏老孺人。就是,女人在社会系统中是没有位置的,其最终在社会系统里的位置和身份,是与其丈夫、夫家的宗族结合在一起,而其前缀与谱系归依者是其丈夫。

 

       就是说,女性只有结了婚,才有存在感,才会被主流社会接受,才在社会的系统里、宗族里,合法地找到自己的位置、身份、地位,即死后牌位上的某门某氏老孺人;不婚则相当于不存在。

 

       前些年,梅兰芳和孟晓冬的那段情事曾被很多人挖出来八卦,孟、梅决裂的最直接原因是梅父去世,办丧事时,孟主动披麻戴孝,梅家人没让她进门,她因此觉得自己不被梅家人承认,是极大地耻辱,因此和梅兰芳分手。这样的事情如果放到今天,估计很多人会觉得孟很作,办丧事多繁琐,多累人啊,有别人操心,自己做甩手媳妇,多爽啊。但放在古代,情况不同,因为那意味着孟晓冬没有得到梅家家族认同,无法在梅家找到自己的身份,她就不是一个被主流社会承认和接受的存在,是异类和另类。

 

       而在古代,一代一代的女人都这样被神隐着,想象下,几千年来下来,女性这个集体因无名导致的自我焦虑感。

 

        2,通过婚嫁和宗族姓氏财产继承制度剥夺女性参与社会资源分配的权力,进而剥夺女性的独立生存权。

 

       在古代的社会运行机制里,女性不结婚,会死,因为没有生存资源和权力,会被淘汰,基因就无法传承下来。古代农业社会,女性没有财产权的。这一点直到现在的农村,女性也是这样。农村的女孩子出生后,田地是父族这边的,农村分田现在很多地方仍不计算女孩子的份额;要结婚后,到夫家那边,才算入人口,给予田产分配。

 

       但农村女性如果离婚,田地都是夫家这边生产队的,这些田地要交回生产队,重新在队内分配;房子是老公家的,即使她出了钱,参与了盖房子的过程,房子也跟她没什么关系;回娘家的话,也是没地方住的,至少娘家的房子,她没有产权;娘家的生产队也不会再给她分田地。

 

        这几年随着城镇化的过程,情况好一点,但农村女性的财产权仍远不如男性,比如江浙那边有农村分配宅基地,男性90平方米,离婚回村的女性只有18平方米。而古代女性不离婚,财产继承上,只有男性有继承权,娘家的财产与她无关,夫家的财产也与她无关,就是在财产这件事情上,女性从头到尾是被剥夺的,甚至连基本的生产资料都难拥有。

 

       说到这里,有的人可能反应过来了,男性的繁衍焦虑其实也是上文说的古代财产分配继承制度导致的进化记忆带来的焦虑。

 

       现在很多女性对婚姻不满,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老公很loser,家里各种穷,生活压力各种大,女方焦虑得不得了,男方却各种优哉游哉,全不在乎,双方的焦虑值往往根本不在一个频道上,这个原因一方面和中国男尊女卑的环境下,养育男孩时,往往非常溺爱,物质上放开供应,对女孩则苛刻克扣,导致男女两性成年后,在物质是否匮乏这点上感受完全不同;另一方面也和前面说的宗族姓氏财产继承分配制度有关。

 

       中国古代的宗族财产继承分配制度核心是:只有随宗族姓氏的男性才有财产权,社会资源按男性数目,即男丁,分配;女性在这当中是神隐的。就是只有男性才可以分配到财产,只有有儿子,有男孩,才可以有财产继承权,把财产继承下去。

 

        我这么说可能有的人听不懂,举个例子,古代常常有这种的事,丈夫死了,留下的孤儿寡母被家族人欺负,财产都被族人分走,孤儿寡母孤苦伶仃,求告无门;没有儿子,要从家族过继男孩。前面说的是古代,直到现在,山东、湖南现在很多地方还有个规矩,家里没有儿子的话,父母死后,家产不能给女儿,要给家族里的侄子;父母死后出殡时,必须由家族男丁出面摔灵,摔灵的男丁可白得死者家一半遗产。

 

       每个社会都有一个编制网,社会的资源通过这个编制分发给社会的个体。现代社会是户口、社保、体制内编制等等。中国古代社会的编制网只承认男性,只有男性才有编制,才能作为一个主体,分配到一份资源。

       这个网里,没有女性的地位和空间。结婚对于女性的意义是,得到一个男人,成为这个男性的从属和附属,从而进入这个社会编制网,得到资源分配和基本安身立命的可能性。即对于女性来说,结婚意味着得到生存权。其意义之重大不亚于现在社会的找工作、五十年前得到体制内编制的重要性。

 

        女人通过嫁人取得社会编码,代价是为男方贡献自己的劳动价值,其中包括生育、养育孩子,做家务,种种经济类劳动,而劳动所得归属男方。古时有句话,叫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这句话表面是说女性一生都要依附男性,在不同阶段听从身边不同男人的安排。实际它更深一层的含义是,女性不可以有财产权,只有男性有财产权,不同的阶段里,女性劳动所得,劳动创造的价值,要奉献给身边不同的有财产权的男性。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资源都被男性控制的社会里,一个女性,没有财产,没有身份,同时女子无才便是德,不让念书,不让拥有可以安身立命的技能,不能独立,只能萎缩在家庭里,归属于某个男人,承担生育和家务,才能存活,这是非常残忍的事情。而结婚后女人如果有任何行差踩错,她还会死。因为古代男人可以休妻,女人基本不能休夫,并且男人还可以把女人沉猪笼。

 

       很多人不齿女性打小三的行为,认为女人何苦为难女人,罪魁祸首是出轨的男人。汗,这样想的同学要知道,你这是现代思维,女性可以经济独立,因为爱而自主选择伴侣,生活在一起,一方出轨是背弃忠诚契约,应该追究的是背叛方的责任。

       但放在古代,小三就是撬正室饭碗的恶意竞争者,小三的孩子就是敌意行为一致人,相当于现代社会的恶意岗位竞争,这是抢身家性命的事情,正室能不恨小三吗?假设一个人,一生只有一次找工作的机会,这工作被别人撬走,你再没找工作和获得收入的机会,即使得到社会特许,可再找一次工作,但薪水水平、工作环境会比之前恶化非常多,这人会对竞争对手什么态度,我估计大部分人的表现会比打小三的正室更疯狂。

 

       男性的繁衍狂倾向与此类似,因为首先得有孩子,其次得有男孩,才能保证其财产编制的延续性,没有男孩,其编制会被取消,所以男人更大的焦虑是孩子,而非结婚。在这种制度下,女性对于男性最大的功用是生育,生下男孩,让男性可以持续保持财产权,所以女人要结婚,必须乘年轻,处在育龄中,才好嫁出去,才能找到条件相对好些的对象,从而在社会中取得相对较好的生存环境。这点直到现在,仍有很多人认为,女生过了25岁,就丧失了优生优育的生理资源,身价大跌。ayawawa的理论就是建立在以上基础上的。

 

       现代社会城镇化进程下,农村女性普遍逃离农村,力求融入或者能居留在城市,对农村没有留恋;而农村男性,尤其是贫穷的男性居留农村的意愿远比农村女性高,原因就在这里,女性在农村没有财产,男性在农村是有宅基地、农地、菜地、林地等等林林总总的财产的。因此农村贫穷男性对农村有本能的依恋和依归心态,女性则没有。

 

       生命在进化的过程中是有主动适应环境的要求的,人的大脑中会记忆一些环境留下的生存烙印。这样的社会机制运行了几千年后,结婚这件事情被烙印在了女性的大脑深处,成了中国女性普遍潜意识里的焦虑。所以我们的社会里,就有很多女生自带结婚狂属性,二十五六岁还单身的话,就焦虑恐慌得不得了,好象再不结婚,不能立刻结婚,天就会塌下来,她的世界就会毁灭。

 

        有强烈结婚焦虑的女性其实是属于进化中比较善于适应环境的人,她们大脑记忆功能比一般人更强大,所以这种潜意识焦虑更强烈,不断提醒她可能的环境禁忌。而那种在生活压力面前特别笃定镇定,优哉游哉的男人则是一定程度上记忆了男性在进化过程中,因性别优势而得来的安全感——古代的宗族财产制度下的男性制度红利,如超级地租般的性别红利,男性可以从体制得到资源,从想跟他共享这个编制号的女性得到对价,占有妻子的劳动价值,减轻生活压力。几千年下来,面对生存,这类男性的压力感弱化非常多。

 

       这种宗族姓氏主导的财产继承制度下,男性可以得到父母的遗产,女性则什么也没有。直到现在,这种财产制度还有很深刻的影响,很多人管生男孩叫建设银行,生女孩叫招商银行。很多家长的反应是生男孩辛苦,要给孩子买房子,生女儿轻松,不用管这些,因为经济压力小很多。

 

       而这种思维的背后是:生男孩要给他很多财产;生女孩可以不用给财产。即男性出生就因自己的性别自带百万资产垫底,女性则什么样也没有。如果是在京沪深这种房价畸高的地方,这种差异就更大,设想下假如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有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其中男孩一出生,就有千万资产背书人生;一个女生出生后,则是要奋斗赚千万,才能买房安身立命,这中间的两者的安逸感和焦虑感差异会是怎样?

 

        男性和女性这两个群体在财产权上差异这么大,几千年的累积下来,就有了男女两性完全不同的风貌。

 

        3,通过洗脑和性别集体合力,压制女性的反抗,桎梏女性的生存空间,让女性接受现实。

 

       男性的制度红利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这个过程里,有着历代的男性的各种努力。作为女性,得承认男性在压制女性这方面,付出了无数努力。男女两性的搏弈是集团式进行的,即男性这个群体和女性这个群体互搏。

 

        这个过程里,男性采用了暴力和精神、制度的多重手段,制度前面已经说了,不赘述;暴力也不用说了,家庭暴力一直是中国家庭的痼疾,现在的西北地区的家庭,暴力仍非常普遍;而更重要的是精神方面的洗脑,比如在评价女性时,只有全身心为男性奉献,“贤妻良母”们才能得到好评,被认为是好女人。很多女性在男性的长期洗脑下,自身都成了男性欺压女性的帮凶,比如杀、弃女婴的事,很多都是奶奶执行的。

 

       要注意的重点是,在搏弈过程中,男性群体的合力,就是在压制女性的过程里,大部分男性是一致行为人,比如贞操制度、寡妇守节制度,婚嫁制度、宗族财产制度里,更是如此。大部分男性面对、处置两性关系时,行动一致,意识一致,才有效地封杀了女性的生存空间。

 

        比如很多女性婚姻不幸福,但不敢离婚,怕找不到新对象。这就是男性合力压制女性的表现。男性普遍不愿意与离异女性结婚,即使离异女性个人条件和经济条件都很不错的情况下;过去的社会里,在男性集体一致的行动下,离异女性遭受了实打实的歧视和生存空间的封杀。所以直到现在,很多人,无论男性女性,都认为离异女性掉价,一,不易再婚,二,再婚对象会更差。而离异男性如果经济条件好点,再婚一般不会受影响,甚至还能找到条件更好的女性。在这样的历史教训下,女性能不恐惧离婚这事吗?

 

       直到现在,中国的婚姻法到现在仍不承认女性在家庭中家务劳动的价值,离婚时的财产分割、赡养费制度对女性非常不利,为什么立法时不保护女性的利益,因为男权社会下,立法权和解释权都掌握在男性手里。在职场上,直到现在,女性就业仍被歧视,尤其是全面二胎制度推出后,很多用人单位招聘时,会直接丢弃女性的求职简历。发生性骚扰、强奸案,很多男性的反应仍然是受害者有过错,所以被侵犯,否则为什么别的“好”女人不被性侵呢。

 

       社会的权力掌握在男性手里,男性这种一致的近乎潜意识的扼杀女性的生存空间的手法,才是女性解放的真正噩梦和阻力。表层观念好改变,但触动灵魂容易,触动利益难,社会在表面上好象在推动男女平等,比如结婚后,女性和男性一样,要工作,承担经济压力;但涉及到财产时,社会仍在维护男性的权益。这就成了一个悖论,表面的男女平等带来的是女性更大的压力,既要在职场上打拼,又要承担家务劳动,同时还不易有财产。

 

       中国女性要打破不平等的境地,必须警惕男性的合力,通过女性自己的合力来推动制度建设,来打破两性不平等的现实。这些制度包括很多方面,改善婚姻法、妇女儿童保护法对女性的保护;反就业歧视;每个母亲在家庭财产分配和继承时,做到对儿子和女儿平等,等等。

 

        女性合力会有效吗,我认为是会有效力的,大家都听说过自梳女吧。在以往那种兵荒马乱、颠沛流离的年代里,自梳女都能自食其力,给自己安排出基本体面的人生,何况如今这个进化后了的年代。

 

       现在我看到身边的结婚狂女性,有时会叹息。在古代社会中,女性不结婚,不成为一个男性的附属物,以一个男性的名义为自己命名,她就没有身份,无法成其自我认同,甚至无法生存。但实际上,现在这个时代不结婚真那么可怕吗,会死吗,会前途灰暗吗,会世界毁灭吗。

 

        实际是,不会的,单身不是那么恐怖的事情。

 

       现在社会变了,并且改变速度非常非常地快,急剧且剧烈,我们现在进化到工商业社会了,技术进步,体力劳动可以由机器代劳,职场上很多时候靠的是脑力劳动,女性也可以胜任和承担;社会大生产环境下,分工很细,有很多不同门类的工作可以选择,女性也可以自己赚钱,养活自己,足够优秀的话,可以有自己的事业,和男性一起在职场上竞争。

 

       技术的进步还带来资源的充分供应,社会集体富裕,个体的生存空间在不断拓展。如政府在逐步健全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制度等等,年轻时买好养老保险,并且辅以理财、储蓄等等,社会个体,不论男性,还是女性,年纪大了,即使单身,没有孩子,养老一事也有基本保障。现在社会单身再差,也不会差过当年的自梳女。

 

       所以婚姻焦虑这事明显并没有那么恐怖,有这类属性的女性不过是大脑深处,潜意识里秉持了中国社会最深刻的女性集体记忆,在下意识地提醒自己而已。但随着社会的进化和改变,产生这一焦虑的现实土壤已经在淡化和消失。女性如果还秉持着一个过时的观念,还为此焦虑,是非常无谓的事情,实际上,如果能遇到很好的爱人,在爱的驱动下,能实现高质量的婚姻生活的话,是很好的,但如果实在没有很好的爱人可选,单身也不是坏的事情。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