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科点睛系列2-动点轨迹中的殊途同归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19-10-11

【直接上题】

学科点睛系列2-动点轨迹中的殊途同归

学科点睛系列2-动点轨迹中的殊途同归

题目中问 y 与 x之间的函数表达式,即判断动点 C 的轨迹求解。因为初中不研究圆和椭圆方程,这个问法已经降低了答题难度,初步确认是线轨迹问题。那我们该如何应对此题呢?下面我从三个角度为大家做讲解分析。(讲解中省略了 x 的取值范围,考试中不要忘了写)

【解法 1】首先我们从题目中最引人注目的条件入手,等边三角形 ABC,关于动态的等边三角形问题,各位比较熟悉的题目是手拉手模型求最值,通过构造等边三角形与已知等边三角形手拉手,使用手拉手相应结论求解即可。所以我们此题同样尝试构造手拉手模型。如下图所示:

学科点睛系列2-动点轨迹中的殊途同归

我们构造出手拉手模型,△AOC'为等边三角形与动态的△ABC 手拉手,关于手拉手模型常见的结论有,一组全等三角形,新三边夹角等于顶角,角平分线等等。

学科点睛系列2-动点轨迹中的殊途同归

我们一起观察一下这几条结论,新三边 C'C 与 OB 所在直线的夹角始终等于 60°,即 C 点运动轨迹为与 x 轴夹角为 60°的直线。易得直线的斜率 k,并过 C'(0,2),证毕。

学科点睛系列2-动点轨迹中的殊途同归

学科点睛系列2-动点轨迹中的殊途同归

【解法 2】在我们最初学习全等证明时有一种模型叫三垂直模型,也叫一线三等角。在初三学习相似三角形之后,之前熟悉的全等模型,全部升级为相似,三垂直模型相似,半角模型相似,手拉手模型相似等,原因是全等是相似比为 1:1 的相似。这样许多动态问题可以用模型相似来解决。如下图所示:

学科点睛系列2-动点轨迹中的殊途同归

学生可以自我探究是否可以通过 A 点作三垂直模型求解,若不能为什么?若能如何做?深度思考大于解法的学习。

学科点睛系列2-动点轨迹中的殊途同归

【解法 3】关于动点轨迹题目的解法,我个人比较偏爱'主从联动',会此招,秒杀一片。主从联动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的轨迹题目,无论是线轨迹还是圆轨迹均可,非常适用于'直接写出答案'的题目。

学科点睛系列2-动点轨迹中的殊途同归

主从联动的原理是相似,我们绕开相似的论证过程,直接利用结论。此题中,主动点是 B点,从动点是 C(从动点是受主动点直接影响的动点),即因为 B 点动所以 C 点动。(壁咚!̂_^)根据结论,因为主动点 B 运动轨迹是直线,所以 C 点的运动轨迹也是直线。那么我们只需要取两个我们好算的 C 点,直接求直线解析式即可。我选择了,C'(0,2)和 OA=OB 时的 C 点。

学科点睛系列2-动点轨迹中的殊途同归

主从联动的方法优势在于,绕开了许多证明环节,简化了思考过程,简单直接的解决问题,是解决中考压轴题的利器

综上所述,通过三种不同的角度分析此题,想必各位同学对于数学解题中的方法与想法有了更深刻的体会。积跬步以至千里,感谢各位阅读此文,希望对同学们的数学有所帮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