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3种读书方法,是孔子、朱熹和曾国藩一生的智慧结晶!|《古人谈读书》小学必背古文79/80/81

 悠悠淘228 2019-10-11
听说点击上面焦典访谈,
设我为星标✨,记忆力会飙升呢!
假如我是古代诗人,我在写诗时是什么感觉?本文采用穿越的形式,穿越成为古代诗人,通过他的角度来感受古诗文,用自传式故事记忆法+绘图记忆法,来强化记忆古诗文!
读书!
大家好,今天我们继续来讨论读书这个话题。
读书到底有没有用?曾经我也怀疑过这个问题,那么外面到底又该怎样读书?也一直是我在思考的问题。
以前,我曾经把我们小镇上,几乎所有书店的书,都翻了一个遍。记得那些小书店都是一毛钱借一本书一天,那个时候没有什么零花钱,我就每一天,逼自己看完一本书,要不然拖到第2天,就要多花一毛钱了。
于是那时的我,养成的一个习惯,就是必须在一天之内读完这一本书。而我快速阅读的能力,也是在那个时候养成的。那个时候可谓一日千里,每天徜徉在书中。
那个时候,别人都在读一些武侠、言情,而只有我,除了读这些书之外,会借来那些无人问津的书,世界名著、中国名著、报纸、杂志,那些被冷落在书店角落里的“正经书”。
当时的我是快乐的。那时候,每天都沉醉于获得了知识,学到了文化的快乐中,那个时候哪怕一本书,只是记住了一个字,我都会感觉这是一种很大的收获。
曾经我就因为看完了一本书,虽然内容一扫而过,不太记得了,但是却因为一个不认识的字,而查了字典,后来过了很久还记得。
后来毕业了,阅读变得越来越功利,变得越来越浮躁,变得越来越求速效,所以读书也没有那个时候的快乐了,自然也没有那个时候的高效,读书往往是因为有一个什么目的才读。
后来有一次看了《最强大脑》,突然对记忆法感兴趣。当时我记得在有一个网站上,有大量的关于这边右脑开发的书籍,于是我便开始了疯狂的阅读。
几天内,我几乎把这个网站上所有的这方面的书都读了一遍,那时候我阅读了很多的记忆法、思维导图,甚至还有快速阅读的书。
当我读完这些快速阅读的书之后,我发现原来上面的很多的方法,都是我自己曾经摸索过的,这些方法和我自己的快速阅读方法有惊人的相似,大概百分之七八十都和我自己的方法是一样的。
对记忆法和右脑开发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才开始放心地报班学习记忆法。
读书到底有没有用?曾经我深刻地怀疑过这个问题,为什么会去怀疑呢?因为我发现我读了这么多书,好像并没有什么用处,我没有发财,没有车,没有房,也没有升官,也没有出名,那么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呢?
后来我学会了记忆法,在训练记忆法的漫长的寂寞的过程中,有苦有甜,需要专注静心,需要有学习兴趣,也需要有强大的意志力坚持,我相信当初读书时培养了习惯,对我的训练肯定是帮助的。
我想这就是读书的用处吧,它不一定是一城一池的眼前得失,而是你未来人生战略的布局,总有一天,你读过的每一本书,它会以某种形式回报你!
那么到底该如何读书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小学五年级的三段文言文,并且通过这三个伟大的至圣先贤来告诉我们,读书到底有什么用?到底该如何读书?这三个人是孔子、朱熹、曾国藩。

1

孔子读书

在公元前484年的一个冬天,卫国的国君逃到了宋国。以前他娶了宋国子朝的女儿,然后他的妹妹也跟着一起随嫁了,但是后来子朝逃跑了。
孔文子当时是卫国国君的臣子,于是他要求国君休了子朝的女儿,然后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但是卫国国君却私下把他前妻的妹妹引诱出来。在外面修筑了一座宫殿,就像是他第2个妻子一样去照料。
孔文子知道后大为恼怒,于是准备派兵去攻打他的国君,孔子知道后,就劝说孔文子打消这样的念头,最后孔文子就把女儿强行要了回来。后来孔文子就将自己女儿嫁给了国君的弟弟。
后来孔文子去世了,给他的谥号是“文”,但是这个时候孔子的学生子贡就很疑惑,因为作为一个臣子,孔文子去攻打自己的国君,这个是以下乱上的,而且还随意将自己的女儿嫁来嫁去,又嫁给哥哥又嫁给弟弟,又不符合礼仪。
孔子就告诉他:“孔文子这个人呢,他很聪明,但是呢,他又很好学,总是不耻于向不如自己的人问问题,所以才追封他为‘文’。”
孔子学生子路性格很直爽,于是孔子对他说:“你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这个才是真正的智慧。”
有人说这个意思就是告诉性格直爽的子路,不要不懂装懂。后来也有人曾解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该知道的就知道,有些你不该知道的东西也不用去知道,这就是所谓的大智慧!
后来孔子还曾经说:“把所学到的知识默默记在心中,这样勤奋学习,但却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这对我来说有什么遗憾的呢?”
这就是孔子对读书的理解,他认为读书就是为了能够,使你更加谦虚,更加不耻下问。自身快乐满足,不留遗憾。

古人谈读书1

《论语》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

朱熹读书
儒家的另外一位大儒朱熹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当时已经高中进士的朱熹,意识到社会上的风气非常虚浮,很流行求佛问道,这使得民生凋敝。
于是他打算重新求学,寻找改造社会的方法。这对一个人来说是不容易的,因为当时他已经考中进士,并且已经学有所成了。而当他发现,他的知识无法解决现实社会的问题的时候,他决定重新学习,放下一切,从零开始。
也正因如此,才有了后来的所谓的程朱理学。
他自己曾经回忆说:“我10岁的时候读孟子,那个时候感觉圣人就跟我很像,于是我非常的开心,从此之后我便立志要做一个圣人。后来我还对我的学生曾经说过,只要是人都要以做圣人为自己的目标。”
他曾经说过读书的三个观点:“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如果你心不到,只是眼睛看到了。心不够专注,只是读他,而不记住他,又有何用呢?三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心既然到了,眼口还能不到吗?
这就是说我们读书要用心,你用心了,就能够学到。
古人谈读书2
朱熹: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选自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2页

3

读书的人与不读书的人,
差别到底在哪?
还有一位晚清的知名人物曾国藩。曾国藩一生好读书,在晚年的时候,身体不是很好,可是依然每天坚持读80页的书,他经常是一本书,不看完,他不会再去看其他的书。
他曾经说过:“读书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认识,第三要有恒心。”
也就是说首先我们读书要有自己的目标,其次我们要有自己的思考,最后要有恒心坚持读下去。
终其一生他也是这样做的,他一本书不看完,绝对不会去看第2本书。而且他会将这些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当中。
古人谈读书3
曾国藩: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选自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03页

这就是这些至圣先贤们的读书方法。就像朱熹曾经说过的,我们要以圣人为自己的目标,凡人须以圣人为己任。
无论你的梦想是什么,无论你的目标是什么,无论你的前方是什么,请记住:你生命中读过的那些书,永远是你人生不竭的动力!
我是典典,点点在看,让更多的人在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