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胆结石是吃出来的吗?

 咋地_会飞 2019-10-11

生活中经常会有人外出聚餐后突然出现右上腹部剧痛,豆大的汗珠挂满脸庞,更严重者满地打滚。这其实是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疾病——胆结石。这样的患者送到急诊轻者镇痛消炎治疗后有所好转,重者则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

[胆长在哪儿?]

要聊聊胆结石,首先想问问大家胆的位置在哪里?

[胆囊位置局部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胆囊位于肝脏的下缘,呈梨形,长约7~9厘米,宽约2.2~3.5厘米,与周围的肝、胃、胰腺等人体重要脏器比起来,胆是一个很小的器官, 但“作起妖来”却是一件让人十分痛苦的事情。

[有多少人会得胆结石?]

胆结石非常常见,我国成年人发病率接近10%,尤其是在中年以上肥胖妇女中更为多见,发病率甚至达到15%,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还会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高。国外有些科学家流行病学统计得出,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有1/3患有胆石症。

[胆结石都长哪儿?]

胆结石实际上不止一种,我们根据结石所处部位不同,分为下图所示几类:

[哪些人容易得结石?]

身体里这个小小的部位会长出不明所以的石头?大家一定想知道这是为什么,那么胆结石是怎么形成的呢?

一些先天因素,包括性别、年龄、体质和家族遗传等都会对胆结石的发病率造成影响。

(1)性别是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中年女性胆结石发病率较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自身雌性激素水平高。妊娠期妇女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增高,雌性激素水平也增高,影响胆囊的正常排泄,大量结晶体瘀滞在胆囊内,促发胆结石。长期口服避孕药者患胆结石的概率大约是自然人群的两倍。

(2)前文已述,中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3)肥胖是胆结石的危险诱因。

(4)遗传因素在胆结石的发病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饮食习惯和一些原发病、细菌和寄生虫感染等也是胆结石的主要成因。

[肝吸虫进入人体的途径图示]

[得了胆结石症状]

那胆结石除了疼痛还有其他症状吗?除了文首病例典型的右上腹痛表现外,胆结石也时常通过上腹隐痛、腹胀、恶心、呕吐等不典型症状时刻提醒患者自己的存在。

此外还有一些不容易诊断的症状:

(1)胆结石早期通常无明显症状,大多数是在常规体检中发现。有时可以伴有轻微不适被误认为是胃病而没有及时就诊。

(2)部分单发或多发胆囊结石,在胆囊内自由存在,不易发生嵌顿,很少产生症状,被称为无症状胆囊结石。

一旦出现症状应当及时就医,定期体检也能及早发现胆结石,尽快治疗。决不能因为症状不明显或者“不妨碍日常生活”拒绝治疗,以免造成病情恶化。

[怎么防怎么治?]

其实从以上的介绍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要在日常生活中预防胆结石的形成,主要要从饮食习惯、生活习惯和细菌、寄生虫的防治上入手。除此之外,应注意定期的正规体质检查,要早防、早治,才能有效降低胆结石的危害。生活中也应当注意改善生活环境,预防寄生虫和细菌感染。

  ●手术切除胆囊和结石:在美国,胆囊手术是常规操作。但是有一定的手术风险。目前手术方式基本上均采取微创的腹腔镜手术,传统的开腹手术已经很少采用,这在一定程度上大大降低了手术风险。切除胆囊的并发症又是让更多患者害怕担忧的。有调查数据称,近9成切胆患者为切除胆囊而后悔。切胆后,可能会引起的后果有:消化不良、腹泻,不能吃油腻食物;引发肝胆管结石;反流性胃炎;增加结肠癌的风险等等。

  ●保胆取石:目前越来越多的患者在胆囊功能良好的情况下,更倾向于保胆取石。保胆取石技术只需在你腹部开一个钥匙孔大小的切口就能把让人恼火的胆结石取干净。重要的是绝对不伤胆囊及周围的任何组织器官,术后也不会有并发症的纠缠。绝对是“征兵/飞行员和害怕切胆后遗症”患者的必选疗法。

  胆结石的症状和并发症都是由结石引起的,只需要消灭结石,无需连胆囊一起切除。保胆取石的目的是保全胆囊的功能,让胆囊继续为人体服务,那么保胆的原则就是要保留有功能的胆囊。因此,对于胆囊有保留价值、胆囊收缩功能良好的胆结石患者,都应尽量选择"保胆取石";而对于胆囊已经失去功能的患者,则应及时切除胆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