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是一种现象,对某些事情或者现象的一种态度,他们往往只是围且观,但绝对不参与,不干涉,总是以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面对他所看的事情或者现象,甚至还抱着欣赏的态度。 这种情况倒使我想起了鲁迅先生曾经看到的中国人围观日本人杀中国人的事情;好像围观俨然成了我们某些中国人的习惯。其实如果有人做一个这样的实验,他站在都市人来人往的某个地方,突然停下来,这个时候,他又作出别人意想不到的一个举动:抬头看天空,长时间地抬头看-----几分钟过后,一定会有一些人忍不住也站下来驻足观看,时间久了,就会有更多的人来围观。不少人常常会报以好奇的眼光来看,似乎想在这一堆人群的聚集之中探究出一番新鲜的味道。其实什么都没有。如果这个时候有一个随便说:我刚才看到了一道流星!肯定会有一些人会立即应和。这种围观,在我们的生活里似乎随处可见,似乎我们生活中的不少人的确很有闲,很喜欢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都那些本来他不必关注,也不应该花那么多时间关注的事情或者人身上;而对自己应该集中全部精力与时间认真关注,集中注意力去完成的事情,倒很不上心,很不用心。 这种喜欢围观的生活状态的确很值得我们去思考。这些喜欢围观的人他们之所以喜欢围观,首先肯定是他们是那种并没有重要的事情要做,也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重要事情的人,他们有的是时间,他们是很盲目的人,他们是可以随意浪费自己时间的人。其次,这些人对自己的人生并没有什么更高的追求和远大的目标,是那种得过且过的人,他们会围观完全是因为他的生活就是一种随波逐流的状态,完全是一种看热闹的状态;把自己当成了局外人。最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人在围观的时候对那些眼前出现的也许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的事情,比如当时有人出车祸了,受伤了,他们仅仅只是围观,别人的事情跟自己毫无关系,他们缺乏最起码的同情心与仁爱之心,更别说俯下身子去帮助那些受伤者。有些人看到有人去救助,反而冷嘲热讽,说风凉话。这种围观之人真的有点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麻木不仁之人,毫无人性之人。 围观之人的存在从某个侧面提醒我们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别人围观的对象,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改变这种围观的状态?要么不围观,要么发现了问题就及时投入到解决问题的现场去解决问题?这样不是更好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