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超强防抖的高性价比标变 富士XF16-80mm F4 R OIS WR镜头评测

 遇8866 2019-10-11

        富士终于发布了它旗下小三元镜头的第二块拼图——XF16-80mm F4 R OIS WR。在此之前,很多人猜测富士会优先补全F2.8-4级别的焦段,但目前看来,富士还是走了更为常规的道路,优先补齐F4级别的镜头。

  其实,从理性消费的角度看,F4级别镜头应该是更受欢迎的,毕竟从性能、体积、重量和价格上都更适合普通的摄影爱好者。但就目前市场的趋势来看,中国的消费者还是喜欢选择更专业的产品,并称之为“一步到位”。这种消费心态的原因是多样化的,但一大部分原因是盲目迷信顶级器材,对于次级产品性能不信任造成的。

  因此,当色影无忌编辑部拿到这款小三元产品后,决定来看看这颗镜头的光学素质到底如何。

  我们先从镜头的参数中来大致了解一下该支镜头与自家F2.8级别镜头的一些差别。

  从参数中可以看出,两颗镜头除了焦段、最大光圈不同之外,镜头结构也有所差别,不但从12组17片变为了12组16片,ED镜片也减少了两片。这不禁让人心里发问,减少了ED镜片的XF16-80mm F4 R OIS WR在色散方面是否会有硬伤呢?

XF16-80mm F4 R OIS WR

XF16-80mm F4 R OIS WR

XF16-80mm F2.8 R LM WR

XF16-80mm F2.8 R LM WR

  当然,在缩小了在大光圈、减少了镜片之后,带来的是体积重量的降低,以及成本的降低,从另一方面说,这也是这颗镜头的优势所在所在。

  除此之外,虽然XF16-80mm F2.8 R LM WR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为0.3m,但是仅仅微距模式下广角端的最近对焦距离,正常模式下的最近对焦距离为0.6m。而XF16-80mm F4 R OIS WR全程0.35m的最近对焦距离更胜一筹。

【外观】

  富士XF16-80mm F4 R OIS WR镜头延续了富士X卡口镜头的设计风格,从外观一看就能认出它是富士家族的一员。镜身整体黑色,结构紧凑。从图中看,由上到下分别是调焦环、变焦环和光圈环,分布合理,拍摄时符合大多数人的操作习惯。

  XF16-80mm F4 R OIS WR的镀膜非常漂亮,优质的镀膜对眩光有抑制作用,同时镀膜工艺的好还也会影响镜头通光量。

  XF16-80mm F4 R OIS WR采用的是外变焦方式,因此在使用长焦端拍摄时镜头会伸长。

  与富士X-T3搭配在一起大小重量都非常合适,镜机平衡非常好,不会有头重脚轻的感觉。

【成像】

  接下来我们用XF16-80mm F4 R OIS WR镜头搭配X-T3相机实际拍摄,看看这款镜头的光学素质如何。

锐度

  将相机感光度设置在ISO200,然后逐级光圈拍摄,然后放大到100%后截取画面的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进行查看。

  我们先测广角端的锐度,左侧为画面中心100%截图,右侧为画面边缘100%截图

左:中心                                                             右:边缘

F4(点击放大查看)

F5.6(点击放大查看)

 F8(点击放大查看) 

 F11(点击放大查看) 

 F16(点击放大查看)

 F22(点击放大查看)

  通过上面的截图可以看得出,XF16-80mm F4 R OIS WR镜头正如它的MTF曲线一般,中心画质非常优秀,而边缘画质则稍显一般。详细来说,画面中心锐度从最大光圈F4开始便非常锐利,F5.6的锐度更好一些,但是变化很细微,F8与F4的锐度基本一致,F11较F8有所下降,F16后锐度下降明显,F22因衍射原因画面已经有些模糊了。画面边缘锐度在F4时表现并不理想,有些偏肉,缩小到F5.6-F8时,锐度几乎无变化,F11锐度开始下降,F16到F22时开始出现模糊感。

  再看长焦端的锐度,同样左侧为画面中心100%截图,右侧为画面边缘100%截图

左:中心                                                             右:边缘

F4(点击放大查看)

F5.6(点击放大查看)

F8(点击放大查看)

F11(点击放大查看)

F16(点击放大查看)

F22(点击放大查看)

  通过上面的截图可以看得出,XF16-80mm F4 R OIS WR镜头长焦端的中心画质同样非常优秀,而边缘画质同样稍逊一些。详细来说,画面中心锐度从最大光圈F4开始便非常锐利,收缩到F5.6时锐度更好,F8与F4的锐度基本一致,F11较F8有明显下降,F16-F22时锐度因衍射原因下降明显,已经有些模糊感了。长焦端的画面边缘锐度并没有比广角端有改善,在F4时的表现有些偏肉,缩小到F5.6-F8时,锐度稍有增加,但视觉感受还是偏肉,F11锐度开始下降,F16到F22时开始出现模糊感。

畸变

  作为像差中的一种,畸变对于画质的精细程度几乎没有影响,只是会让靠近画面边缘的横纵线条发生弯曲。

广角端

长焦端

  从图中可见,XF16-80mm F4 R OIS WR镜头在广角端出现了非常轻微的枕型畸变,在长焦端几乎没有畸变产生。从镜头结构图中也可以看到,这颗镜头使用了3枚非球面镜片,这也是这颗镜头几乎没有畸变的原因所在。

暗角

  暗角是指画面四角有变暗的现象,暗角对于任何镜头都不可避免。一般来说收缩光圈可以起到减轻暗角的效果。

广角端

F4

F4

F4.5

F4.5

F5

F5

F5.6

F5.6

长焦端

F4

F4

F4.5

F4.5

F5

F5

F5.6

F5.6

  从这组测试图中可以看出,XF16-80mm F4 R OIS WR镜头的暗角程度非常轻微,无论广角端还是长焦端,从全开光圈开始就几乎察觉不到。

色散

  开拍对比时已经写到了,XF16-80mm F4 R OIS WR镜头相较于XF16-80mm F2.8 R LM WR的区别之一就是减少了镜组中的ED镜片,这是否会影响它的色散控制呢?

广角端

F4 F4.5 F5 F5.6

F4                                    F4.5                                   F5                                   F5.6

长焦端

F4 F4.5 F5 F5.6

F4                                    F4.5                                   F5                                   F5.6

  从图中可以看到,XF16-80mm F4 R OIS WR镜头虽然只采用了1片ED镜片,但是优秀的光学设计,还是让其色散控制非常出色。广角端,从最大光圈F4开始便没有出现紫边。长焦端,F4时有轻微紫边产生,收缩到F5.6后几乎看不到紫边。

眩光

广角端

F4

F4

F8

F8

长焦端

F4

F4

F8

F8

  从测试图中可见,广角端逆光拍摄,在全开光圈F4下,会有轻微的眩光产生,收缩光圈到F8时会出现轻微的鬼影。长焦端逆光拍摄,光圈F4下有轻微鬼影产生,F8时有眩光产生。

  由此可见,XF16-80mm F4 R OIS WR镜头在逆光下的抗眩性能还是不太理想,如果需要逆光拍摄时尽量使用遮光罩或采取有效遮挡。

防抖

无防抖                                                                有防抖

1/30秒

1/30秒

1/15秒

1/15秒

1/8秒

1/8秒

1/4秒

1/4秒

1/2秒

1/2秒

1秒

1秒

  由于使用的机身是不带防抖的X-T3,因此镜头防抖性能的强弱一目了然,我们使用长焦段拍摄,可以看出没有开防抖的情况下,1/30秒时画面就已经模糊了。而开启防抖的情况下,1/4秒是才有微微的模糊感,即便是1秒时的画面也基本上只是轻微的模糊,文字可以看清。按照官方6挡防抖的标称,按等效120mm焦距的安全快门为1/125秒来算,降低6挡快门速度应该是1/2秒,从评测看基本符合官网的描述。

【总结】

  通过上面的评测,XF16-80mm F4 R OIS WR镜头是符合它在富士镜头群中的定位的,甚至是要比它的定位表现还要好。作为F4级别的小三元镜头,更大程度是填补顶级镜头与入门级镜头的空缺,无论从指标参数、重量体积、乃至成本都要做出妥协。这种产品很容易分化为两个极端,一种是在各方面平衡的很好,最终成为性价比超高的人气产品,一种就是在平衡中失去了特点与卖点,最终被消费者遗忘。

  而就目前的评测来看,XF16-80mm F4 R OIS WR镜头应该属于前者,除了在抗眩这一项有所不足之外,其他项都堪称惊艳,几乎都是在全开光圈下就能获得最强成像。而且等效6档的防抖性能更是强悍至极,可以大大提高拍摄成功率。再加上外形小巧轻便,与X系列机型在外观、大小、重量上都很搭配。由于是新品上市,目前5.5K的价格也还算合理。编辑认为,XF16-80mm F4 R OIS WR确实算得上一款具有超高性价比的优秀小三元镜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