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方城乡报数字报刊平台

 文明世界拼图 2019-10-11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通过分析美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运作态势、组织形式和发展趋势及构建的主要经验, 发现其成功的关键在于根据市场导向推进农业产业化, 培育壮大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美国经验表明, 构建以高度市场化家庭农场为产业体系基础、实行灵活多样的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构建高度发达有序的农村市场体系和制定高效多样的农业产业保护政策是促进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完善的题中之义。

  ●美国农业产业化体系的运作态势

  目前,虽然美国的经济和科技高度发达,但是农业在其国民经济中仍占有重要地位,农产品依然是美国重要的出口商品与外交武器,美国农业部仍然是十分重要的行政管理部门。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美国农业已形成了高度的机械化、商品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的特点。美国的农业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强力支持,其取得的成功与富有活力的经营主体和创新农业经营模式密不可分,特别是创造条件推进农业产业经营的一体化进程有效提升了产业竞争力。此外,美国还通过立法不断调整和完善农业支持体系,实施多种专业化项目,比如出口强化项目、出口信贷项目和粮食进步项目等来增加农业的产出和提高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全要素生产率一直保持较高水平。在经营模式方面,美国实行以家庭农场为主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借助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造就了极具竞争优势的家庭农场经营机制与生产方式,从而成为美国农业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基础。

  由于美国借助于各类家庭农场、联合企业以及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长期实行专业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使得其长期是世界上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国。目前,美国每年农产品的出口额约为1300多亿美元,近几年的出口额在农业补贴的刺激下更是不断上升,2017年农产品出口额达到1383亿美元。此外,美国农产品占世界贸易的份额也相对较高,如大豆接近50%,玉米接近70%,棉花占21.2%,小麦占11.6%,畜牧产品、烟草和水果等产品也都占有很大比重。在粮食产量方面,2013年美国粮食产量达到4.32亿t,人均占有量超过1000kg,这一水平在世界上排名第一。美国的粮食产量经常呈现较大幅度的波动,除天气原因之外,主要受政府的调控政策和农产品进口国需求变化的影响。

  ●产业体系经营主体的发展趋势

  家庭农场的发展趋势

  一般而言,美国农业部认定的农场是在生产和销售农产品达到一定规模以上的农场,主要考量因素是农作物种植面积和农产品销售额。根据农场的年收入、经营者的主要工作(或职业)及农场的所有权性质,美国农业部将农场分为小型、中型和大型家庭农场,其分界线是农产品的年销售额是否超过25万美元,销售额小于25万美元的为小型家庭农场,销售额在25万~50万美元的为中型家庭农场。若年销售额超过50万美元,可以被认定为大型家庭农场。根据这一分类标准,美国89.7%的家庭农场都属于小型家庭农场,但其资产却占全国家庭农场总资产的64.0%,这其中包括52.1%的土地属于小型家庭农场。虽然大型家庭农场占比仅为2.0%,但却生产了全国84%的农产品。由于美国的农场数量在下降,其农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也呈现出下降趋势,但由于农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技术推广应用广泛,其人均农业增加值是不断增加的。从家庭农场主的年龄上看,其最突出的特征是高龄,家庭农场主的年龄在65岁以上的占28%,这也反映了美国家庭农场同样面临人口老龄化趋势。从农场主的收入来看,大多数家庭农场主的收入处于美国中等及以上水平。以2007年为例,美国小型家庭农场主的年收入为2.9万美元,占其家庭总收入的38.09%;中型家庭农场主的年收入为6.3万美元,占其家庭总收入的57.49%;大型家庭农场主的年收入为22.6万美元,占比高达84.44%。

  公司化农场的发展趋势及比较优势

  公司化农场是一种比家庭农场更专业化、更市场化的农业经营主体。总结其发展轨迹与近期变化,其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公司化农场的平均土地规模较大且占农场总数量的比重有所提高。迄今为止,在美国农场的数量结构中,家庭农场仍位于绝对优势地位,虽然公司化农场的总体占比远低于家庭农场,但公司化农场的平均经营规模明显大于家庭农场。美国大型家庭农场的平均土地经营面积为2200英亩,中型家庭农场为898英亩,小型家庭农场为92英亩(表2),而公司化农场的平均土地规模为1304英亩。其次,公司化农场的专业化程度和集约化程度高于其他类型的农场。比如,公司化农场的平均土地规模约为家庭农场的3倍,而公司化农场的平均销售额却是家庭农场的11倍。第三,公司化农场的主要经营领域相对集中。公司化农场一般倾向于选择附加价值较高的产业领域开展经营活动,因为这些领域更能实行专业化经营和精细化管理,能够为其带来更多经济收益。选择这些领域进行经营,凭借着的这些公司化农场所拥有的资金和技术优势,其可以将经营的风险尽可能地降低,预期收益尽可能地提高。已有经验表明,在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中,龙头企业已成为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骨干力量。

  农业合作社的发展趋势

  在美国的农业产业体系中,农业合作社十分发达,并在农业经济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从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新一代“萨皮鲁型”合作社,其在运行机制、股权分配、权责适配等方面做了很大的创新,完全适应了自由主义经济下国际大市场竞争的需要,其主要经营目的是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来增加附加值,目前正在成长为美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主干力量。总结美国新一代合作社的发展趋势,可以发现有以下2个特点。

  (1)合作社数量减少但结构逐渐优化。根据美国农业部的统计,2012年美国共有合作社2238个,平均社员938名,平均营业额10492万美元,虽然在合作社数量和社员规模上有所下降,但总体营业额却在上升,表明合作社的结构在优化,竞争力在提升。从产品结构类型上看,美国合作社有68%的属于供给类,有19%属于谷物生产类,此外还有畜禽类、奶制品类、服务类和其他类型,占比都在2%左右。合作社的这种比例结构,既能有效分散市场风险,避免风险过于集中,又能提供多样化的产品,满足了市场的消费需求。

  (2)经营机制逐步完善,组织体系不断开放。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环境,美国合作社通过变革自身组织和经营制度以提升自身竞争力,如组建股份制合作社、向社会发行股票进行融资等。在市场竞争背景下,农业合作社之间不断发生重组与并购,重组与并购的目的是提升合作效率。李腾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