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范仲淹有多牛?《渔家傲-秋思》中的四句诗词,三句成千古名言,谁人能敌?

 qiangk4kzk8us4 2019-10-11

命运对范仲淹是不公的,年少丧父,小小年纪就跟着母亲辛苦生活,而此时母亲的手头也不富裕,想要让母子两吃饱饭都成问题。无奈之下,母亲只有带着他改嫁。

之后的生活还算顺利,辛苦求学,直到有人说他不是继父的孩子,他才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后来的他辞别母亲去京城求学,日日夜夜勤恳读书,吃不好,穿不暖,但所有的苦难都没有成为他前进的阻碍,最终成功考中进士并成了一名官员。

图片:参加科举剧照

可以说,范仲淹把命运这一手烂牌打的极好,成功的翻了身。自古以来有许多人敬佩他的才华,王安石称他“一世之师,由初起终,名节无疵”,欧阳修称他“公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朱熹称他“范文正杰出之才”

即使到了现在,还有许多人记得他的成就,就连伟人都称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文武双全之人,不但能够下笔千言,还可以知兵善战。可见,范仲淹的成就是公认的。

既然这么多人都高度评价过范仲淹,那么你对他的了解又有多少呢?若是让你详细谈论一下范仲淹,你又会从哪方面讲起呢?其实,于小编看来,主要可从这两方面对他进行一番评价。

图片来源于网络:范仲淹

——集大气之成,四句之词,竟有三句成千古名句

范仲淹的文学成就非凡,不管是散文还是诗歌,亦或是词作等都有涉猎,而且各个都有所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想必这句话大家都曾背过吧!从所见之景来表达自己的伟大抱负,足可见他的思想境界是有多么的崇高,这是散文!

在诗歌方面,他的作品更是起着从宋初诗歌,由唐音向宋调转变的重要作用,留存于世的305首诗歌,个个都是精华,细细品来,都别有一番滋味。

图片来源于网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而今天小编要带领大家欣赏的主要是范仲淹的词作。范仲淹留存于世的词作一共有五首,众所周知的是《渔家傲·秋思》,这一首词反映了边塞生活的艰苦,表达了功业未建、士兵思乡等多种复杂矛盾的心情。

但其实范仲淹这一生的绝美之作并不是这一首,而是《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图片来源于网络:碧云天,黄叶地

这首词作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有三句都成了千古名句。

第一个千古名句也就是开篇的第一句。这短短的15个字当中,作者就用了三种颜色,“碧”、“黄”、“翠”,描绘出了一副绝美的场景,湛湛蓝天,镶嵌着湛青的碧云,茫茫大地,叶子已变黄,落满地,天边的秋色绵延伸展,且与秋波相连接,波上又弥漫着空翠且略带寒意的秋烟。

物像典型,境界宏大,寥寥数语就为我们描绘出了边塞的绝美秋日风光,可谓精彩至极。著名作家王实甫就极为赞赏这句话,甚至还将其直接引用到了他的作品《西厢记》之中。

图片来源于网络:满地黄色落叶

第二个千古名句也就是这首词的第二句,想必这句话很多人都听过吧!“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处”,芳草似是无情,尽向远处绵延伸展,一直伸展到连斜阳都照射不到的远方。

作者怎么会想到说芳草无情呢?其实无外乎就是因为斜阳之外的远方是故乡,而作者口中的芳草也就是自己的乡愁,绵延不断。作者先是描绘了一副辽阔苍茫的秋景,接着再表达自己的忧思惆怅之情。两者息息相通,化景物为情思,别有一番滋味。

图片来源于网络: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处

第三个千古名句也就是这首词作的最后一句,作者为深处他乡而有着极深的乡愁,唯有夜间做美梦才能安然入睡,这愁思又岂能用言语形容?当明月照进高楼的时候,不要独自倚靠,端起一杯酒,灌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明明第三句都已经说明了自己的愁思,到了最后一句反而不说了,而是巧妙的用酒洗愁肠来代替,足可见作者的用词精妙,高明至极。

难怪被人数次吟诵,这首诗的三句千古名句果然各有各的妙处,不知道你是否也领略到了呢?尽显寂寞,而又不独写寂寞,一步一个转折,却将寂寞思乡之情写的更为透彻。而这也正是范仲淹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令人敬佩。

图片:端起一杯酒,灌入愁肠剧照

武——足以镇住一座城

在州县,范仲淹能成为一个好官员,为百姓谋得利益,而在边境他也能成为一个好将士,安抚边疆。在康定元年(1040年前后),西夏来袭时,是范仲淹带领人数有限的将士,采用正确的策略,将其赶了回去。

可以说,他在延州(如今的延安)地区担任一把手的时候,将各项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西夏见此情景,都不敢轻易冒犯。连宋仁宗都评价说“有仲淹出援,吾无忧矣”。一个连统治者都满意的将士,怎么能不是一个好将士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范仲淹

而事实上,范仲淹在“武”这方面的思想,的确可以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在西北地区担任边防主帅的时候,针对边疆地势险要、地广人稀的环境特点,提出了积极防御的策略,也就是说,即使贫瘠如边疆地区,也不应该放弃防御,而应该修建城寨,训练士兵,加强防御工事,以守为攻,不惧敌人的来袭。

在“武”的制度上,他也有自己的思想,主张根据敌情选择战将的应变战术,又创立营田制,使士兵面貌焕然一新。他所带领的队伍,是宋朝一支强有力的队伍。说他“武”能镇住一座城果然名副其实。

图片:范仲淹带领的队伍剧照

其实,范仲淹的的文与武有如此成就,是互相关联的,就拿他的这首绝美词作《苏幕遮》来说,他正是在戍守西北的时候所写,由所见之景联想自己的内心所想,善于发现与表达,这才会造就了他文学上的成就。

而他内心思想已足够丰富,再加上有伟大抱负,这才会耐得住戍守西北的寂寞,最终有一番作为。像范仲淹这般文武兼具之人,历史上又有几人呢?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制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