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石门颂》的笔法这样写,肯定能写好

 用口叟 2019-10-11

这期先来介绍张继简析《石门颂》中的竖画立身,撇捺生姿两种技法:

竖 画 立 身

”平”字的两点是相背的。竖画①位于该字的中间,并上下贯通。竖画的表现一般是比较雄健的,当它位于字的中间,起到立身作用时,就不可以写得弯弯曲曲,软绵绵。

“中”字中间的竖画也是上下贯通的,同时它旁边还有两个短的竖画。中间的竖画是比较垂直的,但是其他配合的竖画就可以相对的灵活。

③、④示范的“中”字相对于①、②,略微夸张了一点。我们看“口”左边的短竖为了配合中间的竖画,把它写成了弧形的。右边的竖划虽然是直线,但是写成了斜的,经过这样的处理再看,这个字就有了动感。

“曹”上半部中间的地方①缺了一笔竖画, 这种表现形式叫“借笔”或者叫“并笔”。字中间的这一竖画被两边借用,在这个字中共有七笔竖画,并且都不在字的中间,所以它们写得都比较放松,关系又比较和谐。

“上”字很简单,但是我们发现这个字的竖画①,其实并不在正中间,并且这一笔是有向左的弧度。这样既是追求一个字的动态,又保证了它的稳定性。

注意一定不能写成②这样,从造型上来说既不美观,也违背了字形搭配的规律。

“輸”字的竖画也比较多,只偏旁“車”的竖画就有三笔,这三笔我们看它的方向都有不同的变化,不同程度的向右倾斜,不是绝对的垂直。
“月”的第一笔虽然不是竖画,但是笔势也是向下的并向右倾斜,与右边向左倾斜的竖一同构建了一个梯形。我们知道梯形是比较稳定的,在这个字的书写上稳定的同时又有灵活性。
撇 捺 生 姿

“狩”第一笔的撇画①比较圆劲,像这种带有弧状的用笔,书写时要注意用笔的力度,体现出用笔的力感。
上面说过撇画有曲有直,因为第一笔曲度较大,所以第二笔我把它稍微写得直一点。写的时候除了注意灵动性和神采,同时也要注意它的造型。

我们看“未”,它的造型是否舒展、洒脱,关键是靠撇和捺这两笔,所以说“撇捺生姿”。在“未”字里边是撇捺共同形成主笔。隶书最明显的特征是蚕头雁尾,这两笔同时出现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这撇画视为蚕头,把捺画视为雁尾,达到隶书蚕头雁尾、一波三折的效果。

如果把“未”这个字的撇捺①、②像第二“未”③、④那样去处理,虽然前面的横竖是同样的状态,但由于撇捺表现不同,使得字的整体效果大不相同。

“秋”字中短撇、短捺比较多。“禾”的这一捺我们可以把它视为“长点”,也可以叫“短捺”。“火”的第一笔①毫无疑问是“长撇”,并且是“曲撇”。“火”的第二笔是捺②,虽短但曲,所以叫“曲捺”也叫“短捺”。
这个字中的撇捺有长有短,有曲有直,形状比较丰富。像这种撇画、捺画比较多的字,在组合的时候,我们要注意笔画间的呼应关系。

“残”偏旁“歹”中的两笔撇画①、②在书写时要表现的直,在书写的时候略微给它增加了一些动感。另外当一个字中出现许多撇画时,在结构上,我们要非常注意它的穿插关系,既不能显得过于雷同,也不能写得非常的混乱。

“稼”字“禾”左下的撇画①比较直,是“直撇”。这个字撇划很多,所以每一笔撇画都有微妙的变化,既要写出字的整体造型,又要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统一之中求变化。
“稼”的最后一笔②是“长捺”,虽然在这个字里捺画只有一笔,但是这一笔的轻重关系,对整个字的重心调整起到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在书写的过程中除了笔画的方向、长短,还要注意它的轻重和用墨的虚实变化,这些都能对整个字的姿态、轻重关系起到调整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