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武帝梦想着成仙飞升,长生不老,于是命人建造了这件东西

 都是发过火凤凰 2019-10-12

全诗大意如下:“茂陵里埋葬的刘彻,好像秋风过客匆匆而逝。夜里曾听到他的坐骑嘶鸣,可天亮后却不见踪迹。画栏旁边棵棵桂树,还依然散发着桂花的香气。长安城的三十六宫如今却是一片苔藓碧绿。魏国官员驱车运载铜人,从汉宫直指千里之外的魏宫,车刚刚走出长安城东门,寒风就直射进铜人的眼珠里。只有那朝夕相处的明月,伴随着铜人走出官邸。怀念起往日的君主,铜人流下如铅水般的泪滴。枯衰的兰草在通往咸阳的古道上为远客送别,上天如果有感情,也会因为悲伤而变得衰老。苹果售后

《金铜仙人辞汉歌》

荒凉的月色中铜人携盘独出,眼看着长安城渐渐远去,渭水的波涛声也越来越小这首诗作是诗人李贺因病辞官,由京师长安(今陕西西安)赴洛阳途中所作的一首诗。在这首诗作里,诗人以丰富的想象,拟人化的手法,描写金铜仙人辞汉的悲伤情景,寄寓诗人在国运衰微之时的身世之感和家国之痛,反映出诗人对唐王朝一蹶不振的忧愤心情。当时,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后,虽然有过一段时间的中兴,但实际上藩镇割据此起彼伏,西北边陲烽火屡惊,国土沦丧,满目疮痍,民不聊生。

宽窄巷的铜人

而且,诗人李贺“宗室王孙”的贵族之家也早已没落。面对这残酷的现实,诗人李贺急切地盼望着能够建功立业,重振国威,同时光耀门楣。但是,天不遂人愿,进京以后,诗人到处碰壁,仕进无望,报国无门,最后不得不含愤离去。而这首《金铜仙人辞汉歌》所抒发的正是诗人这种交织着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的凝重感情。其中,“金铜仙人”是汉武帝命人建造的。汉武帝在成就了一番霸业后,梦想着成仙飞升,长生不老。于是,汉武帝就在建章宫神明台上竖起来一个“高二十丈,大十围”的铜制仙人,以求仙露。

建章宫遗址

魏明帝景初元年(公元237年),它被拆离汉宫,运往洛阳,后因“重不可致”而被留在霸城(今陕西西安灞桥)。因此,“金铜仙人”可以说是汉王朝由盛转衰的“见证人”。诗作的前四句描写了汉武帝刘彻虽有丰功伟绩,但是在无尽的历史长河中,他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而已。昔时,汉武帝威风无比,政绩卓越,堪称一代天骄,可是“夜闻马嘶晓无迹”,终究也是一个过客。虽然,汉武帝晚年炼丹求仙,追求长生不老,但是他最终还是如秋风中的落叶一般,倏然而去。可见,韶华易逝,人生难久,世事无常。而“画栏桂树悬秋香,三十六宫土花碧”则有力地体现了诗人的这一感触。画栏旁边棵棵桂树还依然散发着桂花的香气,长安城的三十六宫如今却是一片苔藓碧绿。

西安灞桥

可见,世事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诗人开篇便从汉武帝的一生发起浪漫主义想象和慨叹,以“秋风”“画栏”“土花碧”等意象来进行烘托表现,也使得世事沧桑之感如在眼前,充分体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对历史变迁的喟叹。接着中间四句,诗人用拟人化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描写了“金铜仙人”初离汉宫时的酸楚凄惨,这是诗人浪漫主义情怀的集中体现。在这里,诗人驰骋想象,形象而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场景:魏国官员驱车运载铜人,直指千里之外的魏宫,车刚刚走出长安城东门,寒风就直射进铜人的眼珠里。只有那朝夕相处的明月,伴随着铜人走出官邸,怀念起往日的君主,铜人流下如铅水般的泪滴。

陕西西安

其中,“东关酸风射眸子”中“酸”“射”二字把“金铜仙人”初离汉宫的酸涩凄楚之情描写得淋漓尽致。而且,这两个字中饱含了诗人丰富的情感和浪漫主义想象与夸饰,“酸风”和“金铜仙人”都被诗人赋予了生命的灵性,它们宛然都变成了有感知的生物。尤其是“忆君清泪如铅水”,诗人的拟人手法和丰富的想象得到更好的体现。本来,“金铜仙人”无知无觉,只是一座铜像,可是在诗人的笔下,它却饱含情感,对汉武帝刘彻充满不舍。无疑,这是诗人大胆的想象和夸饰,是诗人把自己的主观情感融入这初离汉宫的铜像之中,寄寓诗人对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深切忧虑和担心。结尾四句,诗人以浪漫主义笔触描写了“金铜仙人”出城后途中所见的景象以及发出的感叹。

李贺塑像

当然,此时此刻,“金铜仙人”已然成为诗人的“代言人”,是一个有知觉的生物。国破家亡,“金铜仙人”辞别汉宫,这是一幅令人感到无限悲戚的画面,即使是古道上的兰草也不例外地悲伤起来。此刻,枯衰的兰草正在通向咸阳的古道上为远客送别。可见,此时周遭的一切都被诗人赋予了悲戚的情感,都沾染了诗人对国家兴亡的感触。“金铜仙人”见证了汉王朝的昌盛和衰败,此刻又被魏官强行拆离汉宫,同时,此番离去正值月冷风凄,城外的咸阳道呈现出一派萧瑟悲凉的景象。而给“金铜仙人”送行的只有路边的“衰兰”,与它旧相识也只有它手中一直托着的“承露盘”,这是多么凄惨愁苦的画面啊!面对这样愁苦的画面,凡是有情之物恐怕都会为之悲伤吧。

西安咸阳城

但是,这里诗人进一步调动浪漫主义想象和夸张,写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这时诗人的抒怀对象已经不局限于人世间的一切,而是把这种悲戚之感直达上天,想象着上天如果有感情,也会因为这种悲伤之情而变得衰老。无疑,诗人这一奇特的浪漫主义想象,深沉感人、意境辽远,堪称奇绝无双,将“金铜仙人”的这种悲戚之感以及诗人自己对唐王朝国运的深切担忧表现到了极致。而“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更进一步描写了“金铜仙人”恨别伤离,其不忍离去但又不得不离去的情怀。因此,诗人的这首诗作充溢着浪漫主义色彩,是诗人的一篇典型的浪漫主义诗作,诗人就“金铜仙人”初离汉宫的史实展开浪漫主义描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