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经典 悟人生——《论语》新发现

 历史探奇 2019-10-12

《论语》之于中国,如同《阿含经》之于印度,《可兰经》之于阿拉伯,《圣经》之于西方。但遗憾的是,这本被称为“华人必读”的经典著作,也脱离不了被误读的命运。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真的是愚民之说?“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果真是主张司法腐败?“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就是轻视女性吗?……《论语》中到底还有多少被大家误读的地方?

07月29日下午,2017中原国学讲坛“文明向心-丝路传韵”系列讲座在河南博物院西配楼二楼准时开讲。主讲嘉宾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古籍学界著名学者,先秦思想史研究专家廖名春先生为现场400余名听众带来了一场题为《读经典 悟人生——<论语>新发现》的讲座。廖名春从孔子开始讲起,阐述了《论语》中所体现的孔子“仁”的思想,用训诂学的方法解释了一些后人对《论语》的误读。史料丰富翔实,论述深入浅出,让现场听众享受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洗礼。


▲主讲嘉宾:廖名春先生

▲《读经典 悟人生——<论语>新发现》讲座现场

▲《读经典 悟人生——<论语>新发现》讲座现场 座无虚席

一、“仁者爱人”

孔子有一句很出名的话叫“仁者爱人”。仁的含义是什么?

廖名春认为,《孟子》中的解释就非常到位。《孟子》中提到:“仁,人心也。”“《孟子》的解释实际上用了拆字法,从许慎《说文解字·人部》到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再到其他诸多文献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二’字在很多时候是用作‘心’字的。讲‘仁’这个字由‘人’跟‘心’两个字组成是行得通的,所以‘仁’这个字的本质就应该是‘心’这个字。”廖名春说,“照此理解,‘仁’字是一个会意字,会意心里面装着别人,所以仁的意思就是爱。”


二、“六十而耳顺”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但是,为什么六十岁要讲“耳顺”呢?杨伯峻虽然将“六十而耳顺”译为“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但其注释则老实地说:“耳顺——这两个字很难讲,企图把它讲通的也有很多人,但都觉牵强。译者姑且作如此讲解。”实质对目前的种种说法是存疑的。

那么,“耳顺”究竟是如何理解的呢?

廖明春认为,“六十而耳顺”之“耳”当读为“聏”。“聏”字从“耳”得声,因此,“聏”完全能假借为“耳”。《类篇·耳部》:“ 聏又人之切,和也,调也。”《庄子·天下》篇“以聏合欢,以调海内”陆德明《释文》:“聏,崔、郭、王云:‘和也’。聏和万物,物合则欢矣。” “聏”训“和”,“六十而聏顺”即“六十而和顺”。


三、“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论语·泰伯第八》讲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人们往往就此批评孔子,讲孔子是愚民思想,不主张开启民智。

廖名春介绍,郭店楚简里有一支简上是这样写的:“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知之。民可道也,而不可强也。”“从这个竹简来看,这个‘道’字我们可以读成引导的‘导’。而‘知’字不是本字,它是‘折’字的借字。所以,对这一句的理解应该是:老百姓只能够去引导他们,不能够用暴力去强迫他们、去压服他们。”廖名春说,“从两个假借字着手,我们读出了孔子的本意,并不存在‘愚民’的思想。”

四、“父为子隐,子为父隐”


《论语·子路第十三》中提到“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有人认为孔子提倡父子之间互相包庇、狼狈为奸,讲孔子主张司法腐败。果真是这样吗?

对于它的误读,主要集中在对“隐”字的解释上。如果按照普通的隐藏、隐匿的意思来理解,就存在以上的误解。“但是,对于‘隐’字还有一种解释,就是这个“隐”原来是木字旁的那个“檃”。“檃”原本是一种可以使曲木变直的工具,作为动词,则有纠正的意思。廖名春说,“所以,孔子讲“父为子隐,子为父隐”,不是说父亲包庇儿子的错误、儿子包庇父亲的错误,而是说父亲要能纠正做儿子的错误,儿子也要能纠正父亲的错误。”

《荀子》和《孝经》都有“诤子”的记载,孔子说:“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这跟“父为子隐(矫正),子为父隐(矫正)”是一样的道理。因为儿子能够纠正父亲的错误,父亲就能够少犯错误。如果相互包庇,问题就会越搞越大。父亲替儿子隐瞒错误、儿子替父亲隐瞒错误,这怎么能够叫做“直”呢?

在孔子的学说中,家国是同构的,家是缩小的国,国是放大了的家。孔子为什么重视孝道?因为在家不孝,为国就不能尽忠。只有家之孝子,才能成为国之忠臣。所以孔子强调孝道,其实是为治国服务的。古人说“室不扫,何以扫天下”,也是基于家国同构这一精神。《大学》所谓修齐治平,也是如此。如果在家里,父子之间可以互相包庇,隐瞒错误;到社会上,还能坚持公平正义,还能“天下为公”吗?显然,孔子是不会同意的。“修道是谓教”,在社会上是如此,在家里也当是如此。基于这些了解,把“父子互隐(隐瞒)”读为“父子互檃(矫正)”,显然更合乎孔子的思想。至于基于误读而攻击孔子搞“司法腐败”,只能说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五、“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论语·阳货》中讲:“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很多人认为孔子有轻视妇女之嫌。廖名春认为这句的理解关键在“与”字。“‘与小人’我们以前都认为它是并列成分,‘女子’跟‘小人’并列。但我认为‘与小人’它是后置定语,整句话是定语后置句。”廖名春说,“这样‘女子与小人”’一个偏正结构,‘女子’是中心词,‘与小人’则是后置定语,是修饰、限定‘女子’的。因此,这里的‘女子’不是指所有的女性,而只能是特称,特指那些‘像小人一样’的‘女子’。”

讲座最后,廖名春总结道:这些例子在《论语》里面是有普遍意义的。很多人以为《论语》好讲,实际上并非如此。要理解孔子的真精神,就要读懂《论语》。要读懂《论语》,就要解决《论语》的误读问题。所以,我们要尽可能的从文献研究的角度,实事求是的对《论语》进行解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