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玲丽:孩子需要被“看见”

 吴越尽说 2019-10-12

让教育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杨玲丽:孩子需要被“看见”


作者: 沈佳丽


杨玲丽与学生一起阅读


姓名:杨玲丽

年龄:43岁

职业:吴绫实验小学校长

格言:教育,是润物细无声的爱


      只要一有空,杨玲丽都会去生生园里转一圈。细数着日子,再过一个月,这里就会弥漫着淡淡的稻花香,呈现出一派丰收的景象。杨玲丽正打算办一场活动,邀请孩子和家长来到生生园,通过参观、体验等方式体验秋收。

      杨玲丽表示,生生园是吴江区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也是吴绫实验小学的“宝贝”,更是自己教育生涯的写照。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教育,播下爱的种子,收获希望。破土、成长、收获……小苗成长会经历风雨的洗礼……但作为教师,育人的初心是不变的。”杨玲丽说。


先弄懂,再教学

从零开始的“历练”


      1996年,杨玲丽从师范专业毕业后被分配到吴江教书。“当时我担任数学老师,同时兼任劳动、品德和美术课程的老师,课程量还是比较重的。”杨玲丽回忆说。杨玲丽珍藏着8本手写的备课本,虽已泛黄,但是上面的钢笔字依然整洁规范。

      2002年,因为学校教学工作需要,杨玲丽由“理”转“文”,成为一名语文老师,并担任班主任一职。“从数学老师到语文老师的转变,一时间我有点迷茫,不知从何下手。”杨玲丽说,“既然学校给我安排了教学任务,就要主动适应。”听课、钻研教材、商讨问题……杨玲丽的态度是,不管教哪一门课,自己都要先弄懂,不能迷茫地去教学生。

      今年,学校开设了综合实践课程,是新的一门开放式课程。“大家都没有经验,对这门课程很多教师心里也没底。'硬骨头’总要有人啃,我就'试水’了。”杨玲丽说。这对于杨玲丽来说是新的挑战。

      参加各类活动、听课学习、背理论、摸索课程……这期间,她从一线老师到备课组长、教研室主任,再到副校长、校长,在身份的转变中,杨玲丽不断去调整和适应。在杨玲丽的心里,有一股执着的力量和一种认真的态度,让她出色地完成每一次转变。


融入学生 见证成长

让每一个孩子都被“看见”


      一个教师一定要在自己学生的旁边,要清楚学生的一言一行,而不是远程遥控。“当我站在校门口时,孩子们就会和我热情地打招呼,这些孩子们很有礼貌。尊重是相互的,我也会弯腰和学生打招呼。”杨玲丽说。

      在日常教学中,杨玲丽一直强调“榜样精神”。“我们是孩子的榜样,当我们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孩子们看到了,就会效仿,慢慢地养成好习惯。一个老师带动一个孩子,一个孩子影响一群孩子,这就是榜样的力量。”杨玲丽说。

      对杨玲丽来说,课堂是她融入学生、见证学生成长的最好方式。杨玲丽曾遇到过一个“特殊”的孩子,她说:“那是一个小女孩,只要一上课就会肚子疼,但是每次去医院检查都没问题。”深入了解后,杨玲丽意识到小女孩有心理障碍。为了消除小女孩的心理障碍,杨玲丽对她多了一份关注,跟她谈心,鼓励她,让她和好朋友一起去参加户外活动,放松心情。慢慢地,小姑娘的状态越来越好,脸上也有了阳光般的笑容。

      孩子是需要被“看见”的,特殊的孩子更需要被“关注”。“让孩子站到中央”是吴绫实验小学的办学理念,也是一门深植耕读文化基因、全面建设耕读文化的课程。“我常常说,自己是一个农村校长,带着一群农村老师,带领一大群的农村孩子,去共赴一场耕读之约。”杨玲丽朴实的言语中透露着她对教育的坚定。


那是来自爱的动力

直通车是“唤醒内驱”的“棒棒糖”


      不用扬鞭自奋蹄。不久前,杨玲丽和团队研发出了一个“新玩意”。“这是'成长直通车’,以动力火车为原型,激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蓄力前行,抵达心中的理想远方。”杨玲丽说,“成长直通车”包括文明立德、学习守规、劳动练能、活动争先、素养发展等评价内容,五个方面对应设计了芙蓉德善卡、劲竹勤学卡、稻香实践卡、梅花先锋卡、龙芽创新卡等五色奖卡。五色奖卡以生生园耕读课程基地的荷花、翠竹、腊梅等植物为元素,寓意着唯有辛勤耕耘,才有收获。

      此外,学校还组建了学生非常感兴趣的钓鱼社、编织社、户外写生、竹板画、服装设计社等社团。“有时候,我们在摸索课程开发与实施中会感到迷茫与忧虑,但学生的那份欢喜与期待,会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或许,这就是爱的动力吧!”杨玲丽说。

      如今,吴绫实验小学里洋溢着幸福的味道,师生徜徉其间,快乐着。

      2019-10-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