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家的“长生不死”思想对中医产生的影响

 姚说 2019-10-12

中医是中国文化的宝藏,也是中国对人类的贡献。俗话说:“医理离不开易理”,那究竟易理与中医医理有哪些关系?请听我一一述来。

道家“方士”源于易理

首先先说道家,在先秦时期,所谓“方士”之流主张修道炼丹。这些方士是由道家思想发展而成,是根据《易经》的原理演绎出来的。

汉代以后,中医的哲学思想受道教影响不断地演变,透过间接的关系,中国医理哲学思想建立在《易经》的基础上了。

中国文化的特色是偏重于抽象,偏向于玄妙,这无疑在学习研究等方面增加了困难。

中国医学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发展下来,变得越来越神奇,但实用价值受到了众多的质疑。

道家思想的“长生不死”观

道家认为 “人”是可以经过修炼而达到肉体不灭、长生不死的神仙境界,一句“与天地同体,与日月同寿。”道出了多么大的气魄与胸襟!无论人类是否真正可以达到“与日月同寿”,除了中国人,世界上又有哪个种族敢做此想的呢?

西方宗教提到了“永生”,但那是死后精神的永生,现世肉体是不敢说永生的。

我喜欢道家,正是我佩服道家这种“宇宙在手,万化由心”的气魄,并且道家人不是口头说说,而是真的在身体力行,致力于方法的寻求,致力于打破人类的极限,控制人类自身的生命。

中医正是受这种大气魄的感染而产生的。

中医形成与汉易息息相关

《易经》被称为“群经之首”,堪称是中华文化的源泉,《易经》包括了一切,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

简单地讲,易学包含了理、象、数三种学问。

理——以哲学的方式解释宇宙间的万事万理。

象——以理论科学方式解释宇宙间的事物现象。

数——以数涵盖宇宙间的事物现象。

汉易偏重象及数,与道家关联最深切的,同时与中医的形成息息相关。

未完待续,下一篇文章讲述《易经》的核心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