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ACL | 农村养老亟待建设标准

 乐康居 2019-10-12

在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背景下,农村庞大的老年人口数、突出的老龄化问题、薄弱的发展基础,使得农村养老事业较城市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在过去近二十年间,我国的养老政策不断发展,逐渐成熟;在政策指导下,农村养老相关的建设规范和标准日益完善,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不断探索和改进。

政策导向的调整

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老年宜居、全面发展、医养结合、覆盖城乡成为城市和农村养老相关政策的重点。

从2000年以来国家发布的一系列养老相关政策来看,关注重点已从对养老服务设施的要求逐渐扩展到对老年人宜居环境和无障碍设计的提升,并将养老服务设施与环境提升纳入到城乡规划建设的范畴。与此同时,我国养老政策从过去对老人直接提供服务转向扶持服务业发展、扶持市场转型。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实施全面的居家养老、发展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成为当前养老政策的重点。

农村地区的养老政策长期注重对“五保”供养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坚持公立养老机构保基本、综合性的发展方向,并始终倡导互助养老。居家养老的首要着力点在城市,以城市为基点向农村扩展,最后形成覆盖城乡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成为养老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

2000年以来主要养老发展政策一览表

技术政策体系亟待构建

近年来我国陆续出台了养老设施的建设规范,但其中专门针对农村的规范较少。总体上看,我国关于老年人居住环境的技术规范与建设标准还需完善,而针对农村老年人居住环境的技术文件更加需要深入研究与探索。

《城镇养老设施规划规范》(GB50437—2007)是针对养老设施内容最为全面的一部规范,对设施的具体建设提出了控制要求,并增加了老年服务中心(站)等居家养老设施的配置要求。2011年颁布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标准》(建标143-2010)对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分类提出建设指标,但由于农村人口密集度不同,相关指标适用性不强。

《关于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民发[2006]107号)、《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管理办法》(民政部令第37号)、以及《敬老院设施建设指导意见(试行)》主要针对农村五保老人提出相应的规模指标,但还缺乏对养老机构布局的深入研究,以及对非五保老人的支持建议。

城乡养老环境与设施建设相关法规

主要城乡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标准一览

由于二元发展模式下的城乡差异,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发展相对较慢;同时,由于农村特殊的人口地理特征,以城市为模板的相关规范与建设标准不符合农村的发展需求,农村养老设施的配置标准还需要更多针对性的研究,以形成相对完善的技术政策体系。

本期稿件编号:012-20180920-YYF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