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道几何题的多种解法探究

 长沙7喜 2019-10-12
来源:云台剑客(ID:LWZsama)

本题是2017年日照市七年级下册期末试题,今年我们把这套题作为期末考前模拟题,这套题整体难度一般,我们只对第19题作详细解析。

原题再现

第19题:如图,矩形ABCD的顶点A、C分别在直线a、b上,且a//b,∠1=66°,求∠2的度数。

此题当中有一组平行线,存在平行线时,我们要考虑三线八角,过点B作a的平行线l,这样就把各个角用三线八角联系在一起,下面先给出我的证明。

解法1:

如上图,过点B作a的平行线l

∵a//l//b

∴∠1=∠3=66°

∠5=∠4=∠ABC-∠3=90°-66°=24°

又∠BCD=90°

∴∠2=90°-∠5=66°

注:上述证明可以说是通法,双星试验学校七年级学生孙文晓、周晓慧、丁凯、陈涛、赵长正、左秋艳、段相雪、赵晨曦、丁义芳、赵以凯、辛凤妮、宋懿鹏均采用上述解法。

解法2:(杨琦琦、丁聪颖、赵善坤)

延长CD交a于点E

∵AB//CD

∴∠3=∠1=66°

∵a//b

∴∠2=∠3=66°

注:这是第二种解法,此解法由学生杨琦琦、丁聪颖、赵善坤在模考时独立给出,大道至简。

解法3:(赵昌鑫)

延长AD交b于点E

故∠3=90°-∠1=24°

∵a//b

∴∠4=∠3=24°

∴∠2=90°-∠4=66°

注:本解法由学生赵昌鑫在模考时给出,本质和解法2相同。

解法4:(宋善成)

辅助线如上图所示

∵a//b

∴∠3=∠4

∵∠ABE=∠BCD=90°

∴∠2=180°-∠BCD-∠4=180°-∠ABE-∠3=∠1

注:此法甚妙,利用平角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均为180°导角,这种恒等变换在几何证明中应用较为广泛,此绝妙解法由学生宋善成在模考时给出。

解法5:(王君强)

连接AC

∵a//b

∴∠1+∠3=∠2+∠4

又AB//CD

∴∠3=∠4

∴∠2=∠1=66°

注:此精彩解法由学生王君强在模考时给出,利用三线八角作差得之。

解法6:(王君强)

先证明一个引理,如上图所示,∠A+∠B=∠ACB

引理证明:

 过点C作AD平行线GF

易知∠A=∠ACG,∠B=∠BCG

∴∠A+∠B=∠ACG+∠BCG=∠ACB

下面证明原题,如上图所示

由引理知,∠1+∠3=∠B=90°

又∠2+∠3=90°

∴∠2=∠1=66°

注:上述证明是在我给学生讲本题时,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学生王君强在课堂上给出,至于引理也并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在七下课本配套练习册最后期末模拟试题中作为压轴题出现,能够明白学过的模型讲的是什么是一重境界,能够独立的给出模型的证明是二重境界,而能够应用学过的模型解决新问题,这种转化与化归的思想方法乃最高境界,如老叟戏顽童,秋风扫落叶,扫地僧之功可见一斑。

解法7:(马文卿)

辅助线如图所示

∵∠1=66°

∴∠3=90°-66°=24°

∴∠4=180°-24°=156°

∴∠5=360°-90°-156°=114°

∴∠2=180°-∠5=66°

注:此种证明亦是在讲解本题时,由学生马文卿在课堂上给出,这种解法可谓诡异的很,独辟蹊径,先作出一条貌似无关的垂线EF,然后从点D往EF上再引垂线,通过四边形内角和360°两次导角,可谓灵光乍现神来之笔,这种发散思维值得认真学习。

解法8:(周晓慧)

辅助线如图所示,作∠BCD角平分线CE交AD、a于点F、E

∵∠1=66°

∴∠6=90°-66°=24°

又∠3=45°

∴∠5=∠4=45°

∴∠7=180°-∠6-∠5=111°

∵a//b

∴∠2+∠3=∠7=111°

∴∠2=111°-∠3=66°

注:本解法是在讲解完本题之后,周晓慧同学又独立思考,给出了另一种漂亮的解法。周晓慧同学愈战愈勇,考虑马文卿的解法7的神来之笔垂线EF太神秘,令人琢磨不定云里雾里,故考虑将垂线EF移至过B点,即下面解法9.

解法9:(周晓慧)

辅助线如图所示

∵∠1=66°

∴∠3=90°-66°=24°

∴∠4=90°-24°=66°

∴∠5=90°-66°=24°

∴∠2=90°-24°=66°

注:与此同时,丁聪颖同学也在考虑马文卿解法7过于诡异,故将垂线EF移至点A,得到解法10.

解法10:(丁聪颖)

辅助线如图所示

∵∠1=66°

∴∠3=90°-∠1=24°

∴∠5=∠4=90°-∠3=66°

∴∠6=90°-∠5=24°

∴∠2=90°-∠6=66°

注:实际上,解法10中△AEB与△CEF构成“八字导角”模型,因为∠4=∠5,∠B=∠AFC=90°,由模型知∠6=∠3=90°-∠1=24°,从而∠2=90°-∠6=66°。上述三种证明由周晓慧、丁聪颖同学经过认真思考得出的解法,这种认真钻研的精神值得鼓励,从多角度多方面切入,对已知解法不断优化、变通,对训练几何作辅助线思维进益匪浅。

小结:

关于平行线问题,解决方法虽然有别,但是本质都是利用平行线的三线八角,辅助线的做法各有千秋,无优劣之分,本题考查综合利用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分析和解决几何题的能力,属于基础题,几何其优美之处就在于辅助线的构造不同进而解法不同,根据学生能力不同,解法思路较宽泛,灵活多变,可自由驾驭,本题前三种解法较常见,宋善成的解法4与王君强的解法5格外精彩,最后在课堂中王君强和马文卿得到的解法6与解法7亦是别有一番风味,值得细细把玩,最后由周晓慧、丁聪颖同学进一步思考从而给出优化版解法,感谢各位同学的奉献,作为教师的我,也是非常感动,没想到一道期末几何真题竟有如此多的思考,可见同学们对数学的热爱,对数学的执着,对数学报之以歌,只要肯钻研,肯思考,必能在数学世界里博一方天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